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离别的故乡(2)
我带团经常去这些地方,还去七里山塘的朝宗阁看看记载的那段历史。遥想当年先祖的迁徙,真的是江南江北,山高水长,一路艰辛……
新中国成立后也有过一次移民,我妈妈一家从上海“自愿”到盐城落户。印象里,外婆一直保留着上海的户口本,一个大大黄色页面的户口本,上面有全家人的姓名,她不时拿出来看看,希望有一天真的能回去。只是,连我都知道,她不可能回上海。
在我妈妈的印象中,上海算故乡,也不算。因为只有朦胧的童年印象,有能勉强听懂的上海方言,有记忆中木楼梯吱吱呀呀的声音。对于她来说,盐城是家乡,伴随着她少年时期的成长。
对于我爸爸来说,盐城是他青年时期离家从军十年,朝思暮想的热土。从军一结束,他赶快回家,再也不肯离开盐城。偶尔来南京看看我,也是来去匆匆,生生疏疏。对于他来说,盐城是最爱的土地,是真正的家园。
而我,千辛万苦地在南京求生存,要养活自己站稳脚跟。成家工作,忙忙碌碌,买房生子,风风火火,似乎一刻不敢放松和停留。异乡人,总是要多付出一些辛苦,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我本来就是苏北人。
那天我买房结束后,还没来得及迁户口,居委会热心大妈来看望新成员,说帅哥你要办个“暂住证”,到居委会去办,国家照顾你们外来人员,免费办理。
我说,房子不是我租的,是我买的,也要办?
她说要的,在办理户口前你要办理。
于是,我滑稽地“暂住”在自己买的房子里。
后来给小孩办户口,我笑着又对那位大妈说:两个地地道道的盐城人,终于生了一个真真实实的南京人。
女儿豆豆,曾在盐城和南京两地留守,在南京上学。她说普通话,能听懂南京话盐城话,她听不懂堂哥的苏州方言,现在也听不懂大洋彼岸姨表妹“芝麻”的美语。
我的故乡是盐城。
我女儿的故乡,由她自己来认定。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暂住”在此处。
随着生活流转飘摇、奔波四方。
故乡是我们的寄托,是我们心灵深处最美的远方。
故乡是什么?
故乡就是你的一个襁褓;
是护佑你成长的摇篮;
是你的第一个情侣;
是抚慰你长大的温室;
是我们多年后回想的第一座花房。
很多次回家看父母,盐城的城市建设我已经目瞪口呆,一点不认识。童年里的小学、少年的中学,都拆得面目全非,留给我的残留印象所剩无几。
盐城的南洋机场,还是国际机场,有次我从南京飞回盐城,25分钟时间,矿泉水还没来得及喝,飞机就落地了。
直到吃饭时候,吃到妈妈做的菜,我才发现,是味蕾带我回家了。舌尖上的故乡的味道,让我确信回家。
所以我很喜欢杭州一家餐厅,外婆家。菜做得还好,名字取得暖心。
其实就是这样,一道家乡菜,一条故乡新闻,一句老家方言,一声“我是你的老乡”,都会让我们亲切、感动、热泪盈眶。
很多外国人不理解中国人的“乡土情怀”“同乡之谊”,这些不需要理解,因为这些情愫,如土壤、空气、水一样不可或缺,她根植在每一个异乡人的血液里,不可分离。
盐城人喜欢吃红烧肉圆、藕粉圆子、清汤鱼圆,这种最朴素的土菜,体现了追求富足、全家团圆。
盐城人喜欢抱团又不世故,因为他们懂得努力的重要,也理解分离的来临——聚是缘分,散是必然。
盐城人喜欢江南风物,因为基因中本来就沉淀着“南方人”的因子,追求更美好更宽广的平台,要去努力和奋斗。
盐城人喜欢脚踏实地、沉默做事,因为他们懂得“接受你不能改变的,改变你可以改变的”。
在盐城,有一种奇花,属于江苏三大奇花——盐城枯枝牡丹。
传说,那是不满武则天女皇令,拒绝迎合的君子牡丹,后来被贬出洛阳,辗转在盐城落地生根。
天下牡丹众多,每年春至谷雨时节,花开时节动全城。
盐城枯枝牡丹,不仅春天如期开放,在冬天,她也不畏严寒,雪中怒放。全株无叶,枯枝牡丹,娇艳无比,令人感叹,称为天下奇花。
其实,盐城人的性格,很像枯枝牡丹。
在贫瘠的土地上,耐受力强。
春风化雨,一派欣欣向荣,不输旁人;
寒夜冷窗,也能坚强坚守,伺机绽放。
最后还是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来结束这篇散文吧——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金牌导游
盐城资深文旅人 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