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一章 太祖赵匡胤 第三节 一统天下:太祖未竟之业

太祖巩固了帝位后,便将统一全国之事提上议事日程。但是,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林立,南北分裂,割据政权并起,北方还有辽国虎视眈眈。因此,统一并不容易,制定怎样的统一策略成为太祖心中的头等大事。

早在周世宗时,统一的策略是“先北后南”,宋朝建立之初,南方的政权名义上都表示臣服,似乎也可以先进行北伐。但参加过周世宗时代作战的将领们却认为北汉和辽国兵力较强,又结成联盟,不易对付,他们主张先灭南方的弱小政权。究竟采取哪种策略,常常令太祖彻夜难眠。于是,关于统一策略的制定,便有了“太祖雪夜访赵普”之说。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隆冬之夜,早已入睡的赵普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开门一看,大吃一惊,见太祖和皇弟赵匡义站在门外。赵普连忙将太祖二人迎入府内,燃起火炉,君臣三人围炉而坐,纵论天下大事。太祖提到统一之事,决定先北后南,问赵普意见如何。赵普沉默片刻,才回道:“北汉与辽接壤,若先灭之,日后辽军南下的祸害均由我们承受。不如先平南方,再挥师北上。那北汉弹丸之地,难逃我们手掌。”太祖一听,大笑:“此言甚好,我也是此意,先前那番话不过是试探你罢了。”这样,太祖便定下了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

策略制定后,便立即付诸实施。荆湖地区南通南汉,东据南唐,西迫巴蜀,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当时,荆湖地区有两股割据势力:一是以江陵为中心的南平政权,统治者是高继冲;二是控制湖南的周行逢集团,以朗州为中心。

建隆三年,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病死,其11岁的儿子周保权继任。镇守衡州的大将张文表不满其与周行逢共同打下的江山传给了一个孩子,却没有传给自己,于建隆四年起兵造反。周保权一边派大将杨师璠前去平叛,一边遣使向宋朝求援。宋太祖大喜,派大将慕容延钊和李处耘领兵南下,并授以“假途灭虢”之计,即出兵湖南,借道南平,顺便灭之。

李处耘到了襄阳后,依计派人向高继冲借道。昏庸无能的高继冲竟然答应了,还以礼相待。宋军进入江陵城中,迅速占领了城中各处据点,控制了城中局势。高继冲见大势已去,只得奉表称臣。

此时,张文表已被杨师璠斩首,但慕容延钊却依然南下,兵分两路,直逼朗州。周保权见势不妙,忙派大将张从富率军抵抗,结果大败于澧州。李处耘将几十个身体肥壮的俘虏杀了,令左右分食之,还在几个俘虏脸上刻字,放他们回朗州。俘虏进入朗州城后,将所见之事告诉守城将士,朗州将士惊慌不已,不战自溃。宋军很快破城,俘虏了周保权。

太祖以借道之妙计吞并了荆湖,切断了后蜀和南唐的联系,后蜀已是坐以待毙了。

后蜀后主孟昶奢侈荒淫,政治极为腐败。宋吞并荆湖,孟昶也知自身难保,宰相李昊曾劝孟昶向宋称臣,但被另一大臣王昭远所阻。在王昭远建议下,孟昶在三峡一带驻兵迎战,并于乾德二年遣孙遇、赵彦韬等人携蜡书赴北汉,欲联北汉共同举兵攻宋。

哪知赵彦韬却中途叛变,将蜡书献给了宋太祖。太祖看了蜡书后很高兴,认为师出有名,下令攻蜀。太祖命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率北路军沿嘉陵江南下,刘光义和曹彬则率东路军溯长江西上,两军会师后蜀都城成都。临行前,宋太祖授予诸将阵图,并特别交代刘光义,蜀军在夔州设了锁江浮桥,防卫甚严,要取胜,必须先夺浮桥。

孟昶得知宋军攻来,命王昭远领兵抵抗。王昭远只会纸上谈兵,并不会领兵作战。他出征时却夸下海口,说必能取胜,甚至还说夺取中原也易如反掌,但与王全斌等人所率北路军的几次交战,王昭远屡战屡败,从利州直退到剑门。剑门是成都的重要屏障,其得失直接关系到成都的安危。孟昶得知王昭远战败,忙派太子孟玄喆率兵增援。但孟玄喆不懂兵事,沿途竟游山玩水、寻欢作乐,他还未到剑门时,剑门就已被宋军攻破,王昭远也做了宋军的俘虏。

与此同时,后蜀的三峡防线也被刘光义和曹彬的西路军攻下,刘、曹二人率军进抵夔州。刘光义按照宋太祖的指示先夺浮桥,攻下夔州,打开由长江入蜀的大门。于是,两路宋军长驱直入,沿途所向披靡,于乾德三年元月会师成都。孟昶见大势已去,只得献表投降。后蜀灭亡后,宋太祖又灭了南汉,使得南唐处于宋朝的三面包围中,处境十分险恶。

宋朝建立后,南唐中主李璟便向宋称臣进贡。李璟死后,继位的是后主李煜。李煜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天资聪颖,文采出众,善书画,尤其长于诗词歌赋。他给自己取号钟山隐士、莲峰居士,所仰慕的也是远古隐士许由、伯夷和叔齐等人,全然一派文人骚客清逸儒雅的潇洒气派。李煜根本无心政治,只是因为他的几个兄长均已死去,阴差阳错,他便做了国主。

李煜继位后,仍然奢侈享乐,不问政事。其第一任皇后大周后(即昭惠后周娥皇)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还整理和演出盛唐时流行的霓裳羽衣曲,与李煜志同道合,夫妻二人常以填词作曲为乐。大周后去世后,李煜立她的妹妹为后,即小周后。李煜在万花丛中筑亭,覆上红罗,与小周后在亭中寻欢作乐。南唐政事荒废,李煜只能苟且偷安,委曲求全,他主动上表宋太祖,去国号,改称“江南国主”,但太祖并未因此而改变灭南唐的决心。

太祖设反间计除去南唐智勇双全的大将林仁肇。宋太祖在召见南唐使者时,故意让使者见到预先挂在墙上的林仁肇画像,说林仁肇将来投降,先以此为信物,还指着一间空房子说日后将此屋赐给林仁肇居住。使者大吃一惊,忙送信给李煜。李煜果然中计,鸩杀了林仁肇。

除掉林仁肇后,宋太祖便在思考如何渡过长江。太祖早就知道南唐有水深江阔的长江天险,不会轻易投降,便利用双方使节往来的机会,派人侦察江南各地的山川地理和兵力部署,以备灭唐时参考。更幸运的是,有个南唐落魄文人樊若水因考不中进士,上书朝廷又不得答复,心中愤恨,便打算投奔宋朝。为此,樊若水一连数日在长江采石一带假装钓鱼,暗中将长江的阔狭深浅以及礁石的情况探明,绘制成图,献给了太祖,建议宋军在江上搭建浮桥过江。有大臣表示反对,认为长江江阔水深,自古无搭浮桥渡江成功之事。太祖却力排众议,采纳了樊若水的建议,组织训练水师。

准备充分后,太祖便开始找出兵的借口。开宝七年九月,太祖召李煜入朝觐见。李煜知道此行凶多吉少,以身体有病为由,拒绝到汴京。太祖还派大臣李穆为使者去南唐以战争相威胁,但李煜仍不肯北上。太祖便以倔强不朝为由,派曹彬、潘美和曹翰等人率兵征南唐。

曹彬所部在采石搭浮桥渡江成功,大败南唐水陆军队。宋军主力迅速渡江,于开宝八年元月开始进攻南唐国都金陵,并将金陵围困达9个月之久。这期间,李煜曾两次派大臣徐铉为使者去见太祖,劝他罢兵。徐铉第一次见太祖时,指责太祖师出无名,并说:“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便答:“尔谓父子者为两家可乎?”徐铉不能对。第二次,徐铉又为李煜辩解。太祖很不耐烦,按剑怒喝道:“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太祖既驳回了徐铉的请求,也一语道破天机,志在统一的他是不可能容许南唐存在下去的。

金陵危急,南唐大将朱令赟顺长江而下来救国都,与曹彬部相遇。曹彬派人飞奏太祖,请求派战船拦截唐军。太祖认为远水难救近火,命曹彬在长江沿岸洲浦间竖立长木伪装成桅杆,布成疑兵,以迷惑朱令赟。朱令赟中计,迟疑不决,不敢前进,曹彬大败朱令赟。

此外,宋军还屡败其他南唐援军,使得金陵彻底成了一座孤城。开宝八年十一月,宋军开始攻城,很快攻破金陵。城破之时,李煜正与小周后赋诗填词,一首词尚未填完,二人便已做了俘虏。

宋太祖运筹帷幄,针对不同的割据政权,采取了相应具体的统一措施,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充分展示了他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指挥才能。灭了南唐后,太祖又对南方仅剩的吴越和漳泉两个割据政权施加压力,迫使他们称臣归附。这样,太祖便把目光转向了北方。

早在灭了后蜀时,太祖曾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想放弃先南后北的策略,转而先夺太原。太祖曾召蜀后主孟昶的母亲李氏入宫,称她为国母,劝她不要悲伤,日后会送她回故乡。李氏说她故乡本在太原,若能让她回太原,她便心满意足。太祖听后十分高兴,以为这是灭北汉的吉兆。

开宝元年,北汉国主刘钧病死,他的几个养子和宰相郭无为争权夺利,内部矛盾重重。太祖认为有机可乘,便于同年八月挥师北上,并一举突破了北汉的几道防线,进逼太原城下。然而,北汉虽经历了几次执政者夺权的风波,但太原城的守将却殊死抵抗,丝毫不动摇。辽军又前来增援,最后,宋太祖失败,只得撤军。

灭了南唐后,开宝九年八月,太祖再次出兵北伐。但十月十九日,太祖忽然去世,继位的宋太宗忙于巩固帝位,无暇他顾,便下令撤军。太祖英年早逝,其灭北汉的愿望最终由他的弟弟宋太宗代为实现。然而,太祖最想击败的是辽国,最想收复的是燕云十六州,这两大心愿都未能达成,留下了终生遗憾。而在整个两宋时期,这都是历任统治者长久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