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经济发展与外债

决定新兴国家命运的终极问题依然是发展,如何调动起社会资源来发展经济呢?由于新兴国家的资金普遍不足,于是要想加速发展,就必须借助于借债和外来投资。

对于外债和外来投资,现代的中国人已经懂得它是一件好事,意味着外来资金将本地资源活化,从而产生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对于借债的一方而言,虽然需要偿还利息,但是在还完利息之后,往往赚的钱还是有剩余的,这部分剩下的钱就是自己留下的发展基金。

然而,对于世界上许多国家而言,外债和外国投资却是噩梦一般的经历。先不说1997年的东南亚危机,在更早的19世纪,埃及就曾经因为外债而丧失了主权。自从拿破仑战争之后,埃及一直被当作独立于西方的准主权国家,但不幸的是,国王在现代化过程中,向西方借了大量的外债,到最后由于偿还不上,不得不进行债务重组。现代国家的债务重组是与丧失信用这种软性惩罚相联系的,但在一百多年前,债务重组却意味着必须将属于国家内部事务的关税或者其他收入直接交给外国人管理,从而丧失了主权。埃及就是这样成了英国的被保护国。

与此同时,外来投资也同样是带有强迫性的。伊朗由于接受了英国人投资,其大部分石油资源在“二战”后被英国人控制,以至于英国海军可以以极低的价格获取伊朗石油,但伊朗本国人却不可以。与此同时,由于英国人掌握了公司的管理权,大部分利润也不会落入伊朗政府手中。这种极不公平却必须持续几十年的股权体系,使得伊朗铤而走险,却又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中国改革开放借取的外债,与埃及、伊朗的外债模式,以及更多的亚非国家的模式是不同的。其最终的秘密在于:借债完成的投资收益是否能够覆盖借债成本,以及投资的收益能否外溢到所在国。

事实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借债是被浪费掉的。以埃及的借债为例,大部分的资金没有转化为再生产,而是变成了国王的奢侈消费。在非洲,由于领导人拥有主导经济建设的权力,借来的债务大都变成了恢弘却无用的大工程,而不是由民间经济自主决定资金的流向。到底是政府主导借债行为,还是民间决定资金去向,决定了借债的成败。

而在投资中,投资是流向工农业等能够带来持续效益的部门,还是仅仅流向石油等资源型企业,这一点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性问题。事实上,现在许多亚非拉国家,依然是靠纯粹的自然资源换取外汇,这样的模式不仅无法带来效益,反而由于剥夺了穷人对资源的接触,可能制造出更大的不公平。

在本书的第六章中,还探讨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特有的现象,比如工农业的剪刀差,以及援助问题,事实上,由于援助的资金没有流向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工农业,许多援助注定要被浪费。

一旦资金无法持续,社会的矛盾集中爆发,就到了下一个阶段,也是最糟糕的阶段: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