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政变(二)
在叙述两者的图谋前,必须先看一下皇帝和太上皇居住的环境,以及朝廷的地理位置。
在武则天时期,武后长期在东都(曾改称神都)洛阳执政,直到她死后,中宗才将朝廷搬回了西京长安。唐代的长安主要有三大宫殿群,分别称为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三个宫殿群又由于在京城的位置,分别称为西内、东内和南内。与前两者比起来,南内兴庆宫本来只是玄宗为藩王时的居所,规模较小,在政治上也不如前两者重要,这里先不提,先说前两个巨型宫殿群。
西内太极宫位于长安城的北面。作为京城的长安分成了三大区域,其中最外层的是正方形的京城,居住着三教九流。在京城的北墙之内,有一块区域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叫作宫城。宫城继承自隋朝的建制,就是太极宫。如果仔细分起来,太极宫又包括了三部分,分别是皇帝居住的太极宫(位于中间)、太子居住的东宫(位于东面)、容纳宫女和罪犯女眷的掖庭宫(位于西面)。
在太极宫的南面,是官员们办公的皇城,这里设立了中央政府的众多衙门机构,其大小也与太极宫相当。在皇城之南的京城其他区域,才是众多百姓居住的里坊。而京城之北(也是宫城之北),就是专属皇帝的广大禁苑,供皇帝游猎之用。
太极宫之所以称为西内,是相对于后来建设的大明宫而言的。太极宫是在京城的城墙之内,而大明宫则在城墙之外,处于城墙的北面偏东的位置,所以号称东内。
大明宫最早是唐太宗给自己的父亲太上皇李渊建立的宫殿,但李渊没有住进去就死了。之后这项建设工程长期搁置,到了高宗和武后时期才又重启建设。高宗由于患有风湿病,希望居住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所以选择了处于更高处的大明宫。因此东内大明宫逐渐取代了西内太极宫,成了皇帝居住和听朝的所在。
武则天统治后期,由于她长期居住在洛阳,西京的宫殿都处于空置状态。中宗回来后,没有选择父母居住的大明宫,而是迁回了原为正宫的太极宫。
睿宗将皇位禅让给玄宗之后,却并没有将权力完全放给玄宗,而是继续充当着最后的拍板人的角色。他依然占据了太极宫的主体部分,只是将太极宫建筑群东部的武德殿让给了皇帝,供玄宗居住和办公之用。
太上皇规定,皇帝每天都要在武德殿临朝处理政务,而每隔五天,太上皇就会在太极宫的正殿太极殿临朝。这事实上表明,帝国的大事依然是太上皇在正殿做决策,只有一般性事务,才在偏殿武德殿内由皇帝决定。
从武德殿前往太极殿,需要经过武德殿的正门武德门和一道偏门虔化门,李隆基虽然做了皇帝,但和帝国的最高权威之间还隔着这两道门。
在玄宗与太平公主的争斗中,双方都必须考虑宫廷的地理布局,才能利用自己手中的军事力量迅速消灭掉对方,取得干净利落的胜利。
首先看太平公主的策略。她的策略重心在两位党羽——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和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身上,这两人掌握着左右羽林军。玄宗继位之初的先天年间,在国都的北门外主要有四支军队,分别是左右万骑和左右羽林,号称北门四军,其中领导、掌握左右羽林的就是常元楷和李慈。
除了北门外的军队之外,在宫城以南还有一部分南衙军,这一部分军队可以由宰相窦怀贞调动。根据皇帝后来所言,太平公主是想趁初四这一天皇帝在武德殿上朝时,由常元楷和李慈从北面进入武德殿,将皇帝及其追随者一网打尽,而窦怀贞则从南面进入太极殿,控制太上皇,从而形成对朝廷的完全掌控。其核心策略在于从南北两方同时进入宫城,还必须抓住皇帝上朝的时机,让他的党羽无法逃脱。可皇帝是否会这样束手就擒呢?
既然太平公主主要依靠的是北门的左右羽林军,那么皇帝依赖的就是剩下的左右万骑了。左右万骑的指挥官号称龙武将军,而龙武将军王毛仲就是皇帝的死忠。要想以左右万骑对付左右羽林,那么重要的是必须先发制人。
初三,也就是传说中太平公主起事的前一天,皇帝开始行动了。这一天上朝时,皇帝命令王毛仲取来马厩里闲置的马匹,率领三百名士兵,从他居住的武德殿出发,通过他和太上皇住所之间的虔化门,到达太极殿。
太极殿是太上皇上朝和举行大典的所在,在宫殿的周围,还有一系列的建筑,这些建筑容纳了唐朝官僚机构中顶尖的那一部分。在太极殿以东,是门下省、弘文馆和史馆的所在,而在太极殿以西,则是中书省和舍人院。在更靠南的位置,是皇帝当作内库使用的东西左藏库。在宫城的正门承天门内,还有东西朝堂,是宰相们办公的地方。
王毛仲率领士兵首先到太极殿背后的北门,找到了两位羽林将军常元楷和李慈,出其不意将他们拿下,直接斩首,这就割断了太平公主与羽林军的联系,让她失去了北门军的指挥权。剩下的则是对付一群文官了。在解决掉羽林将领之后,王毛仲顺道突入了太极殿以西的内客省,将隶属中书省的两位官员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抓获。
到这时,太平公主最重要的羽翼还剩下四位宰相。宰相们办公的位置在承天门内的朝堂,王毛仲率领士兵向朝堂扑去。他们首先碰到了萧至忠和岑羲,将二人拿下直接砍了头。但是窦怀贞却没有立刻被找到,直到他们在附近的一条沟里发现了一具刚刚自缢的尸体,才确定这就是宰相窦怀贞最后的结局。愤怒的士兵们对他的尸体进行了鞭笞。
太平公主系的最后一位宰相崔湜并不在现场,因此没有被当场杀死。到后来他被抓住时,皇帝已经控制了局面,不想再多杀人了。崔湜在太平公主党羽中是最卖力的一个,皇帝却只判他流放到窦州。不过,由于公主的另一个党羽新兴王李晋在被杀之前出卖了崔湜,加之他勾结太平公主阴谋给皇帝下毒的事情传了出来,皇帝在他走到荆州的时候赐死了他。
在王毛仲率领士兵逐一消灭政敌时,作为宰相的郭元振也没有闲着。当政变发生时,太上皇在宫中听说发生了兵变,连忙跑到了宫城正门承天门的城楼上。由于唐朝宫廷发生政变过于密集,逃跑是老皇帝或者太上皇们都必须学会的本领。
太上皇之所以上城楼,是为了吸引南衙兵的注意。这就很可能让事情复杂化,而这时,就是掌握兵权的宰相郭元振出场的时机了。他连忙带上士兵,跟着太上皇来到了城楼上,向太上皇禀报皇帝正在锄奸,这么做一是为了让太上皇放心,不要反抗,二是避免太上皇召集南衙兵。
过了一会儿,处理完大事的皇帝亲自来到了城楼,劝父亲回去休息,不要担心。太上皇也明白该完结的事情都已经完结了,他的妹妹也保不住了,连忙顺势下了诏书,将事情归咎于已经死去的窦怀贞等人,并表示除了一小拨参与了谋乱的人之外,其余人等不予追究。
太平公主的党人中,被追究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还有薛稷、李晋等少数人。按照唐律,谋反是要牵连到家人的,但事实上,他们的家人受到了从轻发落。
另一位宰相陆象先虽然被看成是公主党的,但是在李隆基继位之前,太平公主谋求废掉李隆基,陆象先不仅不服从,反而据理力争。这件事让玄宗皇帝记忆犹新,表示“岁寒知松柏”,暂时继续让他当宰相。陆象先也利用自己宰相的职位挽救了不少人。
作为事件的主角之一,太平公主的命运又如何呢?
政变发生后,太平公主逃入了山里,但在皇帝的穷追猛打之下,三天后,她不得不出来投降。这一次,就连她的哥哥也无法帮助她了。就在政变的第二天,初四,太上皇宣布将一切权力让给自己的儿子,不再参与朝政,避居百福殿养老去了。玄宗皇帝从此完全掌握了军政大权。
失去了太上皇的保护,太平公主被赐死在家中。但对于公主,皇帝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仁慈,公主的儿子薛崇简因为劝说过母亲不要发动政变,不仅没有被处死,反而官复原职。
皇帝为了表明镇压太平公主的正当性,下令搜查公主府,从中搜出了大量的珍奇器玩,对于她掌握的牛羊马匹、山川土地也进行了清点,至于这些动产和不动产所产生的利息更是数年都还没有算清。
初六,皇帝登上承天门,宣布大赦天下,这也表明他最终掌握了权力。
历史上往往将这次政变当成开元盛世的开局。然而,经历过政变的唐朝人却并没有这么乐观。事实上,当时的人们很难把这件事当成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反而认为它只不过是唐朝无穷无尽的政变中最新的一个罢了。到政变发生时,唐朝这个建立不足一百年的王朝已经变得千疮百孔,在玄宗的祖母武后统治时期,这个王朝已经带上了衰老的特征,人们对它的信心并不强,反而见证了它不断地应付着一个又一个危机。武后的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时期,朝政更是混乱不堪,看不到希望。
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个新的小皇帝有能力扭转乾坤吗?
到底是走向盛世,还是走向衰亡,往往只是一念之间。更何况,唐朝本来就有内乱和斗争的传统,这已经导致了数次生死之局。在叙述唐玄宗的选择题之前,我们不妨看一看他接手的唐朝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只有这样,才更能看清楚唐玄宗时代的发展和它的不足。
唐朝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三大类:没有底线的内斗,不断挤压中央政府财政空间的北部边患,以及混乱不堪的财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