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自己痛过,才会同情别人的痛

书名:教子也烦恼:左宗棠的23封家书本章字数:2123

一、清朝会试到底有多苦?

这段时间父子间的几封通信,主要在谈两个问题:一是孝威到底要不要争取会试考中;二是会试后为什么要尽心尽力周济湖南籍贫困考生。

与一般家长考前竭力鼓励儿子超常发挥,争取拿高分、中头名不同,左宗棠建议儿子最好不要考上。理由有两点:一是孝威年纪太轻,学问修养还没到火候,按道理不应该考中;二是年纪轻轻就考取进士没有好处,反倒容易遭来社会妒忌,成为继续学习的一大拖累。

这算得上家长最开明的“送考词”。有了这句话,孝威进考场一点儿压力也没有。

左宗棠这是在以退求进,考前动员故意说宽心话吗?不是。遍观左宗棠历年的家书,他是真心实意这么想的。

这不免让人瞠目结舌。

既然一开始就不希望儿子考中,还答应他进考场干什么呢?让儿子多吃点儿苦头,经受磨难锤炼,明白人间艰苦。

湖南读书人进京参加一场会试有多苦?跟进行一次长征差不多。

湖南人进京考试,必先渡过洞庭湖。八百里的洞庭湖风高浪急,渡过实为不易。

即使冒着生命危险闯过了洞庭湖,参加会试又是一场煎熬。按清朝规定,会试三年一届,开春后举行,叫“春闱”。“春闱”考三场,每场考三天。考生一共要写13篇文章,外加一篇赋。这些文章,全在考场内一个全封闭的单间内完成。考室单间长5尺,宽4尺,高8尺。从主考官手里领题进去前,考生先得脱光衣裤,被搜身以防夹带小抄。等过了“安检”,每人才允许拿三根蜡烛进屋,而后监考员在房门外马上加锁,考生被关在室内答题,晚上休息、吃喝拉撒也全在里面。整个密闭的狭窄空间内,飘荡着屎尿与墨汁混合的味道。

本已百里挑一的举人,每届参加会试的人数约1500多人,高中进士者仅300人左右,录取率约在20。清朝录取进士最多的一次在1730年,录取了406人;最少的一次在1789年,仅录取了96人。

进京难,中榜难,这些困难和打击还不是最主要的。更凄惨的是,古代交通极不发达,考生的食宿、车马费又要全部自理,考生因被盗、缺钱在半路上饿晕、饿死的事很常见。更考验人的承受力的是:考生落榜后回乡,还会遭受来自熟人、亲朋的白眼、冷嘲热讽。

左宗棠跟儿子回忆自己1833年、1835年、1838年的三次会试,30年后仍感到后怕。他用“受尽苦辛、穷途俗眼”八个字概括。

二、苦难让人善良,吃苦激活同情心

现在左宗棠通过为朝廷办事发达了,借儿子参加考试的机会,他决定从自家拿出几千两白银,无偿帮助贫困的湖南籍考生。

读书人得到他的帮助,心中自然升起一股暖意。左宗棠为什么这么做呢?只有自己痛过的人,才能体会与你有同样经历的人的难言之痛,才会激活经常打瞌睡的同情心,无私给予别人最贴心的帮助。

人性善良的激发,主要靠经历,不靠道理。一个人是不是有良心,一个官员是不是有同情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体验过生活的辛酸,吃没吃过苦。

反面例子可证。《晋书·惠帝纪》记载,晋朝连年战乱,老百姓流离失所,饿死者尸横遍野,大臣如实报告,惠帝反问:他们为什么不喝肉粥呢?

末代皇帝溥仪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更是现身说法,道出了其扭曲、荒诞的成长经历:

我在童年,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嗜好,除了玩骆驼、喂蚂蚁、养蚯蚓、看狗牛打架之外,更大的乐趣是恶作剧。早在我懂得利用敬事房打人之前,不少太监们已吃过我恶作剧的苦头。有一次,大约是八九岁的时候,我对那些百依百顺的太监们忽然异想天开,要试一试他们是否真的对“圣天子”听话。我挑出一个太监,指着地上一块脏东西对他说:“你给我吃下去!”他真的趴在地上吃下去了。

有一次我玩救火用的唧筒,喷水取乐。正玩着,前面走过来了一个年老的太监,我又起了恶作剧的念头,把龙头冲着他喷去。这老太监蹲在那里不敢跑开,竟给冷水激死过去。后来经过一阵抢救,才把他救活过来。

在人们的多方逢迎和百般依顺的情形下,养成了我的以虐待别人来取乐的恶习。师傅们谏劝过我,给我讲过仁恕之道,但是承认我的权威,给我这种权威教育的也正是他们。不管他们用了多少历史上的英主圣君的故事来教育我,说来说去我还是个“与凡人殊”的皇帝。所以他们的劝导并没有多大效力。

有一次,有个会玩木偶戏的太监,给我表演了一场木偶戏。我看得很开心,决心赏他一块鸡蛋糕吃。这时我的恶作剧的兴趣又来了,决定捉弄他一下。我把练功夫的铁砂袋撕开,掏出一些铁砂子,藏在蛋糕里。我的乳母看见了,就问我:“老爷子,那里头放砂子可叫人怎么吃呀?”“我要看看他咬蛋糕是什么模样。”“那不崩了牙吗?崩了牙就吃不了东西。人不吃东西可不行呵!”我想,这话也对,可是我不能取乐了,我说:“我要看他崩牙的模样,就看这一口吧!”乳母说:“那就换上绿豆,咬绿豆也挺逗乐的。”于是那位玩木偶的太监才免了一次灾难。

又有一次,我玩气枪,用铅弹向太监的窗户打,看着窗户纸打出一个个小洞,觉得很好玩。

若不是溥仪亲笔自述,今人不会想到,当时作为全国人民道德表率的皇帝,在成长教育中人性恶的一面竟然如此放浪、肆无忌惮!他的这种具有暴力倾向的心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每个儿童的成长期都有,只是正常儿童通过管教被压制住了。

只有自己痛过的人,才能感知他人的痛,给予他人无私的理解、同情和帮助。从左宗棠信中“尔父三试不第,受尽苦辛,至今常有穷途俗眼之感,尔体此意周之为是”一句可以看出,其三次进京会试遭遇的苦难,是左宗棠位高权重后仍同情与尊重弱者的重要心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