四 惨烈的牺牲,刻骨铭心之痛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10月25日,武汉沦陷。夹在广东省与湖北省之间的湖南省是全国的大粮仓,更是敌我双方的必争之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的城市之一。长沙会战是全面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惨烈的大会战。
罗盛昭的医疗队参加了长沙会战,一直在湘北、赣北一带救治伤员。他还开办了两期军医培训班,自任教官,颇得好评。1942年,罗盛昭任军医处长后,曾率队到桂林参加东南干部训练团,并主讲战创急救、伤兵运输、军队传染病防治等课程。那些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经验得到了军医们的认可,并得到推广。
第二次长沙会战一开始,敌我双方便呈胶着状态。我军顽强抵抗,战况惨烈。医疗队后撤时,一位护士说:“有几个受伤的娃娃兵,硬是不下来,说是要与阵地共存亡!”
罗盛昭一下子想起那些曾同乘一条船,坐在船舱底部,呕吐得脸色苍白的娃娃兵。他们正值上学的年龄、游乐的年龄,该享受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战争,使他们不得不用稚嫩的肩膀,担负起救国的重任。他们才十六七岁,还是孩子啊!
罗盛昭压抑着心中的悲愤,向着硝烟弥漫的山头,深情地敬了一个军礼。
后来的战争史,记录了一个细节:南犯长沙的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战后到战场去巡视,看到有的中国士兵手中的老式步枪拉拴坏了,便用一根绳子替代,还看到怒目圆睁、死不瞑目的娃娃兵,他感到无比的震惊与羞惭——面对这样的中国军人和武器,居然久攻不下,打得如此窝囊,怎么可以夸耀胜利?
流血,牺牲,是中国军队每一次胜利付出的高昂代价。
自从投身于抗战,罗盛昭随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一次死里逃生,使他更懂得珍惜生命。
那天是1938年11月10日,罗盛昭奉命带队赶赴长沙。
卡车载着医疗队在山间公路上疾驶,刚越过一个山口,突然一架日机从背后飞来,卡车完全来不及躲闪。日机一个俯冲,扔下一枚炸弹,一声巨响后卡车被掀翻。罗盛昭被狠狠地甩在路边,右腿受伤,脸部擦伤,脑震荡使他昏迷了一个多小时。
他从昏迷中醒来时,听见了呻吟声。他跌跌撞撞地走向躺在路边的医生和护士:医生吴崇福和护士小马,尚在昏迷之中;护士小凌肩胛骨骨折,痛得汗如雨下,呻吟不止;伤情最严重的是护士长刘万春,她的腹部被弹片划破,渗出大量鲜血。
罗盛昭和小凌爬上公路,拦下了一辆军车。
罗盛昭把刘万春抱上了车,军车以最快的速度驶向长沙医院。主刀的医生面对呼吸微弱的刘万春,皱紧了眉头:大肠断成几截,大便污染了腹腔……
罗盛昭强忍着右腿受伤引发的剧痛,一直在手术室外盯到半夜。
午夜的钟声,响得十分凄厉。手术室走出双眼含泪的主刀医生。
罗盛昭大吼道:“她不能死啊!她是我们医疗队最能干的护士长!她要倒下了,哪个来救护伤员?”
在长沙,罗盛昭受伤的右腿未能痊愈,从此只能一瘸一拐地行走。在长沙,无法痊愈的还有他心里的创伤。
他又一次给张凌高校长写信:
“红十字总会,现共有七十余队,医生百数十名,大多来自协和医学院,华西大学医科仅昭与吴崇福二人……除我二人外,第三十集团军有李光祖医生,第二十七集团军有杨正萱医师……”
罗盛昭呼吁:希望更多的华西学子,来到抗战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