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福宫火灾
建福宫位于紫禁城内廷西路的西六宫西侧,乾隆七年修建而成。乾隆帝将他最钟爱的珍奇文物收藏于此,并经常在花园内写诗赏画。嘉庆七年重修后,嘉庆帝下令将其全部封存,成为名副其实的宝库。然而,清帝逊位后的1923年6月27日凌晨,建福宫内的德日新斋突然燃起一场大火,并迅速延及其他建筑。园内整座建筑和花园连同无数珍宝,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后来,根据各种迹象判断,溥仪怀疑系宫中太监相互勾结,监守自盗,事久深恐败露,遂纵火焚毁,湮灭偷盗证据所为。事实真的如此吗?
建福宫花园建于乾隆七年,位于故宫内廷西六宫的西北侧,东为重华宫,南为建福宫,西、北两面邻接宫墙,其原址为明代的乾西四所、五所,为皇太子居住处。乾隆朝陆续将其改建为花园,因其主体建筑为建福宫,故称其为建福宫花园。又因该花园地处内廷西侧,亦称西花园,为帝后休憩、娱乐的场所。
自乾隆一朝,许多皇家珍宝均存放于建福宫花园。另外,这里还供奉了不少金质法器、藏文经版以及字画古玩等。此后,建福宫花园一带一直作为皇家珍宝的收藏地。1923年,溥仪计划彻底清点建福宫珍宝的数目,结果在清点工作刚开始不久,就发生了一场大火,静怡轩、延春阁、敬胜斋及中正殿等皆被焚于这场大火,这座瑰丽的皇家花园也连同无数珍宝一同化为灰烬。
据说,最早发现火情的竟是在紫禁城外六国饭店顶楼上休憩的外国人。时值6月底,正是登高乘凉的时节,楼顶上的外国人看到宫中火光冲天,连忙通知东交民巷中的意大利救火队。等到救火队驱车赶至神武门前,故宫大门紧闭,他们只好急叩大门,门卫却以“清室向例未奉谕旨,外人不许入神武门一步”为由,不敢擅自为他们开门。消防人员只能在宫门外等着溥仪下“谕旨”启门。
内务府总管绍英急忙入宫四处寻找溥仪,请求他下“谕旨”启门。在宫里找了一小时二十分钟,才在西宫见到溥仪。溥仪闻讯后,起初并没有下“谕旨”启门,而是思考着“家训不得外人入宫”,犹豫不决。绍英一再陈请,溥仪决定召集临时御前会议,随后才下“谕旨”,准许各消防人员入宫救火。因为丧失了救火的最佳时机,消防人员赶到现场的时候,建福宫花园已经成了无法控制的火海。宫内没有自来水,水井又早已干枯多年,这让救火人员一时间无计可施。无奈之下,也只是尽力拆除房屋、阻断火道,一直折腾到第二天早上七时左右,大火才渐渐被扑灭。等到大火的余烬完全被扑灭,已经是两三天之后了。
关于建福宫火灾的损失,据内务府事后呈报说,这次大火共烧毁房屋120间,金佛2665尊,字画1157件,古玩435件,古书几万册。其实这也不过是内务府的一笔糊涂账。由于建福宫花园深得乾隆帝的喜爱,经常作诗赋词加以赞美,还将众多自己喜爱的珍玩宝物存放于此处,以后的清朝历代皇帝都把这里当作存放珍宝的秘密仓库,里面堆满了古玩、字画、瓷器、彝器、珍宝等,数不胜数。建福宫内究竟有多少东西,就连内务府自己也无法搞清楚。
造成如此巨大损失的建福宫火灾,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据当时的《申报》报道:
起火原因传说不一,据昨日所得报告,有如下述:(一)此次宫中起火,系某太监平日将宫内所存御用宝物私自运出盗卖,价值数十万之多,因虑其他太监揭发,乃仿燃灭参战案办法,预施此计,暗下火种,以为灭迹之计。(二)宫中原有金佛爷一座,本远代之物,佛爷头顶悬有一珠,价值甚巨,早日觊觎者苦无机会,此次中正殿之失慎,佛爷之珠,早已不翼而飞,不为无因。(三)电线走火,将屋顶引燃,延及各宫殿。
火灾后,聂宪藩、薛之珩等目击者却向国人发布通电说:“本月26日夜12时,神武门电线走火,由德日新斋内延烧。”当时,妃嫔们为了消遣,经常在宫内放电影,德日新斋就是电影场所在,电影机、电灯房也在这里。负责管理的太监缺乏用电知识,漏电失火不无可能。1904年,慈禧七十岁寿辰的时候,就曾出现过正在放映的电影片子着火的情况。
但是溥仪、溥佳等人怀疑是宫内偷盗珍宝的太监放火灭迹。宫里太监偷盗珍宝,到外面古玩店抵押变卖的情况非常多。甚至在溥仪大婚当天,婚礼刚刚完毕,皇后凤冠上的珍珠玉翠装嵌就整个被换成了赝品。那些日常发生的盗宝事件就更多了。大火发生之前,溥仪曾接受老师庄士敦的建议:清点宫内藏宝。没料到,建福宫的清点刚刚开始,大火就发生了。在此之前,庄士敦建议溥仪把清朝历代皇帝的画像和行乐图取出拍照。溥仪觉得有意思,就叫太监每天到建福宫取出十几幅画像,由一个美国摄影师来拍照。结果有几次太监竟然取不出来了,再加上以前要他们拿某件宝物时他们心虚的样子,溥仪越发怀疑太监们有偷盗行为。因此,在大火发生后,他就认为是偷盗犯眼看自己就要暴露,先下手为强,用火来消踪灭迹。
但是,据曾经在故宫工作过的人员传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的20世纪50年代,曾进行“三反五反”,清查故宫偷盗行为,的确在宫中的一些枯井中找到许多瓷器、古玩等器物,推测为当年宫人一时无法将所盗之财携出宫外,遂将其暂匿于井中,然后想办法再分别携出,但建福宫的一把大火与太监的遣散出宫使得计划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