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认知思维模式(2)
林小姐对乘坐飞机的恐惧源于她曾经在飞机上经历的颠簸事件。飞机在飞行时遇到强气流发生颠簸本来很正常,但林小姐的第一反应却是“飞机出事了”。虽然剧烈的颠簸不是飞机飞行时的常态,并且它确实令人感到不适,但是将其解释为“飞机出事了”显然夸大了事实。“飞机出事了”虽不是客观事实,但这个想法真实地引发了林小姐极度紧张、恐惧的情绪,且伴随着心慌、气短、肌肉紧绷等一系列的躯体表现。在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林小姐又冒出了更为可怕的想法——“飞机要坠毁了,自己马上就要死了”。这种极端负面的想法常将当事人带入假想的最坏的情境中,并引发极度的焦虑与恐慌。
在缺乏客观依据的情况下,当事人所假想到的最坏的结果常被称为“灾难化想法”。
2.选择性概括
飞机颠簸带给林小姐强烈的紧张、恐惧情绪,她由此认为乘坐飞机是不安全的。显然,这个推论并不合乎逻辑。而且,她对飞机失事报道的过度关注也强化了她对乘坐飞机不安全的认知。事实上,世界范围内飞机失事的事件偶有发生,其发生的概率与所有航班的飞行总数相比,是可以直接被忽略的。
像林小姐这样过多地关注负面信息,而忽略了对整体情况的关注,被称为“选择性概括”,即过滤了正面的信息,却将片面的、负面的状况视为事物的整体或全貌。这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人们经常会从事物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部分评价整体。比如,在“盲人摸象”的寓言里,当盲人摸到大象不同的部位时,他们便想当然地认为那就是大象的样子。当然,这与盲人所摸到的大象部位相关,大象部位即我们所关注到的部分。尽管飞机失事的概率极低,但对此过度地关注会让我们错误地认为,飞机失事经常发生,导致我们的视野完全被“事故”占据,却让我们忽略了飞机近乎百分之百的安全性。正因为飞机失事的概率极低,所以飞机失事才会成为新闻,而飞机安全地抵达是从来不会被报道的。
而像“选择性概括”这种以偏概全的认知错误或许并不难应对。当我们对一件事或一个人做出某种评判时,我们不妨先别着急下结论,可以先分析所给出结论的依据是否充分、客观、真实。例如,支持这个结论的证据都有哪些?这个结论合乎逻辑吗?那些证据之间的关联又是什么?在已有证据的基础上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你如果害怕坐飞机,就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认为乘坐飞机不安全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是因为看到了飞机失事的报道吗?飞机失事的报道可以代表飞机飞行的整体情况吗?飞机失事的概率是多少?极少发生的飞机失事与自己乘坐飞机有什么关联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多地回归理性,做出更加真实合理的判断。
3.绝对的控制感
但是,再低的概率也不能等同于零。尽管飞机失事的概率极低,但从理论上讲还是有可能发生的,这也正是林小姐害怕乘坐飞机的原因。虽然飞机失事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但飞机失事便意味着死亡,一旦遇到了,几乎就是零生还率。这也是很多焦虑者共同的心声。对于那些大众不以为然,发生概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的事情,他们不敢去尝试,因为他们很担心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他们渴望完全掌控事物,当不能完全掌控时便会产生失控感,而这种失控感恰恰就是引发焦虑情绪的核心心理因素。我们将这种试图完全掌控事物的想法称为“绝对的控制感”。
“绝对的控制感”揭示了焦虑者对不确定性的担忧与恐惧,而相应的失控感则是引起焦虑的底层逻辑。焦虑者内心深处的不确定性与不安感往往使得他们更容易关注负面结果,捕捉到各种可能的“灾难化”后果,并深深地陷入想象中的灾难情景或后果。其实前面讲到的“夸大或缩小”也是一种对所经历事件的夸大化的消极暗示。
4.对焦虑的正面认知
我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很多焦虑者对焦虑情绪深恶痛绝,他们努力地想要摆脱焦虑情绪,但有一小部分焦虑者却在提醒并要求自己时刻保持着焦虑状态。因为这部分人认为,他们只有这样做,才能避免一些负面结果的发生,促使他们对某些重要的事情更加重视,从而产生更好的结果。而且,焦虑的状态也赋予了他们敬业、认真、负责的正面人设。
此外,有些焦虑者甚至认为,他们如果对某些事情提前开始担忧,可以产生心理预设,这样当不好的结果真正来临时他们就不至于那么难受。例如,有些焦虑者担心父母将来有一天会去世,他们无法承受,于是他们每天都对父母的生命健康高度关切,主动让自己处于紧张、担忧的情绪中,希望自己在父母真的去世那一天不至于崩溃。总之,在他们眼中,他们让自己保持焦虑是具有正面作用的,但同时他们又为自己的焦虑感受痛苦不已。
上述的这种认知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对焦虑的正面认知”。
当然,引发焦虑情绪的偏差思维模式远不止上述这些。比如,追求事事做到完美,这也是很多人产生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现实生活中,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追求完美的特性,他们事事要求自己做到“顶尖”,比如每次考试都要获得90分以上的成绩或者必须名列前茅等。严苛的要求一方面成就了他们的优秀,但另一方面也让他们焦虑不已。在他们眼中,结果只有“好”“坏”之分,他们如果不能做到最好便是差的。为了避免坠入所谓的“差生”行列,他们非常努力,不允许自己有一点儿过失或瑕疵,对出现的每一个哪怕很小的错误都十分焦虑和懊恼,不停地担忧自己失去名列前茅的绝对优势地位。这种对于完美的执着追求通常是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具体体现。我们将在第五章对完美主义与焦虑的关系进行详细的探讨。
在本节中我们讨论了引发焦虑情绪的一些偏差认知思维模式,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与形成焦虑密不可分的灾难化想法、绝对的控制感以及对焦虑的正面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