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讲 中秋联诗
在《红楼梦》这本书里面好几次写到中秋节,中秋节是咱们中国人最重视的一个节日之一。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要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吃月饼,还要赏月。
荣国府有了大观园以后,就有一处地方最适合团圆赏月,那里有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平台,平台上建了一栋房子叫作“凸碧山庄”,也可以简称“凸碧堂”。
“凸”就是从地上突起的一个山坡;“碧”这个字眼儿在中国汉字里面有很多个意思,这里是大放光明的意思。
这个地方在山坡上,从高处看月亮,月亮就显得离人更近、更明亮。
贾氏宗族的人在那一年的中秋都聚集到凸碧堂来。贾母是辈分最高的,贾赦、贾政,宁国府和荣国府的贾珍、贾琏、宝玉、贾环,当然还有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等姑娘们,都到这个地方团团围坐,欢度中秋。
本来薛宝钗借住在大观园里,但薛家在京城有自己的房子,住在贾府只是因为王夫人想和妹妹薛姨妈能够常常见面而已,这个中秋,他们全家人都搬回自己家的房子去了。荣国府的中秋团聚缺了薛宝钗,有两个人觉得心里头空落落的。
她们是谁呢?一个是林黛玉,一个是史湘云。她们两个虽说是贾家的亲戚,可是她们不姓贾,不是贾氏宗族的成员。虽然人家对她们也挺客气,请她们一起欢聚,吃月饼、赏月,可是她们两个还是觉得不太自在。特别是林黛玉,一直觉得寄人篱下。
黛玉和湘云在宴会上坐了一会儿后,离开凸碧堂,下了山坡到了另一处赏月的好地点—凹晶馆。
“凹”就是陷进去的意思,低洼的地势容易引来水形成池塘,池塘旁边也建了一栋和凸碧堂呼应的房子,就叫凹晶馆。
凹晶馆的房子外面也有一个带栏杆的平台,栏杆外面就是池塘。这个地方怎么赏月呢?虽然是山底下,但是月亮倒映在水中,也会发出光亮,看水中之月也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黛玉和湘云到了凹晶馆,倚着栏杆赏月。
林黛玉看着月色有些忧伤,流下眼泪,史湘云劝她:“我知道你的想法,咱俩都没了爹、没了妈,孤零零的,他们热热闹闹地全家欢聚,咱们就更显得冷清。可是不必忧伤,咱们可以自己快乐。中秋节晚上又是晴天,月亮这么好,咱俩干脆一块儿来吟诗,不也挺好的吗?”
黛玉一想,也是,我们可以一起来吟关于月亮的诗。于是,两个人在凹晶馆开始联诗。
什么叫联诗呢?
就是你说一句我接一句,我再说一句,你再接,你再继续说一句,最后形成一首完整的诗。
联诗可以好多人一起联,《红楼梦》里也写到了一群女孩子共同联诗的情景。这个中秋节夜晚只有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个人联诗,我稍微列几句你就知道联诗是怎么回事了。
林黛玉先说了一句“三五中秋夕”。
史湘云就接一句“清游拟上元”,再说一句“撒天箕斗灿”,等着林黛玉往下续。
林黛玉联上去“匝地管弦繁”,再说一句“几处狂飞盏”,等着史湘云往下续。
史湘云就来一句:“谁家不启轩”。
我就不一句句解释了,你只要知道诗要联得押韵,在内容上、用词上、音韵上都得配合。
黛玉和湘云很认真地联句,联了好多好多句,最后觉得把所有的韵都快用光了,联不上了。轮到史湘云联的时候,史湘云有点着急。正在这时,忽然,一只白鹤从池塘里面飞起来,一下就飞远了,史湘云好高兴,这景象启发了她,她立刻就联出一句“寒塘渡鹤影”。
因为中秋节是秋天,天气凉了,池塘的水也比较寒冷,这时候一只白鹤飞过,它白色的倒影和月亮白色的倒影一样,映在池塘里面,多美丽!“渡”就是从这边到那边,因为这只鹤是从池塘的这边飞到了那边,所以有了这一句“寒塘渡鹤影”。
林黛玉觉得这句太好了,真现成,湘云真是运气好,正好有一只白鹤飞过去启发了她。林黛玉用一句什么来联上去呢?想来想去,最后林黛玉也想出了一句,“冷月葬花魂”。
秋天,天上的月亮也显得冷冷的,这时候池塘里面怎么样呢?好像有花的灵魂葬在了水里面。这句和“寒塘渡鹤影”的对仗非常工整,“冷月”对的是“寒塘”;“葬”对的是“渡”;“花魂”对的是“鹤影”。这对得非常好,但是这句诗的调子有些过于凄凉了。
两个人还在琢磨怎么再往下对,忽然听见有人说:“好了,就联到这儿吧,你们别联下去了。”
说话的人是谁呢?
只见山石后面转出来一个人,原来是妙玉。
还记得吗?大观园里有一个尼姑庵叫栊翠庵,里面住着谁啊?住着妙玉。妙玉从山石后转出来说:“你们刚才联诗我都听见了,你们最后两句太好了。天色虽然很晚了,但是,你们可以到我庵里去喝杯茶暖暖身子,咱们再在一起推敲这首诗吧。”
于是,林黛玉和史湘云跟着妙玉到了栊翠庵。妙玉让她的仆人沏上茶来,她们一边品茶一边论诗。
妙玉说:“你们的诗联得真不错,我现在也诗性大发,想续下去。”
于是,妙玉一口气续了好多句,和黛玉、湘云之前的加起来一共是七十句,按韵脚算,一共用了三十五个韵,妙玉把这首中秋诗一口气补全了。
林黛玉和史湘云听完又惊讶又激动,我们那么喜欢写诗,却不知道原来诗仙就生活在我们大观园里,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平常都没注意。
“中秋联诗”这一情节写出了大观园里林黛玉、史湘云两位才女在中秋感到寂寞的时候,用联诗来安慰自己。同时,让人大吃一惊的是,原来栊翠庵妙玉也是一位大才女,而且她写诗的灵感好像比林黛玉、史湘云来得更快,内容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