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文翁化蜀

书名:扬雄传本章字数:1031

文翁,庐江舒地人。少年时好学,通晓《春秋》,担任县吏时,被考察提拔,在汉景帝后期,担任蜀地的太守。他为人仁慈,来到蜀地后,看到当地的民风还较为粗蛮,就打算诱导教化,加以改进。于是就选出张叔文等十几个聪敏有才华的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到京城,有的追随太学中的博士读经,有的学习法规律令。为此,他减少了郡守府中开支,省下钱来购买蜀刀、蜀布等蜀地特产,委托计吏送给太学中的博士。几年后,这些蜀地青年都学成归来,文翁让他们担任要职,进行考察提拔。张叔文在武帝时被征为博士,官至侍中、扬州刺史。

文翁又在成都修建学府,这一所学校是用石料修建的,故称为“石室”。他招来郊县子弟作为学校学生,为他们免除更赋徭役,成绩优异的提拔担任郡县官吏,其次担任孝弟力田这样的乡官,并从郡学中挑选一些青少年在自己身边做事。每次到各县巡查时,更是从学官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法令。这些学生经常在官府内阁中出入,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认为很荣耀,争着成为学官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员。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改变,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

文翁在蜀地逝世后,蜀地的官民为他建盖祠堂,每年祭祀不断。巴蜀地区爱好文雅的风气就是文翁进行教化的成果。

文翁在成都办石室为郡学以后,全国各地竞相办学。汉武帝时,中央政府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官,这种做法就是从文翁开始的。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西汉末年,州改郡文学为州学,郡便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文学。东汉时,成都县令冯颢立义学。单在成都,就同时有郡学、州学、县学,仅县学就有800多学生,可见学风之盛。洪适《隶释》卷十四收录的汉碑《学师宋恩等题名》碑,载有蜀郡文学中的教职员名录,计有“师”20人,又有“《易》掾”2 人,“《易》师”3人,“《尚书》掾”3人,“《尚书》师”3人,“《诗》掾”4人,“《春秋》掾”1人,共有30余人。除了州、郡、县三级官府办学之外,从西汉后期开始,还有不少私人授徒讲学。仅从《华阳国志》卷十《先贤士女总赞》所载资料可知,什邡有杨宣,“教授弟子以百数”;资中有杜抚,“治五经,教授门生数千人”;新都有杨厚,“授门徒三千人”;同是新都人的段翳在家教授,“有人从冀州来学积年”;绵竹有董扶,“家居教授,弟子自远而至”;又有任安,在家教授,门生盈门。以上这些材料有的反映的是东汉之情形,但与扬雄生活的西汉晚期在时间上相距并不太远。总之,在汉景帝之后,蜀地的文化教育做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