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台湾
康熙统一大业的另一重要事件,便是从郑成功之孙郑克塽手中收回台湾。
郑成功在永历的旗号下,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抗清斗争。郑成功本名森,南明隆武帝对他十分喜欢,赐姓朱,所以后来人称其“国姓爷”。父亲郑芝龙降清后,郑成功深以为耻,举起“背父救国”的大旗,他的队伍都用隆武年号,隆武政权失败后改用永历年号。郑成功将中左千户所改为思明州,作为抗清的根据地,并积极准备北伐。到顺治十五年为止,他发动了三次北伐战争,成为清廷统一中国东南的最大对手。顺治十六年,郑成功自任招讨大元帅,以张煌言为监军,联合北伐。此次军事行动规模较大,共出动水陆大军十七万,分八十三营。他们登上崇明岛以后,连续攻破瓜洲、镇江,包围了南京,使清廷大受震动。可惜的是,由于轻敌和指挥上的失误,他们对南京的围攻最终失败,郑成功被迫撤回福建。而在皖南徽州征讨的张煌言,因势单力孤,也被清军打败,他在浙东的抗清斗争坚持到康熙三年被捕牺牲为止。
郑成功退回福建后,自思北伐暂无取胜的可能,决定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夺回台湾岛,以之作为反清的根据地。
荷兰人早在明朝天启四年就进入了台湾,后来从西班牙殖民者手中夺取了整个台湾岛。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领舰队,直攻台湾,只经过几个月的战斗,荷兰人就投降了。郑成功在台湾推行了十分有效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教育措施,为台湾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康熙二十二年,清廷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攻台湾,从六月十九日攻破澎湖列岛开始,到七月十九日就打入了鹿耳门,进入台湾本岛。二十二日,无奈之下的延平王郑克塽,率领故明鲁王第八子朱柏等人,奉表归降。(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一)随后,清廷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归台湾、厦门巡道管理。
到康熙二十二年,清朝已经成功地将原明朝的版图全部收取;此后,又成功地阻遏了沙俄对中国东北的侵犯,并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康熙曾三次亲征,平定了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晚年派军进入西藏,镇压了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稳定了西藏局势。康熙的“武功”实在显赫,为清朝的全盛和版图的稳固,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