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 “永向前”,颠簸在穷乡僻壤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之后,张建新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医学院卫生系,1983年毕业后,成为八十岁的陈志潜教授的关门弟子。
年过八十的陈志潜,总想弥补那漫长的蹉跎岁月造成的损失,决计带着张建新下农村。张建新心中敲起了小鼓:“老爷子八十多岁了,怎么经得起颠簸呢?”他背地里求助于陈芙君,谁知芙君姐如此“纵容”:“他一辈子就喜欢朝乡下跑,怎么拦得住?让他去吧!”
下乡路上,陈志潜兴致勃勃,一路都在和张建新谈农村医疗卫生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出了灌县,盘山公路路况很差。傍晚,到了一家幺店子歇下。师生二人全然没有注意到司机拧紧了眉头。原来,这家幺店子破旧不堪,食店在前,猪圈在后,到处蚊蝇乱舞。司机一扭头说:“我回去了!”师生二人大惑:“你怎么要回去呢?”司机说:“上面只安排了送你们一天。”还不等师生二人再说什么,司机便上了车,一溜烟,将车开走了。
师生二人就被扔在幺店子了。第二天,经老板介绍,师生二人爬上了路过的手扶拖拉机的拖斗。拖拉机突突突地冒着黑烟,在山路上扭着秧歌,陈志潜紧紧地抓住栏杆,身体不停地摇晃着,如同筛糠。张建新的心都缩紧了:“陈老,行不行啊?”陈志潜呵呵一笑说:“没啥,没啥。你别紧张。”
事后,陈志潜说:“我才知道,那种手扶拖拉机叫‘永向前’——只能往前开,没有倒挡,山路上会车最恼火,让都不好让。”
搭乘一段“永向前”,又走一段路,再爬上公交车,再走一段路。凭着一张介绍信,师生二人调查了从灌县到彭县的七八家乡镇卫生所和几户农家。四天之中,就有两天住在农民家中。
张建新说:“我太佩服老爷子了,不怕脏,不怕臭,吃得下,睡得香,适应性太强了!”
读研的三年间,张建新跟着陈志潜跑农村,调查区县医院和村上的环境卫生状况。为了了解最真实的情况,他们不提前通知,不派车,不麻烦基层,经常搭乘“永向前”,和乡亲们挤在一起有说有笑。陈志潜一顶草帽,一身尘土,若不是那副深度近视眼镜暴露身份,那朴素劲儿,真像一位老农民。
永向前,永向前!张建新认为,人在身处顺境之时,向前迈进不难,难能可贵的是身处逆境时,还坚持为基层服务,坚持医者的初心,那真是不容易。
回想1958年,顶着右派帽子的陈志潜到剑阁农村参加巡回医疗,来到麻风和梅毒流行区域。上级让他组织学习班,对八十名中医进行培训。当时,陈志潜手中没有教材,就冒险用病人当教材,把麻风病人带到教室。由于学员们轻信了谣言,说谁看了癞子,几个月都不会有人来看病,所以一个个全部低下了头,不敢看病人。陈志潜却一边讲一边看病人,分析病案,学员们终于抬起头来,都觉得学习效果非常好。一个参加学习的老中医对陈志潜说:“如果不跟你学,恐怕二十年都学不出来。”
当年,巡回到旺苍时,陈志潜到了一位被隔离的老“癞子”家中,经过对病人的详细检查,陈志潜断定,病人患的不是麻风病,而是没有传染性的牛皮癣。因为这病,他的妻儿全都弃他而去。此刻,听到陈志潜的诊断后,病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竟泣不成声。
张建新说:“从1971年到1974年,老爷子在做中国的硅肺问题的研究……他反复强调,不能只做纯研究,重点是预防。要搞工矿的预防工作,得请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最大程度减少粉尘的危害。老爷子就是这样一个人,头上顶着‘帽子’,心里牵挂着底层工人的健康。这种忍辱负重,不论何时何地,只想着怎样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精神,让我一生佩服!老爷子还说,公共卫生事业,是润物细无声的事业。什么时候流行病传染病都偃旗息鼓了,人类社会完全把我们忘了,那就是我们理想中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