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基本建设历程(3)

国家基地

核西物院从1965年8月正式定点三线地区的乐山肖坝,到1985年11月451工程完全建成通过国家验收,其间恰恰20年的时间。在20年的基本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发展过程中,成功与失误相伴,经验与教训同在,走过的是一条坎坷曲折的艰辛创业之路。但不管失误多少,教训几何,20年的奋斗终于开创出了一番雄伟的事业,建成了我国最大的受控核聚变研究基地,将我国的受控核聚变研究由建装置、打基础推进到了在较大规模装置上开展实验研究的新阶段。

如今,核西物院已成为我国技术力量最集中、设备最齐全的受控核聚变研究基地。它占地650亩,总建筑面积17万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约1亿元。在2100多名职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约占职工总人数的12,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10余人,中级技术人员378人。20年里,它建成和启动了16个中小型实验装置,其中国内首创的2台,填补国内空白的3台,拥有一整套国内先进的诊断设备和工程试验设施。各种设备总数达6774台,其中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154台,国内先进水平的290台。

20年来,核西物院在磁镜、环流器、仿星器、激光聚变、快脉冲放电收缩、带电粒子束聚变、室温核聚变等多种途径上,对受控核聚变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与实验,从中开发并推进了国内许多技术,并且在大功率高压强电流技术、超高真空技术、超低温和超导技术、强磁场技术、等离子体诊断技术等尖端技术领域分别居于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

依靠优秀的人才、尖端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核西物院先后取得了近2000项科技成果,其中获部、省级以上奖励的200多项。这些成果中,有相当数量的成果达到了当时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多种储能换流新技术,不仅在全国首次研究成功和采用,在国际上也未见先例;8万千伏安交流脉冲发电机组为我国的第一套脉冲发电机组,其脉冲功率相当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整个上海市发电厂的装机容量;新型全自动数字真空计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00千伏3安培直流高压稳压电源,是国内同类装置中最大的一套;测量低温温度计磁阻效应的低温恒温装置,为国内首次研制成功;4.2K拉伸装置,是我国第一台用于工程样品的超低温拉伸装置,适于做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在高、低温条件下的万能试验和弹性模量的测试,已试验获得的数据填补了我国材料低温性能数据的空白。

核西物院的事业是建立在多种学科、专业的知识和高精尖技术基础之上的。20年来,其建设、科研对国内的科技和工业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创造了比较显著的社会效益。如“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工程,其各种设备部件几乎全是非标准件,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很多都是国内第一次设计、第一次制造。研制生产的过程中,全国10多个省市、国务院20多个部委的100多个单位参加了协作。它的最终研制成功,带动了我国机电加工和材料工业的发展,使我国新掌握了大量困难技术和新型工艺。锻炼培养了大批科技干部,为促进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较显著的贡献。工程试验取得的指标和参数在国内处于最前列,达到了我国自开展核聚变研究以来的最高水平,与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同规模的装置相比,工程主机的等离子体约束性能亦在先进之列,从而将我国的受控核聚变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工程的研制成功和已取得的初步实验成果,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被作为显著成就列入了国家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被评为“1985年中国十大新闻”和“1985年我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以此为标志,以“中国环流器一号”为代表的我国在受控核聚变领域的装置研制与实验研究成果,开始得到国际上的承认。外国权威人士说,中国是继美、苏、西欧、日本之后应当参加到核聚变研究国际合作中来的主要国家。

如今,核西物院的装置和技术,已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吸引了众多海外专家学者前来交流学习,澳大利亚、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伊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要求购买设备,帮助开展核聚变和与核聚变相关技术的研究。“中国环流器一号”在建成之后不久,就承担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委托的研究项目,研究的进度和质量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高度赞扬。由于核西物院的事业对国家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由于这个受控核聚变研究基地对我国科技和工业的积极促进,20年来,国家领导人方毅、康世恩,著名科学家陈彬、钱学森、马捷、钱三强、王淦昌、刘西尧、刘伟,国务院有关部委刘杰、张忱、李觉、刘书林,四川省的领导人鲁大东、杜心源等,先后到院视察和指导工作,期待着它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由于核西物院从事的事业的尖端性和重要性及其人才密集、技术先进,不少国家都对它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联合国官员、军界领导人、总统特使、研究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等各方面各层次的国际友人,一批又一批地到院参观、访问、工作和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他们评价说,核西物院科技人员的信心和能力、科学实验设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核聚变方面……做了很好的研究工作”,“这里成功的研究令人难忘”,“有能力有条件在世界范围内做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