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弘扬庄学,天下一人
《庄子》初始本编纂成书的时间上限,是前256年。《秋水》、《盗跖》必在《庄子》初始本,而前者著录了魏牟面斥公孙龙,后者著录了秦灭周,二事均发生于此年。此年庄子已殁三十年,蔺且已殁四年,因此初始本的编纂者,既不可能是庄子,也不可能是蔺且。
《庄子》初始本编纂成书的时间下限,是前240年,即魏牟殁年。《吕览》、《荀子》、《韩非子》至少钞引《庄子》初始本二十篇七十二条,而《吕览》成书于前239年,荀况卒于前238年,吕不韦卒于前235年,韩非卒于前233年,分别是魏牟殁后一年、二年、五年、七年。因此初始本的编纂者,只可能是庄子再传弟子魏牟。
综观魏牟生平,可以简括六点。
其一,魏牟出身庙堂,而后亡国丧家,具有诸子之中罕有其匹的高度政治智慧,因此极其服膺庄子对庙堂伪道的深入批判,魏撰《让王》继承庄撰《人间世》“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提出了超越时代的“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稍后于魏牟的韩非在《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隐名贬斥曰:“不臣天子,不友诸侯,吾恐其乱法易教也,故以为首诛。”稍后于魏牟的荀况则在《荀子·非十二子》中点名痛诋六组十二位诸子,第一组是“它嚣、魏牟”:“纵情性,安恣睢,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其后五组依次是“陈仲、史鰌”,“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足证“它嚣、魏牟”在荀况心目中的重要性,类似于孟子心目中的“杨墨”。
其二,魏牟始崇公孙,而后改宗庄子,具有诸子之中罕有其匹的宏阔学术视野,因此对百家之学,尤其是其他诸子所知甚少的名家之学极为精通,魏撰《天下》、《惠施》、《秋水》、《则阳》诸篇,精微卓绝地辨析了老聃、关尹、孔子、墨子、列子、杨朱、子华子、宋钘、尹文、彭蒙之师、彭蒙、慎到、田骈、季真、接子、公孙衍、惠施、公孙龙等大量诸子,诸子重镇几无遗漏,但未涉及晚于魏牟的吕不韦、荀况、韩非等战国末年的重要诸子。
其三,魏牟周游天下,大力弘扬庄学,具有战国末期罕有其匹的广泛社会影响,因此秦相范雎请教进退,赵相平原君称述其言,公孙龙请教庄学,赵悼襄王请教治国。
其四,魏牟编纂《庄子》初始本,不仅编入庄撰“内篇七”,而且收入阐释内篇义理、著录诸多庄事的“外篇二十二”,对后人理解内篇义理,了解庄子生平,均有极大帮助。
其五,在先秦道家中,魏牟的地位曾经仅次于道家集大成者庄周。其证见于枚乘《七发》:“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翟、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左览观,孟子持筹而筭之,万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之乎?”枚乘列举“方术之士有资略者”,首举道家集大成者庄周,次举庄子再传弟子魏牟,二人居于杨朱、墨翟、便蜎、詹何之前,誉为“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之“要言妙道”。孔子、《左传》、孟子,仅是备用“览观”。枚乘《七发》是目前所见连言“庄周、魏牟”的唯一史料,也是《荀子·非十二子》连言的“它嚣、魏牟”实为“庄周、魏牟”之坚实史证。荀况《非十二子》和枚乘《七发》从正反两面证明了魏牟的重要性在战汉时期仅次于庄周。由于魏牟亲撰的《公子牟》和魏牟编纂的《庄子》初始本汉后全部亡佚,先秦道家巨子魏牟才沉入了历史忘川。
其六,庄子弟子蔺且是传承庄学第一人,庄子再传弟子魏牟是弘扬庄学第一人。
2009年7月24日—8月24日二稿2021年2月22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