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道明人事的思维方式(1)
扬雄创作《太玄》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推天道以明人事,以类比的方式从自然的规律中揭示并证明社会人类的基本准则,这也是《周易》、道家的基本思维方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夫《易》者,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我们仅在《彖传》中就可以找出好多以天道证人理的典型例子:
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
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在《老子》一书中,我们同样处处可以看到以天道证人事的思维方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是以圣人后其生。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扬雄继承了这一传统的思维模式,试图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把握,为社会人事服务。他说:“观象于天,视度于地,察法以人。”“上拟诸天,下拟诸地,中拟诸人。”在《玄莹》中,他更提出了“贵其有循而体自然”的观点:
夫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也。其所循也大,则其体也壮;其所循也小,则其体也瘠;其所循也直,则其体也浑;其所循也曲,则其体也散。故不攫所有,不强所无。譬诸身,增则赘,而割则亏。故质干在乎自然,华藻在乎人事也。其可损益欤?
在这里,扬雄进一步指出了观察自然现象、把握自然规律中的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要体现自然的原貌,而不能歪曲它。事物有大小曲直之分,则述作有壮瘠浑散之别。“上索下索,遵天之度;往述来述,遵天之术;无或改造,遵天之丑。”不夺其所有,不强其所无。事物的性质是客观的存在,人的作用是把它表现出来。
扬雄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对自然的认识水平。由于将世界的本质属性区分为阴阳两大类别,所以,有对立统一辩证法的发现;从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流转和日月星辰的运行中,便有对事物发展中循环性规律的认识。然而,对社会人事准则的准确把握光靠对天道的客观认识是不够的,如他所说的:“天地设故贵贱序,四时行故父子继,律历陈故君臣理。”“昼夜相承,夫妇系也;终始相生,父子继也;日月离合,君臣义也;孟季有序,长幼际也;两两相阖,朋友会也。”从天地设、四时行、律历陈,推衍出贵贱、父子、君臣间关系的准则,从昼夜相承、孟季有序、两两相阖中推衍出夫妇、长幼、朋友的关系准则,这里我们不能说他对自然规律的把握不客观、不准确,但是用类比的方式而非逻辑的方式,依然无法得到准确的认识。
实际上,所谓“以天道明人事’,大部分不是从天道推衍人道,而是以天道证明人道,所以扬雄并不能自始至终坚持其客观主义的立场。当事关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理时,他往往是让天道顺从人道了。比如扬雄反复论述:“尊尊为君,卑卑为臣;君臣之制,上下以际。”“夜道极阴,昼道极阳,牝牡群贞,以摛吉凶,则君臣父子夫妇之道辨矣。”“阳动吐,阴静翕;阳道常饶,阴道常乏:阴阳之道也。”“阴以知臣,阳以知辟;君臣之道,万世不易。”“君子养吉,小人养凶。”“君子得位则昌,失位则良;小人得位则横,失位则丧。”按照扬雄的客观认识和一贯表述,阴和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但事关上下贵贱的礼教时,他就否定了等级地位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从而把这种不平等关系凝固起来。君子永远是君子,小人永远是小人。
又比如,道家认为天道自然,因此自然而然地得出应该无为而治的观点。扬雄尽管也认为天道是自然无为的,他说:
或问“天”。曰:“吾于天见无为之为矣。”或问:“雕刻众形者匪天欤?”曰:“以其不雕刻也。如物刻而雕之,焉得力而给诸?”
但推衍到人事时,却否定了自然无为的统治方式:
允治天下,不待礼文与五教,则吾以黄帝、尧、舜为疣赘。
或问“无为”。曰:“奚为哉?在昔虞、夏,袭尧之爵,行尧之道,法度彰,礼乐著,垂拱而视天下民之阜也,无为矣。绍桀之后,篡纣之余,法度废,礼乐亏,安坐而视天下民之死,无为乎?”
可见,扬雄“以天道明人事”的立场并不彻底。在很多场合,扬雄认为天道与人道是互为因果的,所以《玄告》说:“故善言天地者以人事,善言人事者以天地。”《玄莹》说:“一辟、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少则制众,无则治有,玄术莹之。”扬雄关于朝廷官位等级的这一设想,正是他构思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的原型。由于存在一个“人道”的先设立场,所以,很多的“天道”——自然规律,乃是扬雄根据封建社会的宗法秩序倒推而得到的,也就是说,有一些自然的法则,皆非出于客观的研究,而是出于主观的比附。在此处,“人是宇宙的立法者”。
比如关于五行的关系,在扬雄以前的自然论当中,五行是可以相生相克的,它们之间有着互相制约、互相生成的关系。扬雄虽然也承认五行相生相克,但认为它们只能按一种固定方向进行,不可逆转,这是由父子、君臣关系不可倒逆而倒推得出的“天道”。《玄告》说:
玄一德而作五生,一刑而作五克;五生不相殄,五克不相逆;不相殄乃能相继也,不相逆乃能相治也;相继则父子之道也,相治则君臣之宝也。
这样转化就不是事物运动的普遍现象,形而上学占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