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出话中话,应对才不会出岔
我们听人说话貌似很简单,可听出话中话,理解对方话语中的真实意思却并不容易。可以说,一个不能听出话中话的听众,不是一个好听众。因为你若不能在交流中听出对方的真实意思,不仅无法使交流继续进行下去,还可能导致自身言行失误,使自己陷入被动中。到那个时候,你被别人误会、怨恨了,都不知道原因;谈判破裂了,你还得意地以为自己成功了,傻傻地陷入一个人的狂欢之中。
当然,我们想听出话中话也不能完全靠感觉,更不能胡乱地猜测。因为一旦你猜错了,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误会,使得事情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朋友经历的事情。这个朋友平时大大咧咧,不善于倾听。倒不是他不愿意倾听,而是他没有这个“悟性”,算是不走心吧。总之,每次他听别人说话都能听出岔,闹出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话。
前一段时间,这个朋友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对女孩一见倾心。为了能追到女孩,朋友克服了害羞的心理,约女孩一起吃晚饭。他询问道:“你今天有时间吗?下班一起吃晚饭怎么样?”
女孩回答说:“晚上八点左右我才下班,你觉得是不是太晚了?”
乍一听,女孩好像在找借口,说自己需要加班,下班之后太晚了。可仔细品味之后,我们就可以理解这句话隐藏的信息:虽然我下班很晚了,但如果你不介意的话,那么我是愿意和你一起吃晚饭的。
结果,朋友完全误会了女孩话中的含意,以为女孩是在拒绝自己。他伤心地回应人家:“是啊!这有点晚了,我们下次有机会再约吧!”
当朋友说出这个事情的经过时,我们几个人恨不得暴揍他一顿。可当朋友A说:“人家这是答应你的邀约了,难道你没听出来吗?”这个朋友竟然愣愣地说:“什么?这不是拒绝吗?我以为她嫌下班太晚了,不想和我出去吃饭!”
我好笑地问:“那你觉得要是人家女孩说‘晚上八点左右我才下班,太晚了吧’,是什么感觉呢?”
没等他回答,朋友A抢着回答:“这才是拒绝的意思。女孩是在说,时间太晚了,我不愿意去!”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我这个朋友。毕竟人们很多时候不愿意直接表露自己的真实意愿,往往会在语言中夹杂一些暗示拒绝或接受的信息。就像这个女孩一样,或许出于不好意思,或许出于矜持,总之她没有直接答应朋友的邀约,而是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哪知朋友是不善于倾听的人,结果发生了误会。
你要是不想重蹈我那位朋友的覆辙,就应该学会倾听,耐心、细心地去倾听,听出对方话中的潜台词。
说句实在话,这并不简单。除了个人的悟性,语言本身也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很多时候,在一些字眼背后,往往隐藏着人所共知又不好说破的“奥秘”。就拿“你看着办”这句话来说,其中的意思是很耐人琢磨的。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让你见机行事、灵活处理,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对你产生了怀疑、不想再说什么话,甚至有些时候还有责备、威胁的意思。而这句话具体体现了说话者的什么意思,还应该看语境、语气、声调,以及对方的情绪。
古人说,“听其言,观其行,辨其意”。一个人只有认真地观察对方的表情,才能读懂对方的心思、听懂话里的潜台词。当然,古人之中也有很多善于倾听的人,他们总是能够从别人的话语中洞察其内心。战国时期一个名叫臧孙子的人就是这样的人。
当时,宋国国君偃想称王,齐国一听说这件事就不高兴了,想要打击打击宋国国君偃的威风,于是声称:“你要是敢称王,我就出兵攻打你。”无奈之下,宋国只能派臧孙子向自己的“友军”楚国求救。可臧孙子心里也明白,这次的任务自己不一定能完成。因为宋国毕竟是小国,而齐国是一代霸主,楚国怎么会为了一个小小的宋国而得罪齐国呢!
没想到,当臧孙子说出自己的要求时,楚王竟然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按理说,臧孙子心里应该踏实了吧,可他还是高兴不起来,认为这件事情并不简单。
见臧孙子依旧愁容满面,车夫不禁好奇地问:“楚国已经答应发兵援救了,您怎么还不高兴呢?”
臧孙子说:“我怎么能高兴起来呢?虽然楚王答应了会帮助我们,可是我觉得他肯定别有用心。或许,他表面上答应我们,是为了让我们坚定攻打齐国的信心。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牵制齐国的一些力量,等到齐国的力量被削弱时,他们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要不然,楚国怎么会愿意为了我们得罪齐国呢?”
正如臧孙子所料,宋国和齐国开战之后,楚国迟迟不发兵,以致宋军连连失利。
臧孙子是聪明的,因为他知道宋国没有给楚国利益,楚国不会轻易发兵援救。在楚国国王一反常态答应得如此爽快的情况下,他听出对方只是说了一些场面话,实际上并不想出兵相助。正因为如此,他才没有被楚王那些场面话蒙蔽,提前想出了应对齐国的办法,使宋国转危为安。
可见,任何人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千万不要只听表面意思,或根据一面之词就判断其话中的含意。只有听出话中话、洞察他人心,应对才不会出岔,自己才不会陷入被动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