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
随着王莽掌权之后对礼乐文化的重视,学识渊博的扬雄较多地承担了一些事务性的文化建设工作。这一时期他从事的工作之一是《训纂》的编写。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书同文字”的工作,对汉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理,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从而结束了战国时代“文字异形”的混乱局面。为了配合这项工作,当时的大臣如李斯、赵高、胡毋敬等均写了识字课本,它们分别是《仓颉》《爰历》《博学》。至汉朝时,人们将三书合为一本,总名《仓颉》。
西汉时期,国家对文字的教育十分重视,识字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能否得官。学童17岁考试,要能背诵讲解九千字才能做郡县掌文书的“史”;又要考六种字体,合格的才能做中央掌管文书的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写得不工整,要处罚,赏与罚都很重。此时,文字又经历了一次省易的变革,隶书兴起,社会上文字的混乱局面又开始形成,因此需要新的字书来替代秦篆书写的课本。这时期,出现了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和李长的《元尚篇》,这些字书中的字都取自《仓颉》中的正字。随着时代的推移,《仓颉》中的3300字已经不敷应用。元始五年,朝廷“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而写作大赋,认识奇字僻字乃是最基本的功夫,所以,扬雄对当时的字书以及各体文字均有相当的研究,他将这数百名学者所记之字,挑选出有用者,作成《训纂》,以接续《仓颉》,并将《仓颉》中的重复之字改易,共89章,成为当时包容最富的文字读本。
扬雄从事的另一项工作是《州箴》《官箴》的写作。元始五年,王莽上奏,以汉家廓地辽远,州牧行部远者3万余里,原定的九州之设不足以表明汉地之广,宜依《尧典》划分为12州。并以经义正12州名与分界,以应正始。在王莽划定12州之后,扬雄创作了《州箴》12篇及《官箴》25篇共37箴。
第三项工作是续写《史记》。平帝以后,扬雄开始了续写《史记》的工作,虽然没有完成,但对班彪、班固以后写作《汉书》提供了相当多的方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四项工作就是《琴清英》的写作。桓谭曾说:“扬子云大才而不晓音。”以桓谭对扬雄的推服,此话应是实情。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桓谭是一个音乐素养极高的专家级人物,善鼓琴,担任过王莽时期的典乐大夫,并著有《琴操》。他是以一个较高的标准要求扬雄的。以扬雄追求知识时那种求深求博的热诚,他不可能对在当时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音乐一无所知。扬雄曾撰有《琴清英》一书,此书已佚,但各种类书尚保留了几条,我们据此可以了解此书的大致面目:
昔者神农造琴,以定神禁淫劈去邪,欲反其真者也。舜弹五弦之琴而天下治,尧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也。
尹吉甫子伯奇至孝,后母谮之,自投江中,衣苔带藻。忽梦见水仙,赐其美药。思惟养亲,扬声悲歌,船人闻而学之。吉甫闻船人之声,疑似伯奇,援琴作《子安之操》。
《雉朝飞操》者,卫女傅母之所作也。卫侯女嫁于齐太子,中道闻太子死,问傅母曰:“何如?”傅母曰:“且往当丧。”丧毕,不肯归,终之以死。傅母悔之,取女所自操琴于冢上鼓之,忽有二雉俱出墓中。傅母抚雌雉曰:“女果为雉邪?”言未毕,俱飞而起,忽然不见。傅母悲痛,援琴作操,故曰《雉朝飞》。
晋王谓孙息曰:“子鼓琴,能令寡人悲乎?”息曰:“今处高台邃宇,连屋重户,藿肉浆酒,倡乐在前,难可使悲者。乃谓少失父母,长无兄嫂,当道独坐,暮无所止,于此者,乃可悲耳。”乃援琴而鼓之。晋王酸心哀涕,曰:“何子来迟也。”
祝牧与妻偕隐,作琴歌云:“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无道,我负子戴。”
从上引数条我们可以看出,《琴清英》所记载的大多是与音乐有关的历史故事与传说,至少我们可以说,扬雄具有十分丰富的音乐史知识。据说,王莽将《琴清英》当作乐经立于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