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41章 蹒跚的共和国与“南部”的新活力(5)

尽管宫廷在任免官员方面依然自行其是,但在政治方面,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自18世纪70年代晚期以来,执政就几乎完全处于守势。1756年,欧洲发生“外交革命”,奥地利及下辖的奥属尼德兰与法兰西结盟,而法兰西先前的盟友普鲁士转而与不列颠结盟。这一剧变轰动一时,也让1713年以来流行的所有战略设想和计划成为无稽之谈。长期以来,共和国的外交战略基于如下前提:南尼德兰充当共和国与法兰西之间的屏障,共和国的安全有赖于与奥地利和不列颠的亲密关系。这场剧变无疑让共和国越发渴望在不列颠和法兰西之间、在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保持中立。不过,这不是鼓励共和国完全退出国际权力政治的竞技场,或忽略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相反,共和国不仅将不列颠和法兰西视为妄自尊大的竞争者和可能的敌手,而且还担忧奥地利的意图,此外普鲁士在共和国边界附近的权势也一直令他们不安。从1775年开始,共和国对奥地利的忧虑增强,因为当时奥荷边界地带首次爆发了激烈纷争,焦点在上马斯和佛兰德。这是出现进一步摩擦的序幕。178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要求彻底解散屏障体系;1784年,他又要求共和国归还上马斯和荷属佛兰德地界内的部分领土,要求共和国撤出马斯特里赫特,主张重新开放斯海尔德河。外交革命远没有缓和局势,相反到18世纪70年代初,共和国已显而易见地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在欧洲中部和西部几个强国的夹缝中挣扎。

因此,无论是执政扈从,还是总三级会议派领袖,都不认为忽视共和国的国防是明智之举。相反,由于大规模殖民帝国的“触手”贪婪地延伸向大洋对岸,其边境与奥地利和普鲁士控制下的土地接壤,共和国有迫切的理由进行海军和陆军的扩张和现代化。然而,正是这一点给共和国18世纪70年代的筹谋制造了最为棘手的困境——在给海军还是陆军更高的优先性这一点上,共和国内部没能达成共识。1747年掌权的奥伦治政权的主要目标是增强陆军,这也是其不列颠支持者的目标。然而1751年之后,共和国事实上没做什么提升或扩建陆军的事情。另一方面,早在1741年,共和国当局就同意了再为海军装备25艘风帆战列舰,但此后却鲜少有推进这项工程的行动。到1756年,共和国只建成了一小部分新战舰;到1759年,陆军已锐减到仅有4万人——18世纪40年代,共和国陆军曾大规模扩张,那是共和国最后一次作为重要的陆军强国出现在欧洲历史上; 1772年,陆军规模停滞在4.1万人。

18世纪70年代,威廉五世和布伦瑞克力图争取各方对同时扩建陆军和海军的认可和资助。但荷兰省和泽兰省三级会议,尤其是阿姆斯特丹,显然更愿意为海军而不是陆军花钱;内陆省份则倾向于投资陆军——不过真正意志坚定地要大规模扩建陆军的只有海尔德兰。问题的症结在于,威廉五世不愿或不能迫使内陆省份同意增加海军以及陆军的开销,而没有这一条件,阿姆斯特丹断然拒绝批准陆军的扩充。陆军和海军都没得到关照,这一僵局的后果便是国家的瘫痪。1778年,执政强烈要求大规模扩建陆军而不增加海军的开销,这遭到了阿姆斯特丹的顽固阻挠。

到18世纪70年代末,共和国陷入萎靡状态,这一症状延伸到国家生活的各个层面。人们普遍感到共和国正在急剧衰退。在总三级会议内部,各省和执政的能量在死局中耗竭。共和国依然握有贵重资产,尤其是其殖民帝国和存留的海运,但不列颠在欧洲以外日渐上升的帝国优势正威胁着它们。与此同时,联省还被困在奥地利和普鲁士这两个势力日增的陆上强国之间。共和国面临着经济、政治和帝国危机的叠加,进而又催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意识形态冲突。这让共和国比当时欧洲的任何国家都要早地经受了革命风暴的冲击,甚至比法国还早。因为共和国社会正经历着急剧衰退,但衰落的起点甚高:它仍有残存的繁荣和诸多先进之处,同时又承受着巨大的负面经济压力。此外,与其他西欧国家不同,在这片土地上,大部分城市人口对现存政权既无尊敬又无爱戴。毫不意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北美殖民地革命运动的奇观给共和国带来了尤为强劲的冲击波,影响共和国生活的诸多层面。

就其展开的形式而言,美国独立战争必定会让不列颠与共和国之间、共和国内部的奥伦治派与执政反对者之间的冲突激化。从一开始,北美反叛者的许多武器和军火就是从共和国获取的。这主要经由西印度,尤其是圣尤斯特歇斯岛间接地进行。由此,不列颠不断对总三级会议施压,要求他们停止这类运输。作为支撑手段,不列颠对共和国发出咄咄逼人的威胁,并间歇性地强登和俘获公海上的共和国船只——这有悖于确立了“运输自由、货物自由”原则的1674年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