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化不是真文化(2)

书名:亲爱的丫头3本章字数:2475

《毛诗序》讲:“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郁于中而发之于外——这是从创作主体方面阐述文学艺术的内在生成机制,着眼点在创作活动对创作主体自身的意义。换一个角度,站在受众方面,从外在的传播机制来看,文学艺术之所以会存在,在于它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汉代枚乘说:“练色娱目,流声悦耳。”晋人陆机讲:“音以比耳为美,色以悦目为欢。”美好的景致醒目提神,美妙的形象养眼怡人。为了那份赏心悦目,人们创造了绘画、雕塑等各种视觉艺术。动听的声音让人愉悦,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为了那份愉心悦耳,人们创造了歌曲,创造了音乐,创造了各种听觉艺术。为了既悦目又悦耳,人们尝试着把听觉艺术的元素和视觉艺术的元素加以整合,通过用身体造型而以音乐伴奏,创造出歌舞等表演艺术。

悦耳也好,悦目也罢,终归是为了娱人。而搞笑、搞怪都是逗乐人的方式。为此,人们创造了以不断变化、让人捉摸不定,从而带给人奇妙体验的魔术表演,把身体技巧发挥到极致而带给人不可思议感受的杂技表演,以风趣幽默生动诙谐让人忍不住想笑的滑稽表演。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本身不像其他艺术那样直接诉诸人的视听感官,但是语言组织起来所表现的内容,具有深入人心的作用。英雄的故事,祖先的故事,男人和女人的故事,好人和坏人的故事,报恩和报仇的故事,各种古老的神话故事、传说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都是能引发人们兴趣的话题。用语言讲述、传颂这些故事,是最早的民间口头文学。

在运用语言过程中,为了娱人娱己,各种幽默段子、搞笑段子应运而生。这当中,混合语言智慧和色情意味的各种“荤段子”,在不同场合盛行,最是经久不衰。

在中国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相互融合,再掺入讲故事、说笑话、吹拉弹唱、滑稽表演等,发展演化出各种说唱艺术,即今天的曲艺。

伴随着文化的创造发展,有些画面自然而然就会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比如,在田间地头劳作的间隙,人们或坐或立,或松或紧地聚拢一块,有人开玩笑,有人讲段子,彼此插科打诨,大家互相取乐。

比如,在寒冷的冬夜,人们围在火堆边,幽蓝的火苗上蹿下跳,老人打开话匣子,把英雄的史诗、祖先的故事缓缓道来。

比如,在晴爽的时节,男人们你邀我约,或上山狩猎,或下河捕鱼,迎着晨光出门,乘着暮色归来,当炊烟袅袅升起,至爱亲朋大快朵颐,分享收获的河鲜野味,兴之所至,载歌载舞。

人总有闲下来的时候。对于喜欢群居的人们来说,打发闲暇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可以想象,唱歌跳舞、说唱杂耍等各种表演,赛马摔跤、射箭比武等各种竞技,走亲访友、设宴待客等各种活动,祭祀祖先、求神拜佛等各种仪式,登高望远、游赏山水等各种安排,以及斗鸡、斗狗、斗牛、斗蟋蟀等各种游戏,都是聚会的内容。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样在聚会中产生了。

通过不断积累有关天象变化的知识,人们创制了历法。通过不断积累对于过往的认识,人群沉淀、升华出共同的历史记忆。在有了历法和对历史的集体记忆基础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诞生了各自的节庆日。当节庆日到来,人们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各种表演、各种竞技、各种活动、各种仪式、各种安排纷纷登场,久而久之形成各地的民俗文化。

发明文字是文化发展中的大事。文字为人们的交流提供新的载体,为文学插上飞翔的翅膀,大大地增强了文学表情达意的功能。文学塑造的形象、创造的意境,引发人的共鸣,读之回味无穷。在中国,伴随文字的出现,从实用中升华出书法这一新的艺术形式,为人们增添了新的艺术体验和审美情趣。

文化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这句话包含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活创造了文化,另一方面是生活离不开文化。没有对文化的需要,当然也就没有文化的创造。文化之所以被创造出来,根本原因在于它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层次的,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把各种各样的需求归拢起来,一言以蔽之,无非获得快乐和意义。首先是获得快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追求价值和意义。没有快乐,就没有价值和意义;只有获得了快乐,才能实现价值和意义。快乐所在,即价值和意义所在。不快乐,无价值;不快乐,无意义。

人获得快乐、追求价值和意义的方式大相径庭。小说家在塑造人物过程中找到快乐,书法家在挥毫泼墨中感到快乐,史学家在稽古钩沉中找到快乐,哲学家在人生思考中找到快乐,而更多的人,有的在唱歌跳舞中找快乐,有的在游山玩水中找快乐,有的在栽花养草中找快乐,有的在读书看报中找快乐,有的看看综艺表演、听听黄色笑话就感到快乐。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获得快乐的方式。对整个社会而言,获得快乐的方式不同,在人群中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不同,因而对应的价值和意义有大有小;但是对每一个独立的人来说,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只要能获得快乐,那就不乏价值和意义。

各种体裁的文学被创造出来,各个门类的艺术被创造出来,各种形式的精神文化被创造出来,通过对人们生存状态的关照,它们为生活注入快乐,为生命赋予价值和意义。娱乐众生,任何时候都是文化最基础性的功能。

文化有娱乐休闲属性,也有教化社会的作用,兼具意识形态属性。一般来说,思想文化着重体现意识形态属性,民俗文化、大众文化以及各种艺术着重体现娱乐休闲属性。不同形式的文化在发展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这个过程中,民俗文化、大众文化以及各种艺术,常常被植入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用来作为传播思想文化、开展社会教化的工具。

在中国,文化自古以来被视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社会教化的重要手段。在古人看来,一切文化活动,都不只是个人的事情,而且是社会性的活动;不只关乎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且关乎社会的公序良俗;不应该停留于满足个人需要,而应该提高到整齐风俗、以文化人的责任上来。这赋予各种民俗文化、大众文化以及各种艺术寓教于乐的功能。

寓教于乐,顾名思义是在娱乐中寄托教育作用。实践中,寓教于乐能不能在教上取得实效,往往不取决于教本身,而取决于能不能让人乐起来。也就是说,娱乐的功能发挥不好,教化的功能不仅无法落实,而且很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