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放弃努力,就是老了(1)
朱天心说,
在她眼中,
衰老就是放弃所有的努力。
2011年的春天,也许是我度过的最手足无措的一个春天了。虽然3月的阳光渐渐温暖起来,但是我的内心似乎还有一条冰封的河没有解冻。我刚刚从长达一年的留学备考和申请的过程中闲下来,眼前总是明晃晃的。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一个长跑刚刚结束的人,喉咙里有血丝,肺部还有压迫,呼吸还很急促,还来不及看清周围的景物。
奇怪的是,我感觉不到季节更迭。时间变得极其缓慢。大概是在一场旷世的等待当中,人才会觉得时间犹如静止了。
我的全职工作还在继续。互联网江湖里一如既往的热闹喧嚣,好像谁和谁都可以随时打起来,我必须像一个职业见证者那样热血沸腾。
那一年的3月,团购网站开始激烈地在中国本土竞争,泡沫之大超乎了人们的想象。美国的团购网站鼻祖高朋入华了,以三倍的薪水去挖本地团购网站——拉手网的墙脚。听说高朋以业绩考核员工,几个月业绩达不到就会把人炒掉,这让拉手网的员工望而却步。而hao123这类网址导航类的广告价格上涨了30,据说就是因为这些正在疯狂烧钱的团购网站集体哄抬了物价。
我和小伙伴们采访了高朋网的年轻CEO欧阳云,我和闺蜜——当时还在《北京晨报》工作的张黎明——一起连番对这个年轻的跨国公司高管进行了轰炸。我记得黎明很犀利地对他提问:“你的竞争对手满座网,都把‘高朋尽在满座’这种进攻性的广告打到你家楼下了,你准备怎么应战?”
对方儒雅地回答:“我们不应对。我们不是应对的关系,而是一起发展这个市场的关系。”
我们都被这种外企式的回答给震惊了。
那天,我和小伙伴们集体“调戏”了欧阳云,用一个一个刀锋般的问题和这个履新的高管频频过招,他的脸上出现了孩子般的尴尬。从高朋的办公室出来之后,我和小伙伴们既同情又开心地大笑了一番。心想,跨国互联网公司怎么可能打得过这些本土的“怪兽”呢。这片土地的这个行业随时都在攻城略地,商业竞争的手段是野蛮生长。
尽管我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工作状态中的顽皮,但事实是,只要从采访对象那里回到自己的车里,我就不得不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我处在一种让人煎熬和备感窒息的等待当中。我在等我的美国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在等待这一年漫长无望的马拉松的最后成绩。再极端点说,我好像是在等待一个对于人生的判决。
那一段时间,从来不上BBS的我,第一次注册了一个叫太傻的留学论坛的账号,每天只要有工夫,我就不停地机械刷屏。我给自己起了一个化名,每天隐匿在论坛的一个角落里,悄悄地看大家拿到录取信的狂喜和收到拒信的低落。每一天都有很多悲欢、笑泪。在这里,你更能够感觉到什么叫作人生如戏。
那时候,只要有任何被录取的消息贴到论坛里,马上就会溅起一大片涟漪。一般来说,没有申请同样专业的同学,就会打出一大片一大片的“cong”字,这是英文祝贺的缩写。只要有人拿到了offer,你就会看到帖子底下像盖楼一般“cong”满天飞。而申请了和楼主同样大学同样专业的同学们,会瞬间紧张起来,因为别人已经接到了通知,而自己却什么都没有等到,这是一个前途未卜的信号,大部分人此时会陷入慌乱不安的猜想当中。当然也有很多帖子是写接到拒信之后的痛苦和伤感的。往往经过了一年的凄风苦雨,大家写出来的语言,都由衷地坦诚感人。而其他小伙伴们这时候就会纷纷冒出来安慰。按照惯例,一般跟帖的人都会打出“pat pat”这几个字母,表示“拍拍”的意思。在论坛里,因为被拒而求安慰的人比比皆是。
隐藏在这个到处是年轻人的论坛当中,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记了自己的职业,也忘记了那些刚刚采访过的中国精英和企业管理者。在论坛里,你是一个求offer的等待者,你更关心自己的命运。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我们这些整天趴在帖子里的人有相互抱团取暖的需要,也了解彼此需要什么样的精神慰藉。我们没有年龄差,只有“cong”和“pat pat”,这是留学申请体验中特别温暖有趣的一幕。
我的春天,是由几封冰冷客套的拒信开始的。这让我2011年的开局,显得特别不顺。
那段时间是我两年以来比较脆弱的一个阶段,我想打起精神,可是我输给了抑郁,输给了无望的现实。我的内心和这个温暖的春天,格格不入。我用宫崎骏的电影和村上春树的小说来转移注意力,但是这些作品于细微处弥漫着的伤感,让我觉得悲伤无处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