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争
光绪十五年正月,慈禧宣布本月举行皇帝的大婚典礼,二月举行光绪的归政典礼,举国欢庆。
第二年,慈禧率领大批人马,前往东陵祭扫,号称“打围”,意思无非是不忘祖训以骑射得天下,不忘用武。一路之上,兴师动众。宫驾所到之处,各地方官员百姓老早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排场很大。当时的亲历者都叹为观止。
这一年,光绪名义上是亲政了,实际仍然要看慈禧的脸色,那些下臣奴仆更是如此。有一次,内务府大臣立山新任户部侍郎,知道光绪皇帝怕冷,就为他在殿门上装了玻璃窗。慈禧为此大怒,骂他:“文宗晚年患咳嗽,亦极畏冷,遇着引见时,以貂皮煨在膝上,何等耐苦!皇上年少,何至怕冷如此?况祖宗体制极严,若于殿廷上装起玻璃窗,成何样子!汝谄事皇上,胆大妄为。汝今为廷臣,非奴才可比,我不能打汝。然违背祖制,汝自问该得何罪?”立山吓得磕头如捣蒜,连声请求恕罪。玻璃窗很快被拆掉,这件事也就作罢了。(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上)
光绪二十年,光绪稍稍能够掌握些实政,欲思变革。但他环顾朝廷,没有多少人听命于他,他颇觉黯然,就想提拔一些亲信,作为股肱之臣,帮助他实现新政的理想。他先看中文廷式。文廷式是瑾妃、珍妃的老师,她们认为文廷式不错,光绪将他从翰林院编修擢升为侍读学士;同时将她们的兄长志锐提拔为侍郎。对此,慈禧很不高兴。当时正值她六十大寿,光绪与大臣们都不得不按时到习仪所去练习,只有李莲英到得最晚。光绪就说李莲英藐视礼仪,下令廷杖四十。李莲英受此惊吓,十分不满,向慈禧诉苦。慈禧认为打狗还要看主人,光绪居然如此大胆,更加怒不可遏。李莲英乘机进谗言,讲光绪对她有怨望之意,慈禧就有废他的意思了。
光绪二十年六月,日本不宣而战,击沉清朝的运兵船“高升”号,船上官兵共九千人壮烈牺牲。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当年七月,日本入侵朝鲜。清廷下诏宣战,派遣道员袁世凯前往平壤御敌;李鸿章负责扩充海军,训练将士;不久,又派吴大澂统领湘军,赴朝鲜督战。八月份,慈禧认为李鸿章筹办海军太久,并无功劳可言,缴回了以前赏他的三眼孔雀翎和黄马褂。但是,与日本的战事,越来越糟,清朝的奉天援军统领、高州镇总兵左宝贵,与日军在平壤一战大败,左宝贵也战死了。平壤军事统领叶志超临阵退缩,被撤了职。随后丁汝昌率军与日军海上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此战清军以失败告终。日军乘胜渡过鸭绿江,占领了九连城。清廷急忙调兵增援前线。十月份,日军步步进逼,攻下了金州,副都统连顺早已弃城逃走。
而在北京,慈禧正在宫中的文华殿接受各国驻华使节的朝贺,祝她万寿无疆。几天后,日军又攻下了岫岩州,当地守将丰升阿、聂桂林都弃城而逃。日军还袭击了清军重要的旅顺船坞,形势顿时紧张起来。清廷下令严守山东沿海的威海,由吴大澂负责山海关的防务,等候其他各支清军的会合,准备救援朝鲜。光绪下诏指示:“临事而惧,古有明训。切勿掉以轻心,致他日言行不相顾。”(《清史稿》卷二三《德宗本纪一》)希望他们能守住领土,绝不可以临战退缩。因旅顺失守,李鸿章负有重要责任,将他免职留用;海军提督丁汝昌则留职察看。
可惜形势依然并未好转,十一月,日军节节胜利,金州、复州完全被他们占领了。清军与日军多次交锋,均被打败,实在令人沮丧。
这年冬天,慈禧仍然不忘给李莲英报仇,发泄对光绪的不满。她好像已经忘记了日军对朝鲜的侵略、清军多次的惨败。她先是将瑾妃、珍妃废黜,还要剥去衣服廷杖;再将她们的兄长志锐发配到乌里雅苏台。文廷式因早已称病离京,所以没有遭到严惩。在慈禧的安排下,宫中开始讨论废光绪、立新帝的问题,但因个别亲王的强烈反对,此举没有成功。从此以后,光绪只要与大臣们会面,商议什么事情,慈禧都要派人在屏风后监听,加大对光绪的控制力度。
光绪二十一年正月,日军入侵威海。清朝海军与其开战,又是一败涂地,威海很快陷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无奈之下,清廷只好议和,派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谈判。日方全权代表是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双方在马关订成和约,承认朝鲜为独立自主国,也就是不再藩属于清朝;清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方,并赔偿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加通商口岸,日本臣民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大清海军与日本海军的开战,没有几周时间,几乎全军覆没,主力舰也被日军掳走,被当作日人海岛上的普通商用盘货船。加上《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人而言,这些都是极大的耻辱。
为了推出战败责任者,清廷高官们纷纷抛出战争期间有退缩、战败情节的中下层官员,如叶志超、龚照屿等人,被认定是“败军辱国”,其罪当死。有人建议,《马关条约》中的巨额赔款,清廷一下子也拿不出,可以抄没这些罪人的家产,或者让他们捐出巨款来赎罪,然后才可免其一死。这个措施也未实施。
这年九月,吏部右侍郎汪鸣銮、户部右侍郎长麟等人有一次与光绪会谈,正好谈到了宫中的事情,他们劝说光绪收回大权。屏风后的太监听到了,立马向慈禧汇报。慈禧大怒,逼着光绪下了一道谕旨,以正视听。大意是说:“朕侍奉皇太后,仰蒙慈训,大而军国机宜,小而起居服御,体恤朕躬,无微不至。乃有不学无术之徒,妄事揣摩,辄于召对时语气抑扬,罔知轻重。如侍郎汪鸣銮、长麟,上年屡次召见,信口妄言,迹近离见。本欲即行治罪,因军务方棘,隐忍未发。今特晓谕诸臣,知所儆惕。汪鸣銮、长麟并革职,永不叙用。嗣后内外大小臣工有敢巧言尝试者,朕必治以重罪。”(《清史稿》卷四四二《汪鸣銮传》)就这样,汪鸣銮、长麟这两个部级大臣一下子被降为平民。
第二年年初,慈禧又向文廷式开刀。这次,文廷式就没能逃过这一劫。基本情况如谕旨所说:“文廷式在松筠庵,广集徒众,妄议朝政,及贿通内监,结党营私等事,虽查无实据,而事出有因。文廷式着革职,永不叙用。并即行驱逐回籍,不许逗留。”这样没有实据的事情,硬生生盖到了文廷式的头上,使他无端遭受大难。
这两件事情发生后,人人都能从谕旨中揣摩出慈禧与光绪之间貌合神离的内情。
接下来的两年间,清朝不断受到外国的欺辱,最后是重要的军港胶州、旅顺、威海,分别被德、俄、英三国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