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工程建设和装置研制(6)
在主机安装工作中,523厂451主机安装队,对工程质量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比如,内真空室第一段波纹管曾检查出漏率稍低于设计指标,院方估计不会影响以后的装置运行,但523厂蒋厂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指示不能给451工程留下隐患,立即派专人到我院补焊,最终达到了要求。
在部、局的直接关心下,通过523厂安装队、院451研究部和451研究部所属各研究室广大技术人员、工人的共同努力,到1984年8月,完成了主机全部安装任务和供电系统的调试任务。并在7月28日、29日正式供电到主机环向场线圈进行放电预警,结果表明:供电系统及其程序控制系统运行可靠,主机的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接着,工程的联调准备工作也抓紧了。451装置的物理调试及放电特性实验研究方案、低功率放电清洗方案相继拟定,放电清洗电源的安装调试、低纵场稳态供电方式预试等工作相继开展。整个工程在真空抽气送气系统增补、修改、加工了一部分管道、配件后,在1984年9月初基本具备了总体联合调试条件。
在装置即将开始联合调试,最后胜利在望之际,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科技人员们精心选定了一个时间,决意要赶在这个时间到来时,在装置上实现托卡马克放电,建立初始等离子体,向伟大祖国献礼。这个时间是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
为着这份厚礼,院451工程总体联调领导小组在主机以优秀的质量完成全部安装任务后,立即组织451研究部各研究室的数百科技人员和工人,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于1984年9月21日将装置顺利启动、运转,联调成功。接着又加班加点地精心调试,于1984年9月26日晚上获得了超过1万高斯纵场下产生50千安等离子体电流的原定工程验收指标的参数,产生的等离子体电流持续时间大于5~6毫秒;并摸清了装置的一部分性能和放电清洗的规律,为开展更深入的调试,提高装置参数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进一步掌握装置的托卡马克放电规律和考核装置各系统的性能,1984年12月又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总体联调。这些调试结果表明:主机系统、供电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的设计基本可行,加工和安装质量良好,满足了工程调试的要求。
伴随着451工程的最后安装完成和联合调试成功,一批科研成果相继诞生。1984年,451研究部和其所属的5个研究室,共完成并上报成果57篇,占了全院当年成果总数的41.6。
1985年,核工业部在安排院的工作时,指示要“把重点放在451的物理调试工作上”。为了完成院与部、局签订的451物理调试和放电特性实验研究的专项承包合同,参加调试和实验的全体工作人员,发扬主人翁精神,日夜奋战,忘我劳动,取得了丰硕的果实。他们提前完成了451物理调试和实验专项承包任务,在纵场2.3万高斯场强下获得了135千安的重复性良好的平衡稳定的等离子体,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承包要求,顺利通过了部、局的验收。
1985年11月16日至18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451工程竣工验收大会在驰名中外的乐山大佛对岸的我院隆重召开。核工业部党组代表、核工业部原副部长周秩,核工业部科技核电局局长王传英、副局长周渊泉,核工业部基建办公室副局长、核工业部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冶那,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综合组副组长罗安德,国家科委工业技术局副局长石定环,四川核工业局副局长张新,来自国务院三线办公室、四川省三线办公室、四川省国防科工办、四川省科委和部内外451工程建设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来自中央和省一级报社、电台、电视台的记者,以及我院离任和在任的领导同志、我院各研究室的负责人等各方面的代表115人,参加了大会。会议代表一致认为:“中国环流器一号”调试获得的物理参数达到和超过了预定指标;得到的等离子体的寿命,超过预定值一倍以上,为国内同类装置等离子体寿命的10倍或10倍以上,并且是国际上同规模托卡马克实验所罕见的;装置的多项指标在国内领先。这个装置工程的建成,是“六五”期间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取得的一项重要进展,标志着我国受控核聚变研究已由建装置、打基础开始进入到在较大规模装置上开展具有我国特色的研究的新阶段。1987年,“中国环流器一号”研制理所应当地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