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人间万事何时了(2)

又是一年暖春,繁花满枝头,晏殊与三五好友于府中雅集,乐师弹奏新曲,众人举杯对酌,熟悉的画面,熟悉的笑声,仿佛回到了从前,只是,再也听不见那个十八岁少年的笑声。

一杯杯浊酒入喉,却解不了心中之愁。远方,夕阳西下,黄昏只留给大地最后一丝光芒,晏殊端起酒杯,沉声叹一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一曲新词,一杯美酒,天气依旧,亭台依旧,故人长离。夕阳向西而落,何时才能回来?

去年的这个时候,晏颖尚在,兄弟二人也曾在亭台中把酒言欢,畅谈彼此的抱负与理想。年少之人,总是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又怎知前路漫漫,满是荆棘与坎坷?谁也不曾料到,一年之后,这亭台之上将再也听不见晏颖侃侃而谈的声音。

听,远处的新曲未停。

看,庭前的桃花已落。

花儿总要凋谢,春燕又要归来,这仿佛是一场宿命的轮回,令人无可奈何,却又似曾相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命的循环永不停息,谁也挡不住如箭的岁月,转眼间,一切已是物是人非。

当宾客散尽,满是花香的小径上,只剩下晏殊独自徘徊的身影,他拾起一片落花,黯然想到:如果有一日,终要离去……

伤春悲秋之时,总有人思索时间与生命的意义。这世间,有多少相聚与别离?纵然少年得志,却终是凡尘中人,免不了承受凡尘之苦。上天赐他锦绣前途,也生生夺去了他至亲的性命:二十一岁,弟弟过世;二十二岁,发妻李氏病逝;二十三岁,父亲亡故;数年之后,母亲也离世;三十余岁,续弦孟氏病逝。他的前半生几乎都在经历生离死别,悲痛从未停止。他将对生命的无奈写进词中,却又极力克制着情感,不愿表露太多。他的词中没有大悲大痛,却满是欲言又止的伤。

晏殊一生官运亨通,曾任秘书省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常寺丞、升王府记室参军、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太子左庶子、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枢密副使、刑部侍郎、参知政事、尚书左丞、知州、刑部尚书、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工部尚书、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等。“平步青云”四字用在晏殊身上再合适不过,他的人生从少年时便已改变。他是太平时期的太平宰相,皇帝、太后赏识他,同僚、下属羡慕他,是官场的赢家,也是真正的独行者。他少年入仕,如履薄冰,当同龄孩子在巷间嬉戏之时,他却要一步步走入朝堂,经历官场的尔虞我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斯人啊,必要心如磐石,才能承受住曲终人散的孤独。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双燕似曾相识,却早已不是旧时燕。

这一日,晏殊提笔写下一首《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菊花罩着薄薄烟雾,这是散不去的愁绪;兰花沾着点点露珠,这是滴不尽的泪水。罗幕轻寒,燕子终是远去了,唯有不知离别之苦的明月依旧高悬着。月照朱户,此情此景,诗人心中又想起了何人?是英年早逝的弟弟,还是魂归黄泉的父母?又或是香消玉殒的红颜?

他独自走上高楼,望万家灯火,望河山万里,望天涯尽头,满目皆是怅惘。欲寄一封书信,奈何山高水阔,所思之人究竟在何处?所思之人,已是天人永隔。

汴京城内一片繁华,文人生在大宋,可游山川河流,可享盛世之乐。然而,又是谁在守护盛世的安宁?远处,晏相府中的灯火还未熄……

许多年后,晏殊过世,其子晏几道回忆父亲时,只言:“先君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

春风归,高阁之上,又涌进了许许多多心怀家国的年轻臣子,他们偶尔会提起一位贤相——晏殊。他是百姓不会遗忘的存在。他不负朝廷,不负君王,不负自己。

那些年,那些事,纷纷扰扰,伤伤痛痛,转眼之间,已成昨日之梦。他是从容的,也是淡然的;是温和的,也是寂寞的,即便历经风霜,心中满是千疮百孔,他的眼中依旧是星辰大海,有期盼,有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