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扬雄的早年教育

书名:扬雄传本章字数:1734

公元前53年,汉宣帝将年号改为甘露元年。这是汉宣帝第五次改年号。

就外部局势而言,这一年发生了有利于汉朝的变化。北方的世敌匈奴开始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的首领是呼韩邪单于,北匈奴首领是郅至单于。双方内斗,南匈奴被北匈奴击败,于是开始依附汉朝。呼韩邪单于率领部众南下来到汉朝边塞附近,派遣自己的儿子右贤王铢娄渠堂入侍汉朝。北匈奴郅至单于一看,也连忙派遣儿子右大将驹于利受入侍汉朝。双方争相向汉朝示好,北方边境的形势开始缓和下来。

就国内而言,有两件事值得一提,它们对以后的历史发展至关重要。

第一件事,就是王政君就在此年被选入宫廷,这是王氏家族崛起的关键一步。

第二件事,就在此年,皇太子刘奭在陪侍汉宣帝进餐的时候,对宣帝说:“陛下过于依赖刑法,要重用儒生。”太子刘奭是宣帝与结发妻子许平君所生,母亲许平君很早以前就被霍光毒死了。太子性格温柔仁厚,喜欢儒家经术,看到汉宣帝任用的官员大多为精通法令的人,依靠刑法控制臣下,于是劝宣帝重用儒生。汉宣帝生气地说:“我大汉自有大汉的制度,本来就是王道与霸道兼用,怎能像周朝那样,纯用礼义教化呢?况且俗儒不识时务,喜欢是古非今,名实不分,不知道应该持守什么,怎能委以重任?”看到太子还想要坚持,叹息道:“败坏我家基业的人一定是太子!”

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开始罢黜百家、重用儒生后,表面上儒家学说开始成为汉朝的官方意识形态,但实际上,汉朝的政策是阳儒阴法,即外部提倡仁政,内里还是严刑峻法,这就是宣帝所说的王道与霸道并用。太子刘奭继任后,汉朝在思想制度上的发展趋势是重用儒生,法家思想逐渐淡出汉朝的意识形态。不过,即使是儒家思想,也不是铁板一块,研究不同经典的儒生在学术特长和思想观念上是有很大的差异的。研习《春秋》的喜欢讲阴阳灾异,而治《诗》《礼》之学的儒生往往重视古代礼仪。从太子的建言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刘奭的思想学术兴趣。果然,自元帝之后,习《诗》《礼》之学的儒生开始更多地进入中枢机构。

就在这一年,扬雄出生了。

扬雄是扬家的独生子。从扬季到扬雄已经是五代单传,人丁不旺,除了郫邑之外,再也没有扬氏分支。在汉朝,宗族是地方上的重要势力,门第孤单,宗族弱小,社会地位不高,就容易受欺负。

童年时的扬雄不善言谈,还略微有些口吃,不能流畅地谈话,更无法与人展开论辩。家庭原因和生理因素,都使扬雄变得沉默、内向,不太爱社会交往,就喜欢读书、沉思。

41岁之前,扬雄一直生活在蜀地。这是扬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但很可惜,因为缺乏直接的史料,我们对扬雄入京之前的生活状况了解甚少,只能从当时的一般情形和扬雄著作中的片言只语加以推测。

首先我们来看扬雄的早年教育。

汉朝教学的一般情形,大致也分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汉朝教小学的地方叫书馆,老师称书师,使用的教材通常是《凡将》《急就》《仓颉》等字书,目的在于让学童识字习字。这一阶段,最看重的是书法,如果字写得好,可以去考试,通过了就可以做吏员。这是学习的第一阶段。再进一步就教授《尔雅》《孝经》《论语》,这几部书相对来说较短也较为容易,大家都要学,这一阶段相当于现在的中学阶段。最后才是教授六艺,大部分是教授一部大经,如《尚书》《诗经》《周易》等。教授大经的老师有的是由教《论语》《孝经》的老师兼任,也有的是请专门研究一部经典的经师担任。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五经博士,他们学习儒家经典,成绩优秀者便能够在朝廷任官。因此,学习儒家经典的人越来越多,学派不断增加。当时学习经典的方法就是所谓章句之学,侧重于解释篇章字句,而不在阐发大义。一般来说一个学者终其一生专治一经,只有个别学者能够兼治其他经典。学者的知识领域非常狭窄,而对于经典的解释越来越烦琐。

由于扬雄远离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他并没有被当时世俗的潮流所裹挟。按照汉朝教育的一般情形,扬雄应该是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在识字写字这方面打下了极好的基础,他认识许多的奇字、僻字和难字。正是这扎实的文字基础,使他后来成为字书的编纂者。从他所写的辞赋和《方言》等著作来看,他掌握的文字之多绝对是专家级别的。

大学阶段,他博览群书,并不专治一经;他不为烦琐细碎的章句之学,只是略通训诂。所以扬雄尽管博学,却无法走上经学取士这条道路,直到中年,依然是一介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