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二章 “饕餮纹”角部面部图法解密:两龙纹(2)

书名:青铜之道本章字数:1800

5.古人已知中国龙源于苍龙七宿连线

中国龙起源于苍龙七宿,除了考古证据,另有文献证据。

首先,文献证据证明,古人早已知道,四方神兽是源于二十八宿四宫连线的天文神兽:

四方皆有七宿,可成一形。东方成龙形,西方成虎形,皆南首而北尾;南方成鸟形,北方成龟形,皆西首而东尾。其次,文献证据证明,古人早已知道,苍龙七宿每一宿的宿名严格符合龙体的各个部位: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共为苍龙之体。南首北尾,角即龙角,尾即龙尾。孔颖达所言“南首北尾”,提示我们:龙首龙尾有固定方向。

孔颖达所言“角即龙角,尾即龙尾”,又提示我们:苍龙七宿的宿名,严格对应龙体的各个部位。

其一,角宿,拟形为龙角,所以宿名为“角”。

其二,亢宿,拟形为龙嘴,所以宿名为“吭”。《尔雅·释鸟》郭璞注:“吭即咽。”《一切经音义》卷二○引《苍颉篇》:“吭,咽也。”

其三,氐宿,拟形为龙首,所以宿名为“氐”,言其为天象之根柢。《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孙炎曰:“角、亢下系于氐,若木之有根。”

其四,房宿,拟形为龙腹,所以宿名为“房”。《石氏星经》:“东方苍龙七宿,房为腹。”

其五,心宿,拟形为龙心,所以宿名为“心”。

其六,尾宿,拟形为龙尾,所以宿名为“尾”。《左传·僖公五年》:“龙尾伏辰”,杜预注:“龙尾,尾星也。”

其七,箕宿,拟形为龙的卷尾,其状如箕,所以宿名为“箕”。《尔雅·释天》郭璞注:“箕,龙尾。”

综上所言,甲骨文、金文的“龙”字严格符合苍龙七宿的连线,卷尾龙的整体造型也严格符合苍龙七宿的连线,苍龙七宿的每一宿名严格对应龙体的每一部位,考古证据和文献证据共同证明:中国龙是源于苍龙七宿连线的天文神兽。

6.后人为何不知中国龙源于苍龙七宿

既然考古证据和文献证据全都证明古人早已知道中国龙的源头是苍龙七宿,为什么大多数后人很少知道?极少数后人即使知道也很少相信?

首先,汉字的字体演变,导致后世的“龙”字不再严格符合苍龙七宿的连线。

尽管甲骨文、金文的“龙”字严格符合苍龙七宿的连线,但是商代甲骨文和刻有金文的商周青铜器,都是最近百年的考古发现,在此之前的司马迁、许慎、段玉裁等人,全都没有见过。随着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简体等等字体的演变,秦汉以后的“龙”字,逐渐远离了甲骨文、金文的“龙”字,不再严格符合苍龙七宿的连线。所以两千年来,中国龙起源于苍龙七宿的第一硬证,即甲骨文“龙”字源于苍龙七宿的连线,完全无人知晓。

其次,夏商周实行“绝地天通”政策,天文知识、天文图像仅由极少数史官执掌,普通人包括士大夫基本不知苍龙七宿的二维分布,因此他们即使在青铜器上经常看见卷尾龙,也不知道其严格符合苍龙七宿的连线,而是熟视无睹地视为审美造型。尤其是秦汉以后,字义解释权归于儒家士大夫阶层,而儒家出于礼官,不熟悉天文知识、天文图像,不了解“龙”字源于苍龙七宿、龙造型象征苍龙七宿。

其三,夏商周把天上的神龙,视为天子的象征物。

中国天子的至高权威,导致大部分人无条件接受官方教条,相信龙是天子的象征物。由于关于天子的一切,全都不可追问,因此臣民只许知道龙象征天子,不许追问为什么。即使有人追问,也没人告诉你:龙之所以象征天子,是因为苍龙七宿领衔二十八宿。于是龙的象征新义和附加新义,遮蔽了龙的天文初义。

最后,不知神龙源于天象的人们,热衷于为天上神龙寻找对应的人间凡兽,遮蔽了龙的天文起源。

中国的四大神兽,源于二十八宿的四方天象连线,其中的朱雀、白虎、玄武都能找到对应的人间凡兽,只有苍龙找不到对应的人间凡兽。但是龙在中国文化中的独一无二地位,导致很多人热衷于让天上神龙落地生根,产生了随意比附的种种猜测,诸如龙起源于蟒、起源于蛇、起源于鲵、起源于鳄等等。这些猜测尽管缺乏说服力,但比“龙形起源于苍龙七宿连线”更具迷惑性。

以上众多原因的综合作用,导致大多数人只相信龙的象征新义和附加新义,不相信龙的天文初义。即使极少数人知道古代文献曾经记载中国龙的天文起源,也视为个别古人的一家之言或主观臆测。于是“龙象征天子”,“龙是虚构的神话动物”,“龙是各种动物的合体”之类传统说法,以及“龙起源于蟒”,“起源于蛇”,“起源于鲵”,“起源于鳄”之类现代猜测,成了人云亦云、将信将疑的“大众常识”。

现代考古通过发现甲骨文、金文的“龙”字严格符合苍龙七宿的连线,夏商周陶、玉、铜的卷尾龙也全都严格符合苍龙七宿的连线,彻底证实了中国龙起源于苍龙七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