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盛景·时代拉响了胡琴(2)
倔强的小煐总是马上顶回去,说自己将来也能买田地。佣人们却不屑一顾,轻蔑地笑着说,女人是没有买田地的资格的,就算买了,也是夫家买的,不姓张。
小煐还是小小的孩童,不会用更丰富的言语为自己辩解,只能不服气地瞪回去,在心里默默表达自己的不满。她记得家里的佣人们常说,“女人要认命!”可究竟什么是命?什么是认命?小煐不理解,也不认同。
有人说,不聪明的女人才好命。她太聪慧,聪慧得总能敏锐地察觉到世间的各种痛苦与不公。
纵然家庭情况复杂,这对姐弟也相伴着一起长大了。其实,弟弟本应是小煐最亲近的人,毕竟他们以孩子的身份,共同感受着家中逐渐衰败的气氛,以及父母的争吵带来的童年阴影。
除了父母之间的争吵,张爱玲还隐约记得,母亲与大伯母之间的关系也不太融洽。小煐的奶奶李菊藕去世那一年,张志沂刚满十六岁,张茂渊只有十一岁。年幼的姐弟俩还不足以担负起当家的责任,于是,张家的大家长,自然由张志沂同父异母的哥哥,也就是张佩纶和前妻的儿子来当。
张志沂的哥哥和嫂嫂,把尚未成年的兄妹俩不太放在眼里。而性格软弱的张志沂,从来都是哥哥和嫂嫂说什么就是什么,言听计从。黄素琼嫁入张家之后,因为新媳妇的身份,更是说不上话,可是看着张志沂对哥哥和嫂嫂处处退让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
久而久之,黄素琼便萌生了离开老宅,另寻住处的念头。此时,一封从天津寄来的信,让黄素琼看到了一丝希望。
张志沂有一位名叫张志潭的堂兄,当时在天津任交通部部长一职。他为张志沂在天津谋到一份工作,虽然职位不高,只是铁路局的英文秘书,却让黄素琼开心不已。借着这个机会,张志沂便带着一家人迁往天津。
小煐已经记不清搬家时自己究竟是两岁还是四岁,只记得那时父亲继承了不少祖宗家业,仅房产就遍布上海、安徽、天津、河北等地,总共有八处之多。有很多房子的好处,就是举家迁往天津,也不用为住所发愁。
可供回忆的,都是过往。她用一场梦的时间来回味曾经,却惊觉半世年华都在感叹人生!
由南向北的迁徙,对于两个年幼的孩子来说,更多的是新奇。面对截然不同的风景,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在短暂的不适应过后,两个孩子很快便融入其中。对于黄素琼来说,搬到天津,意味着自由——精神上的自由,她不由得开始期盼,希望身体也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张志沂是一个被从小管到大的孩子,精神和身体被束缚久了,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手足无措,因为没有人再替他安排人生,他竟一下子迷茫起来。
从小到大,张志沂几乎从未自己决断过一件事情,被保护得太好,便经不起一点儿风浪,就连妻子与兄嫂之间的矛盾,对他来说都仿佛天大的困难。好不容易从困难中逃离,他才发现,独自撑起一个家庭,是更大的困难的开始。张志沂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懂得掌控自己的人生。
张志沂算是一个晚清遗少,自幼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曾经以为,读“四书五经”就是天大的事情,是男子唯一的出路。于是,对于传统旧学识,他样样精通,前半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像祖辈那样在科举考场上谋求荣耀。谁知,他的状元梦还没开始,晚清朝廷便取消了科举考试。一只脚还未踏出家门的张志沂,走出家门的唯一道路忽然之间被封死了。
在小煐的记忆里,母亲不是一个思想保守的女人,尤其痛恨腐朽的封建习气。尤其是在搬到天津,正式开始独立生活之后,黄素琼对张志沂的懦弱与堕落再也无法容忍。
刚搬到天津的时候,小煐也曾感受到短暂的快乐。每天早上,黄素琼都会让佣人把小煐抱到自己床上,教她背唐诗。稚嫩的童声,总能让母亲的心柔软下来。尽管小煐把唐诗背得没那么流畅,也会让黄素琼的脸上浮现出笑容。
午休之后,小煐的功课是认字。黄素琼给她布置的任务是每天认两个字,奖励则是两块甜丝丝的绿豆糕。那是小煐童年记忆里最甜蜜的气息。其实,认字的成就感和绿豆糕的香甜,都比不上母亲赞许、肯定的笑容。
如果能预料到幸福总是短暂的,那时的小煐或许会尽可能多地享受在母亲身边依偎的日子。许多人以为平淡才是生活的常态,却不知对于某些人来说,平淡的日子就是奢望。
张志沂在经历了短暂的迷茫之后,不知为何突然拥有了一种盲目的自信,或许是因为第一次享受到成为一家之主的感觉。此刻,他心底萌生的不是对一家人的责任,而是再也无人能约束自己的任性。
他不知从哪里结识了一群狐朋狗友,在他们的怂恿下,将童年时因母亲管束而没尝试过的陋习统统学了起来,整日与人花天酒地,在妓院、赌场与鸦片烟馆里大把撒钱,还养起了姨太太。黄素琼再也无法容忍,开始与张志沂争吵,斥责他的堕落,而刚刚开始尝试着反抗的张志沂,则把妻子当成了第一个试验品。黄素琼越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变本加厉地去做,仿佛是在发泄自己内心经受的所有委屈与苦闷。
至于嫖妓、纳妾,在张志沂看来,那都是一个男人理所应当的行为,如果黄素琼不能容忍,就是她的错。于是,他们之间的争吵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激烈,两个年幼的孩子都不能让他们收敛一些。在父母无数次剧烈的争吵中,小煐与小魁躲在一旁瑟瑟发抖。
每次他们开始争吵时,佣人们就会把姐弟俩抱到院子里。佣人们以为,只要离开争吵的环境,小孩子就会在玩耍中忘记害怕和忧愁,完全低估了父母的矛盾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这对小小的姐弟无声地站在院子里,对任何玩具都提不起兴致。多年以后,张爱玲回想那时的心情,依然心有郁结。
张志沂没想到,自己的亲妹妹竟然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同样是新派女性,张茂渊和嫂子黄素琼站在了同一战线。张志沂觉得自己突然失去了争吵的力气,他开始逃避,以为双方不见面就不会争吵,于是,他流连在妓院、赌场、鸦片烟馆之间,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眼看无法让张志沂上进,黄素琼绝望了。张茂渊也站在嫂子这一边,像出走的娜拉那样,她们开始谋划一场“逃离”。黄素琼想要结束这段婚姻,唯一的牵绊,就是两个尚且年幼的孩子。
究竟是为了孩子继续忍下去,还是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黄素琼不是没有纠结过。可只要一想到未来的岁月如同望不到尽头的深渊,她便不甘心让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禁锢住自己追寻梦想和自由的脚步。
如果说只为自己而活是自私的事,那索性就让自己自私一次吧!所谓的“好媳妇”“好母亲”头衔,都不是黄素琼为之奋斗的目标,她要做自己。
下定决心之后,黄素琼的内心反而平静了。她想出国留学,即使没上过学堂的她连一句英文都不会说,也不能打消她出国的念头。对一个有独立精神的女人来说,不会的事情可以学,语言不通不是问题。
那么孩子呢?没有了母亲的陪伴,他们该怎么办?黄素琼坚信,即便张志沂是个不称职的丈夫,也不会将自己的孩子丢弃不管,张家的佣人们也会好好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
一切准备妥当后,连借口都是现成的——小姑子张茂渊要出国留学,因为年龄小,又是女孩子,必须有监护人。黄素琼直截了当地对张志沂提出,自己打算当这个监护人,陪小姑子一同去欧洲留学。
欧洲,那样遥远,又那样令人向往。对黄素琼来说,那里代表着新生。而对年幼的小煐来说,那里成为她生命中的爱与痛之地,因为那里是她母亲在的地方,那里却也夺走了她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