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诗人之死(一)

书名:盛世的崩塌本章字数:3371

上元二年,就在安史之乱结束前一年多,诗人王维去世了。王维晚年的日子过得相当平静,几乎没有再受到安史之乱的影响。至德二载,在他被从东都带回并虚惊一场之后,到了第二年春天他就复了官。他首先被授予太子中允,加集贤殿学士,在同一年又改授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秋天又官拜给事中。伪官事件对王维的影响,是他把自己的辋川别业布施给僧人,这里在他死后将变成寺庙,但在他活着的时候,依然归他享用。到了上元元年,他转为尚书右丞。第二年春天,由于他的弟弟王缙被授予了蜀州刺史,王维嫌弟弟做官去得太远,于是上表皇帝,请求以自己的职位换取把弟弟调回京城。皇帝并没有收回他的官职,但也把他弟弟调了回来。

王维晚年的交往圈子不大,除了他终生的道友裴迪之外,另一个交往对象是严武。严武也是世家出身,以门荫授官。和高适一样,严武也担任过哥舒翰的判官,后来得到了侍御史的职务。安史之乱爆发后,由于他跟对了人,到灵武去找肃宗,因此一路高升。至德二载,严武得到了京兆少尹的官职,当时他只有三十二岁。严武在京师交游甚广,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维、杜甫和岑参。

严武性格刚烈残忍,但对诗人却有着非同寻常的耐心。在京师,王维晚年与严武以诗应答,好不热闹。上元二年春,严武官封河南尹,又来与王维道别,他可能是王维最后的访客之一。到了当年七月,王维去世了。他的弟弟王缙检点哥哥的诗文,发现开元之前的诗稿留下的很多,但天宝之后的连十分之一存世的都没有。

事实上,不管有没有安史之乱,王维早已经功成名就。与李白相比,他也更加有优势,因为除了是著名诗人之外,他还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和音乐家之一。即便日后李杜的名声日隆,但王维依然是唐代排名前五的诗人,足以与白居易一争高下。他是一个属于和平与宁静的人,世间的纷纭是与他无关的,他只是不小心坠入凡尘罢了。

王维死后仅仅一年,盛唐时代诗人两大高峰中的一个——李白,也去世了。

李白在流放夜郎被赦免之后,他的巅峰时期也早已过去。他也是一位盛世诗人,不管是否有安史之乱,他都会成为唐代诗人中最耀眼的那一颗星。安史之乱添加了另一颗耀眼的星星(杜甫),他的光芒甚至盖过了王维,却丝毫无损于太白之星。

在李白流放遇赦前,他在洞庭湖一带遇到了前中书舍人贾至。贾至曾经在长安与王维、杜甫、岑参等人唱和,但自从杜甫倒霉后,贾至也倒了霉,被外放汝州刺史,后来又贬为岳州司马,于是遇到了李白。李白被赦免后,又回到了岳州,再次遇到了贾至,两人诗酒应答,成了李白晚年少有的佳话。

之后李白一直在南方游荡,他去过江宁(金陵)、宣城、历阳、当涂等地。战争在继续,他除了鼓励一下遇到的将领之外,已经是一个彻底的局外人。到了宝应元年,他的从叔李阳冰担任了当涂令,李白前往投靠。在当涂,李白由于饮酒过度去世。人们传说,他死前所作的《临终歌》概括了他的一生: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在唐代的诗人中,高适和李白处于仕途的两个极端。李白自始至终为一介平民,即便与皇帝亲近了一段,但由于不甘心当一个政治宠物,很快就离开了,连一官半职都没有捞到。但到了近五十岁还一无所有的高适,却突然成了高级官僚,这与李白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不要以为高适成了高级官僚,就得以自在了。事实上,他的位置极端不稳固。在李白向他发出求救信的那一年,也就是至德二载,表面上看高适担任了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但他感到危机重重。就在当年年底,他写下了一首诗,暗喻那些想整他的人不要那么心急。

高适的感觉是正确的,到了第二年,高适就被皇帝贬为太子少詹事。其原因是宦官李辅国认为高适太敢说话,担心坏了自己的事。高适的贬官也反映了安史之乱造成的一个严重的后果:经过这次战争,皇帝从此再也不需要那些贤相和直臣了,他需要的只是三类人:一是亲近的太监,二是李泌这样的纵横家,三是理财专家。不管是张镐还是高适,都不符合皇帝的胃口。

高适回京的途中,特别去了他生活半生的睢阳,去祭奠为唐王朝做出了极大贡献的张巡和许远。回京后,他与杜甫依然保持着联系。

但是,高适在京的时间并不长,这牵扯到四川地区的局势。在安史之乱前,四川属于剑南节度使的辖区,自从太上皇从四川回到长安之后,皇帝为了防止四川地区出事,将剑南节度使辖区分成了东西两部分,分属东川节度使和西川节度使。这本意是为了防止叛乱,另一个借口是防止吐蕃的入侵,但这种做法却让四川进入小叛乱和入侵不断的阶段,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乾元二年,高适被外派担任彭州刺史,不料在赴职的路上,竟然遭到了乱兵的劫掠。到任后,他上疏将两节度重新合并起来,却并没有受到重视。高适到达彭州时,杜甫也刚刚在成都安顿下来,于是两人恢复了联系。

上元二年,梓州副使段子璋起兵反叛,杀死了虢王李巨,并将他的上级东川节度使李奂打败,李奂逃到了成都。高适率领州内的士兵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在成都会合,击败了段子璋。这件事之后不久,杜甫和高适的一位熟人严武就担任了西川节度使,但很快,严武被召回了长安,继任者就是高适。

这是高适一生中另一次高光时刻,但是这个时刻依然很短暂。第二年代宗皇帝即位。高适在这一年击败了四川地区这一轮最后一个反叛者剑南兵马使徐知道。由于杜甫在战乱时选择了避难梓州,他们又分开了。

高适的地位本来应该是稳固的。但不久,他就由于与吐蕃打仗无功,还损失了松、维二州和云山城,被皇帝召回了。取代他的又是严武。此时,皇帝再次将东、西川合为一道,称为剑南道,严武成了统一的剑南道的节度使。杜甫再次回到了成都,但再也没有见到高适。

高适回到长安后第二年即永泰元年就去世了。他死时获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也算是盛唐诗人中少有的文武双全之人。但他的诗歌大都是在没有闻达时写成的,到安史之乱后他更深入地参与政治时,已经很少写诗了,他成功地从诗人转变成了政治家。

乾元元年,皇帝回到长安后,岑参与杜甫、王维、贾至等人在长安互相唱和,好不热闹。但随后杜甫离去,贾至也被贬为岳州司马。岑参在第二年升任起居舍人。但不幸恰逢宦官李辅国专政的高峰时期,李辅国看不惯这些不听话的文臣,于是在出任起居舍人仅仅一个月后,岑参就被外放为虢州长史,离开了长安。

他在虢州极不适应,直到三年后才找到机会来到潼关担任节度判官,之后跟随着雍王李适(后来的德宗)进入东都洛阳,这时也恰逢安史之乱结束。

后来,岑参在长安又待了两年。永泰元年,四川再次发生了变乱。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了,继任的是一位叫作郭英乂的将领。严武虽然刚愎自用,却能压得住蜀地的豪强,郭英乂比严武更加蛮横、无所忌惮,到任后首先杀死了大将王崇俊,接着一系列的倒行逆施终于逼反了西山兵马使崔旰,崔旰从西山率领麾下五千余众袭击了成都,将郭英乂击败。郭英乂逃往简州,后又逃往他处,终被普州刺史韩澄杀死。

这次事件导致四川再一次陷入了战乱。杜甫在严武主政四川时住在成都,此时也离开了成都,去往云安。

这件事对岑参也是有影响的,这一年十一月,他被任命为嘉州刺史,但随着四川大乱,岑参滞留在梁州。第二年,朝廷任命宰相杜鸿渐担任山南、剑南等道的副元帅,入蜀平乱。杜鸿渐到任,崔旰刚刚又打了一个胜仗,将山南西道节度使兼剑南东川节度使张献诚击败。杜鸿渐不得不采取了怀柔的做法,要求朝廷不要惩罚崔旰,而是给他封官,于是在他的姑息之下,四川暂时获得了和平。崔旰被赐名为崔宁,之后担任过西川节度使,并在北方和西方边境长期为将,保卫了唐朝的边疆安全,直到唐德宗时期被权相卢杞害死。

岑参此时已经进入杜鸿渐的幕府,职衔为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大历二年他再次赴任嘉州。到了大历三年六月他离职时,四川又发生了叛乱。原来,担任了节度使的崔宁到长安述职去了,泸州刺史杨子琳乘机袭击了成都,却被崔宁的妾任氏招募的几千人击败。杨子琳的军队溃散后,来到了四川东部,阻断了岑参的归途。大历四年底,岑参死在成都。

岑参在成都度过最后的岁月时,杜甫却在东向逃难的途中,他们虽然都在四川,却由于战乱的原因错过了见面的机会。见识过盛唐的诗人大都已经死去,只剩下杜甫还在苦苦挣扎。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他依然在逃难,因为四川乃至全国各地都已经进入了不稳定时期,即便大的战争已经结束,但小的战乱却不可能避免了。杜甫的一生仿佛注定要见证唐代的繁华和离乱,仿佛只有这样,他才能记录下中国伟大的盛世的崩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