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献四大赋(2)

书名:扬雄传本章字数:2356

祭祀完毕,功业得到了弘扬,于是便乘车归去,越过封峦观在棠梨宫歇息。打开了天门与地垠,让八荒之地与天下万国都和谐起来。登上了长平坂后敲响了雷鼓,鼓声震天,武士勇猛,云彩飞扬,大雨滂沱,似乎在夸赞圣皇之德光耀万代。

最后是结束语:

高高的圆台,耸立入云,沿着坡道上下,仿佛兜了一个大圈子。重重宫殿,参差不齐,高大深邃,绵延无边。上天的事情,深奥难懂。皇帝陛下圣明端庄,确实能够与上天相配。怀着恭敬的心情来祭祀上天,神灵一定保佑。他们在高高的天空中逍遥盘旋,光彩夺目,一定会降下福祥,保佑皇室的子子孙孙,万寿无疆。

过了两个月,也就是元延二年的农历三月,按惯例,将举行祭祀土地之神的活动。成帝率领百官渡过黄河,奔赴汾阴。祭祀完毕之后,游历了介山,绕过安邑县,远眺龙门山,又游览了盐池,登上了历山。然后登上华山远眺,可以看到商周的遗址,不禁使人追思唐尧、虞舜时期的风尚。扬雄写作了《河东赋》呈上。这篇赋的用意是与其羡慕古代的美好统治,不如回去励精图治,建立一番功业。和《甘泉赋》一样,这篇赋一开始也描绘了天子出行的盛况:

元延二年的暮春时节,皇帝将要祭祀地神,向神灵祈福,所以就去京城东边的汾阴县朝拜,想借此机会留下大的功业和不朽的名声,创造出祥和的环境,祈求神灵降下福祉。礼敬神明之事盛大美好,难以全面记录。皇帝命令百官统一穿戴礼服,准备好出行的车辆,登上翠玉装饰的凤形车,那是六匹马所拉的车驾,速度之快,赛过光影。车上的旃旗迎风摆动如掉落的流星之状,车上还悬着射天狼的硬弓。张开如阳光般耀眼的旌旗,皇帝车驾的左边竖起了用牦牛尾巴制成的大旗,旗杆上的旗帜和顶端的飘带随风起舞,犹如云彩一般。扬起了闪电一般的鞭子,驾驶雷车,鸣响大钟,竖起五色彩旗。羲和来为皇帝陛下驾车,颜伦也在一旁侍奉车驾。车子像旋风一般急速驶过,似鬼神一般来去无踪。数千辆车子驶过,车声轰轰隆隆犹如打雷一般,数万匹骏马昂首前进,车马队伍威武雄壮,所过之处地动山摇,声势浩大,仿佛要使山体震动,使泾、渭之水沸腾起来。秦地之神受到惊吓,跳入水中,躲到了水中的陆地旁边;巨灵感到恐惧,掌推华山,脚踏衰山,二山分而黄河通。

但是,这篇赋对祭祀仪式一笔带过,更多的是描绘成帝率群臣游览介山、龙门山、历山、华山时的所见与所思:

就这样到了汾阴的行宫,周围环境静谧,众人恭恭敬敬,行为举止稳重得体。神灵们享受了供奉,五方之神各得其所,天地显现出一种阴阳协和之气。于是天子的车驾缓缓而行,大家四处游览,闲散自得,欣赏了介山的风光。皇帝嗟叹晋文漏赏功臣,怜悯介子推的遭遇;又觉凿通龙门山的大禹十分的辛劳,他疏通河道,分流洪水,把分散的九条大河的水都引到了东海。接着登上历山向着远处眺望,思绪纷飞,浮想联翩,想到古代圣贤的遗风,内心颇为欣喜,很开心能够在舜耕作过的地方游玩。远望唐尧故地,眼前浮现出高大的形象;凝视周人领地,想起了周朝的太平强大。皇帝徘徊于此地,不忍离去。又远望着垓下与彭城的方向,看到了夏桀被流放的地方一片荒芜,坎坷不平,但周王朝的豳地却宽阔平坦。乘着翠龙渡过了黄河,登上了高大险峻的华山。云朵涌起,似有相迎之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四周寂寞清冷,幽暗不明。于是在此命令风神往来于南北,呵斥雨神奔走于东西。这华山险峻,峰高入云,顶天立地,世上无二。

最后,曲终奏雅,道出此赋的真正用意:

皇帝顺着原路返回,他以为大汉朝包含了众多的民族,此等功业是前朝不能相比的。汉建立天下,群龙为帝,符合卦爻贞兆。让钩芒和蓐收并驾拉车,玄冥和祝融陪同,勉励众神先行开路,发扬六经的精义,用以颂扬皇帝陛下的伟大功业。汉王朝的功业已经超过了昌盛一时的周王朝,超越了远古时期五帝的功业,直追上古三皇的崇高功绩。既然我们已经在这平坦的道路上启动了车子,有谁说路远而不能跟随呢?

元延二年十二月,成帝外出狩猎,扬雄也一起跟随着队伍。他回顾了以前历代君主建造苑囿以及田猎的历史,说:以前尧、舜、禹、商汤、周文王时期,皇家的宫观台榭、池塘苑囿、林麓沼泽,这些地方产出的财物足够供奉郊庙祭祀、招待宾客、满足庖厨所需,不会侵夺百姓肥沃的粮田和桑柘之地。女有余布,男有余粟,国家殷实,上下富足。所以,甘露降在宫廷内,甜美的泉水在庙堂前的路边流淌,凤凰在树上筑巢,黄龙在池塘遨游,麒麟跑进了皇家的苑囿,神雀栖息在园林之中。从前,大禹任命伯益为掌管山泽之官,使得上下协和,草木茂盛;成汤喜欢田猎,但是天下的费用依然充足;周文王的苑囿虽然有方圆数百里,但是百姓以为它还太小;齐宣王的苑囿尽管只有方圆四十里,但百姓却以为这太大了:这就是让百姓富足和侵夺百姓的区别。汉武帝广开上林,南到宜春宫、鼎湖宫、御宿苑、昆吾,沿着终南山一直向西,到了长杨宫、五柞宫,向北绕过黄山宫,沿着渭水向东,周围有几百里宽。穿凿出的昆明池像滇池一样,营造了建章宫、凤阙、神明台、 娑殿,池里有渐台,还有太液池,就像海水沿着方丈、瀛洲、蓬莱三个小岛流动一样。游观侈靡,穷妙极丽。把苑囿的三面稍微割除一些,便足以供养百姓。像这样的羽猎,所用的战车、戎马、器械和各类储备物资,都极尽奢侈。尧、舜、成汤、周文王打猎是为了三驱,即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但武帝的这种做法不符合“三驱”的目标。我害怕后世的人重犯前人奢侈淫逸的过失,不吸取“泉台前人建,后人毁”的教训,所以,借助本次狩猎的机会,向皇上献上了《校猎赋》,以示讽喻规劝。文章的内容是这样的:

有人说,只要说到勤俭质朴,大家都称扬伏羲与神农氏,是不是意味着后世的君主都奢侈呢?并不是!其实只是不同时期的人有不同的举措,只要合宜,又何必一致?一定要一致,那在泰山封禅,怎么会产生七十二种礼仪呢?因此,凡是创建帝王之业并得以流传的君主,都不见得有什么差错。纵观三皇五帝,有谁知道是非?于是就写下颂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