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写作这本普及历史知识的书,说来容易,在行家里手看来,这种“小儿科”有什么好写的。其实这是误解,要准确地把握宋代皇帝相当困难,更何况是以很短的篇幅来涵盖。记得有一次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刘晓先生通电话,我告知他正在忙于撰写本书,并戏称这是应景之作,算不得什么的。出乎意料的是,刘晓先生或许是不好意思批评,或许是出于鼓励,他在电话中这样对我说,理科的科普作品通常都是学术造诣极高的大家来写的,人文科学的普及读物却很少如此,其实文科也应该跟理科一样,普及读物最好是由学术上成就卓著的学者来写。他还谈到了日本历史学界的情况,说元史在日本非常盛行,这与日本从事元史研究的杉山正明教授的著述有着很大关系,他的作品深入浅出,将深奥的学术写得通俗易懂,影响了很多日本人,使有志于元史研究的人大为增加,进而也推动了日本元史之兴盛。我当时就说我不是什么“家”,更无成“家”的非分之念,无非是为了将更准确的历史知识提供给读者而已,希望多少能收到普及历史知识之功效。
当初,徐卫东先生打电话来,要我“正说宋朝十八帝”,原本是不想应承的,一则是教学、科研任务非常繁重,怕保证不了时间,耽误了出版社的相关计划,有负徐卫东先生的好意与重托;二则是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写过类似的东西,根本谈不上有任何经验,如果写不好,反倒不如不写的好;三是担心有不务正业之嫌。然而,很快又完全打消了这些念头。作为史学工作者,推广普及正确的历史知识,不仅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且有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历程,进而为国民素质的全面进步尽绵薄之力。
决定“正说”以后,开始着手草拟提纲,在与徐卫东、宋志军两位编辑商讨之后,基本确定了写作思路。初稿完成后,每一篇都凝聚了徐、宋二位先生的心血,他们提出了很多恰如其分的修改意见,使笔者获益良多。在此,感谢他们的无私帮助。我的研究生侯贝贝、孙健、刘雅萍、罗慧娴、杨甲、刘志华也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为本书的完成提供了保障,对他们也表示诚挚的谢意。
游彪
2019年12月11日
于北京师范大学茹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