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2)
1885年,美国柯达公司发明了胶卷,从此照片作为现代生活的记录者走入千家万户。然而在同时期的中国,照相仍是普通人难以奢望的事情。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相继从柯达、富士和德国的爱克发引进了成套的彩色胶卷生产线。短短10年后,中国就建成了7家胶卷工厂,成为世界上拥有胶卷企业最多的国家。
1956年,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投产。20年后,中国的汽车年产量为15万辆,轿车年产量为1000辆,千人汽车拥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千二百分之一。然而30多年后,中国汽车的销量和产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2009年,中国汽车的产量已经超过日本和美国的总和。
1857年,当非洲出现第一条铁路时,多数中国人尚不知铁路为何物。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并且修建了第一条横跨非洲大陆的铁路,这条4300公里长的中国援建非洲的铁路,将印度洋和大西洋连接了起来。
1985年12月29日,中国当时最高的大楼深圳国贸大厦竣工。这座166米高、53层的摩天建筑只用了37个月时间就建成了,“三天一层楼”造就了一个“深圳速度”的现代神话。邓小平曾说:“她是诞生‘神话’的地方,她的‘矗立’本身就是神话。”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美国政府将这次访问称为“波罗一号”,以此向700年前的马可·波罗致敬。1996年,基辛格再次来到北京,他对记者说:“据我所知,世界上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国家的年经济增长率达10,而且是连续20年不间断。然而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发生了。”
经过短短几十年发展,在“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几乎被人遗忘之时,现代化在中国已经变成现实。
一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在他的书中写道:“1978年以来中国人的生活已极大地改变了。……如今,多样的服装、大量的交通堵塞、生气勃勃的消费文化、卡拉OK酒吧和其他娱乐中心,以及似乎永远不会停止的现代化大厦的建筑都成了正常现象。……现在中国人的名片上通常都自豪地列有电话、传真、手机和电子邮件地址等信息,上网已经普及。中国广大的地区都可接收包括亚洲MTV以及国际体育、新闻和电影等卫星电视节目,所有这些都使中国人获得了生动的外部世界的形象。”
从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就开始踏上这条现代化之路。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坎坷而曲折,中国的“现代化”并非易事。
现代化并不等于现代性,现代不仅意味着机器和技术,也代表着观念和制度。用金耀基先生的说法,中国的现代化将会经过三个层次的变革:器物技能层次的现代化、制度层次的现代化、思想行动层次的现代化。这三个层次一个比一个艰难,思想的现代化是最难的,它涉及文化、价值体系和社会习俗等深层的东西。相比之下,物质的现代化是最容易的。
1977年,中断10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虽然1977年和1978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实际录取率只有5.8,但却和接下来的邓小平访美一起,拉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
邓小平访美使中国民众了解了现代生活方式,其作用甚至大于他对日本和东南亚的访问。中国电视上每天播出的新闻和邓小平访美期间制作的纪录片,展现了美国生活十分正面的形象——不仅是美国的工厂、交通和通讯,还有住着新式住宅、拥有各种现代家具和穿着时髦的美国家庭。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被呈现给中国人,让他们趋之若鹜。
对福特工厂的参观给邓小平留下了深刻印象,接待他的是亨利·福特的儿子——小福特。当时,邓小平也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该杂志所用的标题是“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当时中西之间的科技鸿沟给中国经济留下一个巨大的追赶空间,但谁也没有想到,中国的GDP会在十年内翻两番。后发的中国经过30年的追赶,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过程。
1851年,“日不落帝国”英国在海德公园水晶宫骄傲地宣布:“世界工厂在这里!”159年后,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行,这也是首届以现代“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
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各省间的水运交通,大部分又是极其便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容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就面积而言,中国的国内市场,也许并不小于全欧洲各国的市场。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余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如果这种国外贸易,有大部分由中国经营,则尤有这种结果。通过更广泛的航行,中国人自会学得外国所用各种机械的使用术与建造术,以及世界其他各国技术上、产业上其他改良。
很大程度上,亚当·斯密当年在《国富论》里对中国的设想,200多年后已经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