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唯有精准方能各显神通(11)

海拔4000多米的大山里,太阳落山就意味着天黑,此时随着养猪倌丹巴的口哨声,他放养的200多头藏香猪闻声“回家”。

体重不大、黑皮尖嘴的藏香猪因环保生态的特质,成为高端消费者的首选。

12年前,刚满20岁的丹巴体弱瘦小,不甘于在贫穷的山沟里像父辈一样过着贫穷的苦日子,前往成都“淘金”。干过保洁员、洗碗工、酒店门童、饭店服务员,又与朋友合伙经营酒吧……这些历练练就了丹巴多种生存技能。难能可贵的是,思想观念的改变让他认识到金饭碗就在故乡,只是这层观念的纸一直被“短见”阻隔着未捅破。

2016年1月,28岁的只有初中文化的丹巴做出决定,回到家乡,目的只有一个,“让家乡的特色藏香猪肉走上大都市餐桌,带乡亲们养藏香猪走富裕路。”

机会永远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打工期间他通过书本和网络储备了大量的生猪饲养、疫病防治等知识。2016年初丹巴注册挂牌了“乡城县索郎藏香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得到县农牧部门技术员的技术支持,271头藏香猪放养大山。

丹巴的老家是一个只有13户人的小村庄,为了带领村民致富,他主动上门从消毒、防疫、饲料搭配等方面,为村民讲解科学生态的藏香猪养殖法。2016年2月,除投资80万元建成两处集中养殖藏香猪基地外,丹巴还为13户群众无偿提供种猪169头,并提供养猪技术指导,待出栏时由公司统一收购销售,同时补充与出栏数量相等的种猪由农户循环养殖,使农户养殖藏猪数量维持在10头以上,条件允许的农户还可以多养。

藏香猪瘦肉率高、肌肉纤维细、营养价值高,需每天放养在野外,食用生态食物。针对这一习性,丹巴聘请了村里的7位村民为饲养员,租了19亩土地种植青稞、大麦、元根等作物作为藏香猪饲料。

“今年家里饲养的13头藏香猪可全部出栏,保守估计收入3万元以上,饲养员和管理庄稼的每月收入1500元,每天可以空出很多时间照顾家里,还学会了科学养猪。”在基地当饲养员的娘所拉章干起活来觉得有劲,因为家里有了一份稳定收入,很是感激。

谈及销售,丹巴说,眼下自己将主要精力放在藏香猪养殖上,销售通过代理和网店渠道进行,正着手实施藏香猪肉进入超市和私人定制,让更多的城里人吃上原生态藏香猪肉。目前两处基地的猪,不准备出栏,用作繁育扩大规模,力争用3年时间达到年出栏1000头,5年时间实现年盈利500万元,同时建成甘孜最大藏香猪养殖基地,让村民的养殖收入得到稳步增长。

谈及自己的目标和规划,丹巴有信心,但也觉得充满挑战,挑战之路有成功也有失败。

丹巴的语气里似乎透出某种对前景不明朗的不确定感。笔者认为,脱贫的最大获益,就是在国家帮助贫困户摆脱绝对贫困后,建卡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内生动力去图谋发展,这个过程必然充满荆棘,不可能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重要的是,内生动力的强大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相信脱贫攻坚之后的乡村振兴,脱贫不脱政策的国家支持会引导广大农牧民少走弯路。

见闻四:青德藏乡田园景区的大胆尝试。

2019年一位“猫”设计师在刚命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乡城青德藏乡田园景区,用他睿智的“猫眼”,寻找文旅融合的“香巴拉猫”,试图尝试康巴文创产品的另一条道路。

12月16日,绘制着以“猫”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在民宿皈院上架,测试市场反馈。不少游客纷纷在纪念品旁争相留影,“价格多少?”“啥时发售?”“哪里购买?”

包括次姆在内的几位皈院管家们,不厌其烦地回答客人的问题。

半月以来,以乡城本土猫咪为原型打造的八大类“香巴拉猫”品牌文创产品,一经亮相,皈院民宿二期咖啡厅成了游客必来的打卡地。

对于新出道的“香巴拉猫”如此引流,国内知名设计师创作人、视觉艺术家、Artlavie创始人,也是该IP及系列产品的设计师殷九龙并不感到意外,反而看好其在正式发布后成为销售“爆款”的可能性。

设计师殷九龙介绍:“我的初衷就是设计一款深具香巴拉本土属性的乡野家猫,同时,又不失审美、品质、潮流等国际化特质的去城市化品牌。”

从酝酿、构思、调研到创作、修改、打版,整整半年时间,殷九龙同设计团队深入藏乡田园的村村寨寨,数十次敲开农家的白藏房,遍访家家户户的厨房灶台,搜罗乡城与猫的不解之缘,收集当地“猫”的各类形象。同时积累所到之处建筑家具、生产资料、生活物资的材质、图案及用色。最终,“香巴拉猫”IP呼之欲出。殷九龙认为,“猫”在乡城,是守护者,是家庭成员。

“乡城人最喜欢的动物是猫。谁问答案都一样。”乡城县政协文教医卫群团委员会主任东灯介绍,在乡城传统的民居白藏房里,每家每户都把灶台装饰得图案精致、色彩丰富,但是不论如何变换,祈求人兴物丰的一面图腾之壁上,总是少不了“猫”的身影。而“猫”之所以能占据灶神图腾的一席之地,源自一个世代相袭的古老传说。原本乡城没有猫这种动物,后来鼠患成灾,先民遂远赴印度,求取灵猫庇佑。当时,久居温暖南亚、此番却要前往遥远寒冷雪域的灵猫提出三个条件:一需居于灶台旁可烤火,二需每天以牛奶奉养,三需当作家人一般对待。先民都一一应允。于是,灵猫来此,遏制鼠患。

在乡城,养猫、爱猫、敬猫的数百年传统沿袭至今,“猫”一直扮演着家园守护者、家庭成员的重要角色。那么究竟这款乡城“猫文化”与“潮品牌”联名的“香巴拉猫”IP及其系列文创产品彰显了怎样的魅力?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哪里?

殷九龙认为,一个介入乡村的好设计,既得有国际的品格、乡野的味道,更要有自己的腔调。他期待,未来“香巴拉猫”或能成为一个国际品牌,用它独特的、旺盛的生命力,链接这片“并不遥远的香巴拉”的旅游和资源、文化与艺术,成为乡城县依托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及条件之一。

现在,人们又多了一个猫在香巴拉乡城的理由:邂逅“香巴拉猫”。这不禁让人憧憬与香巴拉有关的梦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