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枣树早结枣

书名:了不起的汉字·花草树木本章字数:2412

【谜语】

身上长满刺,果实脆又甜;

形状像葡萄,色红艳艳。

汉字有故事

囫囵吞枣

枣作为中国传统五果之一,适应性极强,贫瘠干旱的山丘上也能生长,而且一年就可以结果,在木本植物中十分少有。所以,古人的房前屋后常常会种上枣树。

这不,秋天到了,学堂院子里的梨树和枣树上挂满了果子。梨子黄澄澄的,散发出淡淡的果香;枣子红彤彤的,透露出成熟的饱满与甜蜜。下课后,老师让学生们采摘一些梨子和枣子吃,为了不辜负秋天美好的心意,学生们吃了很多。

这时,学堂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个医生,他看到学生们吃了太多的梨子和生枣,就对他们说:“适当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但吃多了会伤脾胃;适当吃枣子,会对脾胃有好处,但吃多了会损坏牙齿。”于是,一些学生不再大吃了。

有一个学生十分认真地思考着,过了一会儿,他问客人:“如果我吃梨的时候,只咀嚼而不咽下去,是不是就伤不到脾胃了?吃枣的时候,整个吞下去,而不咀嚼,是不是就不损坏牙齿了?”客人听了,不禁笑着说:“那你不是囫囵吞枣了吗?”

在场的人听了,都笑得前仰后合。后来,人们就用“囫囵吞枣”比喻读书时就像将枣子整个吞下去一样,不加分析和选择,笼统地接受。

汉字有源头

枣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春天开黄绿色的小花,到了秋天,枣子就成熟了。挂在树上的枣子,红彤彤的,让人忍不住想摘下几颗。枣子虽然好吃,但树枝上的针刺却让人望而却步。正是枣树的这种特点,让古人造出了“枣”这个字。甲骨文的“枣”,就画出了一棵树上长满针刺的样子,而且是重叠的针刺,它的意思是高大的长满刺的树木,后写作“棗”,由两个“朿”上下组合而成。现在简化作“枣”,既指枣树,也指枣树的果实。

枣的果实一般是长圆形、暗红色,味道鲜甜,可以直接食用,还能制成蜜枣等。将枣子煮熟,去皮去核,捣烂制成泥状物,用作馅料,那是枣泥,可用来做枣泥月饼﹑枣泥包子等。将面粉和枣一起蒸制,那是枣糕。春节时,北方家家户户都要蒸枣花馍——用面做成花的形状,再用泡好的大红枣来装饰。枣花馍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拜年时的必备礼品,代表着最美好的祝福。如果把多个枣花馍堆叠在一起,那就是枣山。男女结婚时,亲朋好友会准备一些枣和花生,祝福他们早生贵子。

枣树的木材十分坚硬,可以用来制作车船、家具等,还是雕版印刷的上好材料,所以如果有人写的书不怎么好,还要浪费枣木、梨木来雕版印刷,就被称为祸枣灾梨,意思是祸害了这些枣木和梨木,比喻滥刻无用的书。

枣还指像枣一样的红色,比如枣红色,枣红色的骏马,被称为枣红马。

汉字有传承

穿越唐朝的枣树

关于枣树的故事,自然不只有囫囵吞枣,还有一棵活了一千四百多年的枣树——中华枣王。它又经历了什么呢?

在山东省庆云县,有一棵隋唐时期栽种的枣树,世称“唐枣”。它高6.5米,要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由于岁月的侵蚀,树身中间形成了一个树洞,可以藏下一个小孩子。这棵枣树就像一个老人,浑身布满苍老的皱纹。虽然如此,它每年还是会开出黄绿色的花朵,甜蜜的花粉引来无数的蜜蜂嗡嗡作响,多彩的蝴蝶上下翻飞,秋天朱红的枣子依旧挂满枝头,带给人们以甘甜。

唐枣还被称为将军树,这个名字的由来与唐朝大将军罗成有关。一次,罗成经过这里去见唐太宗李世民,一路上又困又累,就将马拴在枣树上,自己躺在树下睡着了。突然,一阵秋风将一颗枣子吹落,掉到了罗成的脸上,把他打醒了。此时罗成正好饿了,就吃了一些红枣。红枣十分甘甜鲜美,罗成顿时觉得精神大振,临走时他又摘了一些带走。

罗成将枣子带给李世民品尝,果实香甜四溢,美味可口,李世民称赞不已。许多年后,做了皇帝的李世民想念起罗成,又想起罗成带回的甜枣,就派人找到了这棵枣树,并封为“将军树”。

唐枣的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明朝。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时,为了抢夺皇位,进行了扫北行动,当地百姓纷纷躲避到唐枣树下。燕王大军经过时,忽然天降浓雾,将枣树下的百姓紧紧地掩藏了起来,百姓们从而躲过了一次劫难。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了庆云,发现唐枣树高大壮硕,就想砍伐后运往日本。当地村民全力守护唐枣,正当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天空忽然响起一声霹雳,震耳欲聋的雷鸣把日本人吓得魂飞胆丧,赶紧离开了。

如今,唐枣树被列入《中国名胜词典》,唐枣树的传说,也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

汉字有艺术

挥竿去打枣

俗话说,白露要打枣。每年秋天枣子成熟的时节,人们就要去打枣,虽然这是一项劳动,但与甘美相关,过程中常常充满了欢乐与甜蜜。

这件清朝雍正时期的大笔筒,就描画了这样一个欢乐又有趣的场面:一前一后两棵枣树相依着挺立在画面的中央,粗壮的树干,支撑着繁盛的枝叶,累累的红枣点缀其间。树下,一位短须的老者,手中拿着一根长竿,转头望着身旁的儿童。儿童扎着几个小发鬏,双手正用力从老人手中拉一个红色的套环,身子后倾像一张弓,粉色的衣服显得可爱又稚嫩。儿童粉色的衣服与老者深褐色的衣服形成鲜明的对比,老者褐色的衣服与枣树的褐色又相互呼应,融为一体,使整个画面和谐又富有生机。

稍远处的坡地上,长满了稀疏的植物,或许是小枣树或别的植物,使画面更加辽远广阔。

咦!这个笔筒上的枣树和人物好像是浮凸的。对了,这是运用了紫砂堆绘技法,在本色的泥浆平面上,根据事物的远近、高低、粗细、薄厚来作画,使画面突出于外,从而产生极强的立体效果。

这件笔筒是江苏宜兴紫砂陶器,高16.5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18.5厘米。笔筒的底座为朱红色,用金色描画出回形纹;笔筒的口沿用黑漆作底,也用金色描画出回形纹;上下回形纹协调一致,相互呼应;回形纹还有富贵吉祥、连绵长远的寓意。

汉字有经典

浣溪沙

[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

枣花纷纷飘落在行人的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了缫丝纺车的声音。古老的柳树下,穿着粗布衣服的农民在叫卖黄瓜。酒意上来,人更困乏,路途遥远,只想小睡一会儿,太阳正高,人倦口渴,好想喝些茶水解渴。敲开野外村民的家门,问能不能给碗茶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