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亲耕

书名:这个故宫很有趣儿本章字数:1225

耕地种田是庄稼人的生活,对处在统治地位的皇室成员而言,参与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活动完全是不能想象的。但是,皇室贵族的确有下地种田的责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年之计在于春”,历朝历代的天子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立春日迎春,祈求丰收,是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必须参与的一项活动。周朝时,立春之日,天子亲率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迎春过后,古代的君王还会率百官出宫,亲自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以示重农劝稼,祈盼丰年。皇帝春耕,被称为“亲耕”。有一幅名为《皇帝耕田图》的年画,画的就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手扶犁把正在耕田,而他的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提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配有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明、清时期,祭农耕籍之礼已十分完备。每年皇帝到先农坛祭祀先农,而后要到观耕台前的亲耕地进行示范性耕耘,完成对先农崇祭的全过程。皇帝亲耕的田地,由周代的“千亩”,缩减成了一亩三分地。您可别小看这一亩三分地,这可是皇帝的“自留地”。

皇帝耕田可不是像普通农民一样,而是执行严格的制度。明制是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往返犁地四趟;清制改为往返犁地三趟,然后,从西阶登观耕台,观耕终了,由东阶退下。

据《宛署杂记》记载,大明王朝的皇帝曾“圣驾躬耕籍田于地坛”。当时得到皇帝某月某日要亲耕的指令后,顺天府管辖下的宛平、大兴两县,于大典前一个月开始筹备各项事宜,比如首先去寻得数十名德高望重、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进行礼仪培训,并同时备齐耕牛及相关农具,另外,再准备一座约一千平方米的耕棚。皇帝耕田的土也是不能随便用的,必须用箩精心筛过以后,并运来肥沃的土覆盖其上。为显示隆重和正式,到正式庆典那天,教坊司的“优人”还得装扮成风、雷、雨、土地诸位神仙,另有儿童装扮成农夫、农妇模样,高唱庆祝天下太平的颂歌。其他民众则手执农具排列两侧,静候圣驾光临。皇帝左手执黄龙绒鞭,右手扶金龙犁亲自耕田时,前面会有两名“导驾官”牵牛,两名老农协助扶犁。亲耕之后,皇帝就会登上耕棚的“观耕台”,坐观大臣们耕作,由顺天府官员播撒种子,老农随后牵牛覆土,就这样,一年一度的圣驾躬耕才算是真正完成。能够荣幸地协助皇帝完成亲耕工作的老农和小孩等,都会有赏赐,比如在场的民众每人都会得到皇帝赏赐的两个馒头和二斤肉。在皇帝起驾回宫时,众人拿着农具簇拥其后,走到午门止,每位老农还可得两匹布,其他人等得一匹。顺天府官员记录此次皇帝春耕总共花费白银八十九两四钱九分,这些银两由宛平、大兴两县财政支出。

而自清朝雍正年间始,皇帝亲耕前,会先到西苑丰泽园前的演耕地里练习一番,以免亲耕时生疏,闹出笑话。其他程序则与明代没多大区别,同样是完成“三推三返”的亲耕礼。皇帝亲耕是礼仪也好,作秀也罢,但总归是好事,因为其意图是好的,因此多少具备一些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