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1590—1648年:艺术与建筑(5)
17世纪20年代早期,图画变成单色,大多数情况下是棕色和灰色,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蔓延至许多种类的画作中。停战时期鲜艳、浓重的色彩相当突然地让位于朴素的色调和色彩,新色调渗透进了荷兰艺术的整个领域。静物画的转变引人注目,1621年之前拥有华丽、浓重的色调和明亮色彩的花卉画,被朴素的静物画取代,后者画的是厨房的餐具、成堆的奶酪、书籍这些可以用黄棕色和灰色描绘的物品。还有用棕色色调绘制的所谓单色宴会画,这方面威廉·克拉斯·海达和彼得·克拉斯是顶级能手。
风景画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在海牙工作的埃萨亚斯·范德费尔德转向小型、朴素、用色暗淡的景观。不过,在17世纪二三十年代,将单色调风景画发挥到极致的主要是他的学生扬·范霍延和萨洛蒙·范勒伊斯达尔。同样的转变也出现在海景画中,它们的主题更为微观,画布也缩小了不少,上面通常画着恶劣天气中的单艘船舶或是渔船。画作使用所谓的“调性-氛围”手法,以阴暗的灰色区域取代了弗罗姆和范维林亨宏大、色彩华丽的全景图。这种新海景画风格主要经由扬·波尔塞利斯和随后的西蒙·德弗利赫发展起来。波尔塞利斯是南部来的移民,他是人们所知的17世纪工作于联省的天才艺术家中,为数不多的一开始是在极度贫困中工作的人之一。但就他的情况来说,艺术也被证明是实现富裕的康庄大道。他的新风格很快让他声名鹊起,到1629年,他已拥有3座房子。
与此同时,在昂贵的颜料和釉料得以继续使用之处,画家为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催生了“精美画”的概念,它是一种为鉴赏家创作的精致优美、色彩斑斓的艺术品。这类艺术最初由伦勃朗于17世纪20年代晚期在莱顿发展起来, 随后,在30年代得到赫里特·道及其门生的发展,此时伦勃朗已经摒弃了它。如果说在荷兰黄金时代艺术发展的早期,哈勒姆和乌得勒支是艺术创新的两大中心,那么到17世纪二三十年代,莱顿和阿姆斯特丹开始崭露头角。除了“精美画”的创作方式,另一项技法也可以归功于伦勃朗,他率先使用了突显姿态和姿势的手法,以彰显“历史画作”的戏剧效果。伦勃朗的大弟子赫里特·道1628年开始跟随他学习。道采用流畅、精致优美的画法,这是那一时期伦勃朗的典型标志。1631年,伦勃朗前往阿姆斯特丹,而道留在莱顿,成了那里首屈一指的画家。到1640年,道优美的“精美画”风格已经让他成了城市自豪的象征。由于每幅画都需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加上名声在外,道只为愿意出极高价格的收藏家绘画。
伦勃朗精湛的技艺迅速得到共和国最高层的注意,在一个为艺术鉴赏做了如此充分准备的社会,情况也很难不是如此。1629年,伦勃朗年仅23岁时,他的天赋就得到康斯坦丁·惠更斯的注意。惠更斯转而又让伦勃朗得到执政的关注。17世纪30年代,伦勃朗事实上部分成了宫廷画师,1632年尤其如此。那年他在海牙待了很长时间,为众多名人画肖像画,其中包括阿马利娅·冯·索尔姆斯和惠更斯的兄长莫里斯。他还为执政画了几幅大型作品,同时依然是阿姆斯特丹一流且最受追捧的画家。这些年间,他收入丰厚,与吕伐登市长之女结婚,还买下一座精致的宅邸,里面装满他收藏的珍奇艺术品、盔甲和外国珍宝。伦勃朗是当时最杰出的技艺精湛、才华横溢的荷兰艺术家,这一名声在整个黄金时代都没有丧失。但是他也被认为是一个古怪、难以相处的人,容易惹恼委托人。他的《夜巡》是所有荷兰民兵画像中最著名、最伟大的画作。该画因构思独特、技艺精湛和富于戏剧性效果而备受推崇; 不过它可能激怒了一些委托人,因为他们为这幅画付了钱,却隐于黑暗的阴影中。或许,是他古怪的生活方式,更可能是他的观念,使他得不到阿姆斯特丹摄政官的宠爱,让该城最为重大的委托项目没能分派到他手上,并使他在17世纪40年代逐渐隐退到孤身一人的状态。一些迹象显示伦勃朗或许曾持有奥伦治派的观念:他在17世纪30年代末创作的政治寓言画《国家的和谐》,虽然确切含义依然存疑,但仍可以视作对阿姆斯特丹的批判,因为画中阿姆斯特丹的形象在联省中的存在过于突出,破坏了同盟的团结。
伦勃朗是那个时代的顶级天才和最伟大的艺术家。他多才多艺,既是绘画大师,也是蚀刻画和素描大师;他精于《圣经》场景、风景画、风俗画,当然还有名人肖像画和群体肖像画。他最具天赋的弟子卡雷尔·法布里蒂乌斯同样多才多艺,不过他的事业被代尔夫特的火药爆炸悲剧性地中断了。然而,专门化仍是那个时代更常见、收益更好的做法。埃马纳埃尔·德维特是阿尔克马尔一名学校教师的儿子,在17世纪40年代的事业初期,他作为一个综合性画家寂寂无闻;17世纪50年代,他聚焦“教堂内景”之后,才获得成功。大多数人从一开始就专攻一技,并且鲜少到专业领域之外冒险——如果真的有过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