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后记

书名:华西坝的钟声本章字数:1265

2019年6月28日,是一百零四岁的伊莎白·柯鲁克回乡之旅的最后一天。她坐在轮椅上,我推着她,围着校南路七号她家的老房子转悠。然后,我们走向荷花池畔的钟楼。望着钟楼,伊莎白执意要下轮椅,扶着轮椅走几步,仿佛去会见一位老朋友。

钟楼建成于1926年。伊莎白看着它,从挖地基,一直长到一百英尺高。还是小姑娘的伊莎白,每天都能看到钟楼上那跳动的指针,都能听到钟楼上那悠扬的钟声。在钟声里,她度过了儿童、少女时光。

一百零四岁的伊莎白,还清晰地记得一百年前她在华西坝的快乐生活。这让我想起一句名言:“人永远走不出自己的童年。”

八年前,我开始回到童年,投入华西坝系列故事的写作。

《华西坝的钟声》是有关华西坝的第四本书。这本书主要写了华西的几位大师,以及抗战时期与华西坝相关的几位英雄人物的故事。

这本书的写作,使我有一种越写越完不了工的陷进去的感觉。

当我写到吴和光院长时,他的弟子张肇达、严律南等人的故事吸引了我。张肇达曾任华西医科大学的校长,经历了恩师未经历过的大事,能率领全校师生渡过道道难关,确实不易;严律南做肝移植手术,风险那么大,他是怎么闯过来的?要写,必须大量采访,收集素材,需要另起炉灶,重新谋篇布局。

在我写杨振华教授之前,他的弟子周清华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周清华被誉为中国“胸外第一把刀”,且不说那么多患者排着长长的队等着他做手术,就是从网上抢到一个他的门诊号都千难万难。一次邂逅,他对我说:“我每天早上四点起床……”我就知道,时间对于他是多么重要,分分秒秒都在与死神争夺生命,我能忍心让他停下手中的工作,接受采访吗?

越写作越陷进去,如同深秋时,身处钟楼前不能自拔。

那一排老银杏身披灿烂的阳光,满地银杏叶铺出一条金色大道。最美的是,风乍起,黄透的银杏叶被阳光镀成了一片片闪闪发亮的金叶,满天旋舞。我很想拾起一片,却又发现另一片更美。哪一片金叶最美?又能拾起多少片金叶?百年华西,多少故事,就如同这数不尽的金叶……

有关华西坝的故事,我一辈子也写不完!

对我而言,写《华西坝的钟声》又是一次收集历史碎片后的拼接活动。抗战中的英雄,学界的大师,留下的文字资料有限,许多故事深藏在后辈大脑之中。所以,这又是一次开挖相关的华西学子、华西子弟“脑矿”的活动。

高富华、李迪、伍进一分别为本书有关乐以琴、曹泽毅和松田宏也的章节提供了素材,与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邓四哥”邓长春,有求必应,助我收集资料,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何生教授,多次接受我这个对现代医学啥也不懂的“老瓜娃子”的咨询,态度极好;还有传媒界朋友和众多华西子弟,给了我热情的鼓励和帮助,他们是:金开泰、杨光曦、曹国正、雷文景、戚亚男、王曙生、张维本、金贵主、张昂、陈芙君、程永忠、郑源、蓝天宝、吕帖、曹泽奇、吴大可、吴大勇、吴大怡、龚一娴、胡小明、刘军、黄娟、伍波、彭远波、马卡琪、左云霞、刘格林、赵霞、吴名、邱建义、朱磊、张梦凡、王岚汇、杨柳、郭建超,等等。在此一并致谢!

写完后记,终于喘了一口大气。

我的四本书,只能算是敲了一通开场锣鼓,相信会有更多的新老朋友来讲更精彩、更动人的华西坝故事!

上一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