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一场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在我国西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条条道路平铺延伸,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这段时间的乐山土地上,一个个以数字组成的特殊代号悄然出现:308、605、585、525、739……人们只知道这是些中央大型工业企业、国防科研单位,分布于高山深谷地带以及岷江、大渡河流域两岸。但这些企业、单位对外严格保密,人们对其所建规模、方位、类型、产品等一概不知,尤显神秘莫测。这就是后来所称的“三线建设”。

全国的三线建设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战略大调整,也可以说,三线建设是战备时期的“西部大开发”。三线建设历经3个五年计划,涉及我国中西部的13个省、自治区,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安排1100个建设项目。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可谓史无前例。

三线建设期间,国家40多个部委在乐山布局建设项目,先后投入资金35亿元,建成23个大中型企业,主要为国防军工、原材料、电力、机械等企业及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批三线建设项目先后建成,相继投入使用。

大批工业企业和科研单位进驻乐山,在我市地方建设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龚嘴电站是大渡河梯级开发的第一个大型水电工程,是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水电站;乐山造纸厂为我国自行设计建成的第一家生产高纯度绝缘木浆和电力、电子工业用纸的重点企业;东风电机厂是为军工和科研单位生产专用电机的大型工厂。除此之外,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专门从事核动力反应堆工程技术开发,成为中国核能研究重要基地;西南物理研究所在核聚变和“受控”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受控核聚变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三线建设企业多项产品和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甚至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乐山三线建设长达20年,给乐山带来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引来大批科技人才,形成了较为雄厚的工业生产能力,构建了新的工业布局,创造了新的工业体系,使地方经济结构、城市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乐山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经济转型,三线建设也为乐山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工业遗产和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线建设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广大三线建设者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舍小家,为大家,背井离乡,奔赴前沿。他们在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生活环境艰难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战胜重重困难,保证了三线建设工程的如期完成,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

三线建设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三线人发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一路筚路蓝缕,一路栉风沐雨。他们的品质,他们的壮举,是一曲无私奉献的生命赞歌。

历史是一个民族永恒的记忆,也是一个民族宝贵的财富,存史资政,教化育人。今天,我们把三线建设这段益于今人、惠及后世的璀璨历史,以文字、图像、访谈等形式,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研究领域,揭开中国三线建设那层神秘的面纱,真实记录乐山三线建设那段峥嵘岁月,展示三线建设在乐山产生的深远影响,传承弘扬三线建设的伟大精神,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也是政协文史工作的应有之义、责任使然。该套丛书的出版,能对我们认识乐山、了解乐山,提高乐山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促进乐山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助推乐山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建设美丽繁荣和谐乐山,提供有益的帮助。

编者

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