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佛教传入及传布

佛教原来是流行于五天竺一带的宗教。其创始人佛陀认为“一切皆苦”“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主张成佛,即解脱忧喜苦乐,使精神升华到一种绝对安乐宁静的寂灭境界。

佛教于两汉时期传入中国西北部的龟兹、于阗等地。魏晋之时,清谈玄学之风盛行,当时佛学思想刚开始在中国内地传播,许多西域僧人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中心地带,使佛学思想“从玄学思想的附庸地位逐渐发展起来,最后玄学思想反而成为佛学思想的附庸了”。

当时佛教传播中心主要有三处:一是在凉州,二是在长安,三是在庐山。凉州地区是西域僧人来到中原之前的中转站,不少僧人先在那里学习汉语并翻译佛经,为进一步传播佛教做准备。佛教僧徒对般若学说理解不一,这也是由于中土译出的佛经太少,又不能确保译文质量,因此僧侣们相当迫切地希望西行取经和大规模地从事传译。在取经的僧侣中,影响较大的是法显。

法显,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旅行家、翻译家、僧人。他是中国僧人西行取经的先行者。隆安三年他从长安出发向西,历尽艰险,终于到达天竺,取得《摩诃僧祇律》《方等般泥洹经》等佛教经典,并学会梵文、梵语,还到师子国,又得到了一些经籍。此后,法显乘商人大舶归国,途中遇暴风,漂流九十多天后到了耶婆提国。他在那里停留了近半年,再转乘别的商船去广州。不料途中又遇大风,船舶随风漂流,船上水尽粮绝。东晋义熙八年,这艘商船漂流到达青州长广郡牢山南岸。法显从离开长安直到回国,前后共十三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游历了三十余国,经历了种种磨难,也搜集了大量的佛教早期的文献。法显先回长安,后南下建康,在道场寺与佛驮跋陀罗合译佛教经籍。他还记述旅行经历,撰成《佛国记》。

法显对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国佛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上,法显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在法显之前,主要是佛教发源地的传教者来华传教,还没有中国人去佛教圣地取经的。法显是西行取经的中国第一人。正如汤用彤先生说的:“海陆并遵,广游西土,留学天竺,携经而返者,恐以法显为第一人。”

佛教在中国的传布路线,基本上是由西向东,由西域经丝绸之路进入凉州,尤以敦煌最为蓬勃,然后进入关中的长安。北魏君主崇佛,佛教又在北方的平城及洛阳大为盛行。随后僧侣又在江南弘扬佛教,形成了庐山、建康等南方佛教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再传布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