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买琴那些事(1)
我在和一些钢琴教师、琴童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得知,一些家长非常纠结要不要给孩子买琴。纠结的原因多是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对钢琴有没有兴趣、能不能坚持学下去、能不能学好。我们这一节就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初学者要不要买琴
我们来聊第一个问题,即初学钢琴要不要买琴、学到什么程度需要买琴。很多家长经常担心孩子学两天就“没兴趣,不想学了”,怕买琴的钱白花了,且钢琴那么大,放在家里也很占地方。所以,他们在初期会选择不买琴,每天到琴行去租琴练。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家里没有钢琴对学钢琴是很不利的。在钢琴学习过程中,特别是业余学琴的学生,一定要学会利用碎片时间来练琴。一方面,很多孩子没有可以连续练琴的时间;另一方面,碎片化练琴的效果也未必比持续练琴效果差。因此,家里有一架琴,让孩子可以随时坐下来弹一会儿,是十分必要的。去琴行练琴,每次往返,无形中已经耽误了很多时间;再加上,遇上天气不好、琴房紧张或者惰性战胜了练琴的决心等情况,都可能让练琴计划泡汤。所以,家中无琴,是根本无法保证有规律地练习的,必然会影响学琴的效果。
而且我认为,不买琴不仅仅会影响到练琴,更会影响到孩子学钢琴的态度。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学钢琴也如此。根据我的观察,家长的态度,往往决定学生学钢琴的成绩。为了支持孩子学钢琴,而买一架钢琴放在家中,这种仪式感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动力。反之,如果孩子都已经学了一段时间了,但是家长迟迟没有买琴,每次提到为什么不买琴,家长的说法都是“怕你坚持不下去”,那么孩子收到的信息就是,学琴这件事家长也不是很有决心,不想学的话可以“坚持不下去”。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每个人在上小学前,是不是家长早早就给准备好了各式各样的文具以及开学第一天穿的衣服?这种强烈的仪式感让每个孩子都意识到,上学是一件家长极重视、对自己极重要的事情。试问,有没有家长在孩子上学前对孩子说:“就先不给你买文具了,万一你对上学没兴趣,坚持不下去,就浪费了。你先借别人的用吧。”家长们一定觉得这种假设很荒谬可笑,会说“上学怎么可能这样嘛”。那么,为什么学琴就可以这样?重视程度是不是高下立见?正是重视程度的差异,使我看到的大部分结果是:但凡学琴不买琴的学生,其学习情况都不理想,要么渐渐学不下去了,要么在买琴后才慢慢走上正轨。
买什么样的钢琴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知道的是,钢琴可不是“能弹响”“能出声”就行的,不同的钢琴所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从构造来说,钢琴是一件由无数零件组成的精密仪器,其选材、工艺等方面的差异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给钢琴整体带来极大不同。所以,钢琴的制造是一个极为精细、复杂的工作,制琴师只有拥有高超的技术与多年的经验,才能造出一架好琴。有一部电影叫《钢的琴》,讲述一位工厂的工人,因为买不起钢琴,就和同事一起在厂里探索着为孩子做了一架钢琴。这份慈父之心的确令人动容,可是那架琴的声音实在不敢恭维。这也让我们知道,钢琴制造是一个专业度极高的过程,绝不是依葫芦画瓢、徒有其表就可以的。
从使用的角度,钢琴的好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觉得主要是音准、手感、音色等项。在音准层面,调律师把钢琴调准之后,没有重大温湿度变化或搬运的情况下,好的钢琴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而较差的钢琴,音准保持时间相对比较短,表现为调完音之后音准很快又不准了。如果说音准是钢琴较为基本的层面,那么对演奏者们来说高级的层面就是手感和音色了。弹奏时的手感和音色可以说是钢琴的灵魂。当然,好的调律师可以在这方面对钢琴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是是有限的,而且只能在这架琴本身的可能限度内调整。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手感与音色,能够令钢琴学习事半功倍,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就建立什么是好的声音的概念。不仅如此,我还发现,乐器本身常常就是孩子对音乐及学琴产生兴趣的源泉。奥地利钢琴大师德慕斯从小就对祖父的老式伊巴赫钢琴充满好奇。六岁生日时,他主动向父母要求学钢琴。很多钢琴家在回忆中都曾表示过,正是因为小时候被钢琴发出的优美琴音所迷住,才开始学琴的。
衡量钢琴好坏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就是它品质和机能的持久性,即俗话说的是否“使得住”。有一些钢琴,在新琴阶段听起来和弹起来都还可以,然而弹奏两三年之后,状态就迅速变差;而好的钢琴,如果保养得当,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还有不错的状态,甚至可以成为传家之宝。
面对纷繁的钢琴品牌,对钢琴完全不了解的购买者应如何选择呢?大家首先关心的可能就是买什么价位的好一些。关于这点,大家要知道,虽说并不是价格高的钢琴就一定比价格低的好,但是好钢琴一定不会太便宜。因此我建议,即使是初学,也要尽可能靠近预算上限来买琴。其实好的乐器对于初学者可能更为重要,因为,声音概念、手指触感的“初体验”,对学音乐来说具有大楼地基一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