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西方遗弃的国家
鸡街的扎希尔老人认为,阿富汗是一出被人陷害的悲剧,而阿富汗人民是无辜的。之所以说阿富汗人无辜,是因为他们是想选择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但西方却主动拒绝了它。
前面已经提到,除了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国家能否改革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整个国际上对这个国家是否友好。最典型的例子是“一战”之前的德国和“二战”之前的日本,它们都基本上完成了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但在改革过程中,两国都变得野心勃勃,不惜与世界对抗,最终导致了战争,毁掉了改革成果。
除了德国、日本这样的强势国家之外,还有许多更弱小的国家也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通过国际关系的窄门,从而失去了机会。有的问题出在这些国家本身,有的问题并不在于国家内部,而是国际环境本来就恶劣。阿富汗恰好就属于后面的一类。
人们常常说,阿富汗倒向苏联,是它步入乱局的开始,但人们很少提到,它是被西方强行推入苏联怀抱的。在此之前,阿富汗的改革都是以西方为蓝本,不管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世俗化上,都是如此。
那么,阿富汗又是怎样被西方遗弃的呢?这和它的一个邻国有关。
阿富汗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在19世纪,国际政治的主旋律是大英帝国与俄国的大博弈。在这时,阿富汗作为一堵墙隔开了两大势力,它虽然保持了独立性,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大的代价莫过于英国人将它东面的土地占去了不少,并入了当时的英印帝国,这些土地上住着阿富汗的主流民族普什图人,他们愿意留在阿富汗,却被迫并入了英属印度。
此外,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的南部,有着大片的沙漠地带,本来是无主之地。英国人占据印度之前,阿富汗和印度的本土政权都对这些沙漠不感兴趣,也没有占领。但英国人到来后,却把这些沙漠都占领了。英国人撤退后,这些无人地带都留给了后续国家巴基斯坦。随着海洋时代的到来,阿富汗人却发现,那些沙漠本来可以让他们直通海洋,但现在,他们变成了内陆国家,一个出海口都没有了。
到了20世纪下半叶,英俄大博弈已经不存在了,世界潮流变成了美苏争霸,作为小国的阿富汗,政策只能是在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夹缝中继续寻找平衡。
它的内部有两个党派,分别以国王的叔叔哈西姆汗和堂兄达乌德为代表,前一党提倡向西方靠拢,后一党想在美苏之间保持平衡。国王也在这两派中维持着微弱的平衡,不想让国家完全堕入其中一方的主张。
然而,这种平衡却在另一个问题上撞得粉碎,这个问题就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决定让印度和巴基斯坦完全独立,而英国当初从阿富汗挖去的普什图人的土地如何归属,就成了阿富汗关注的焦点。按照阿富汗的要求,既然协议是与英国签署的,英国人撤走后,这些土地应该归还阿富汗,但英国人却把它们划给了巴基斯坦。
更致命的是出海口问题,英国人撤走后,阿富汗必须借道巴基斯坦,从那个属于巴基斯坦的港口城市卡拉奇才能进入海洋。
当双方因为边境问题发生了长期的冲突后,巴基斯坦就用出海口问题威胁阿富汗,最初是限制,直至完全断绝了阿富汗的出海通道。
在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所有的西方大国都没有站在阿富汗一方。英国曾经是巴基斯坦宗主国,而巴基斯坦也是当时美国反苏的重要合作伙伴,美国人不会因为偏远无用的阿富汗而去得罪这个伙伴。
阿富汗突然发现,哪怕它想靠近西方,却被西方自动疏远了。它想发展经济,但西方不肯帮它。它想进行世俗化,西方也不感兴趣。这个几乎被遗忘的国家被扔进了不起眼的角落自生自灭,没人理睬。
就这样,与其说是苏联控制了阿富汗,不如说是西方将它推向了苏联。
1950年,这时巴基斯坦出海口还没有对阿富汗完全断绝,但双方已经冲突不断,为了获得稳定的转运通道,阿富汗与苏联签署了贸易协定,苏联让阿富汗借道中亚的加盟共和国,出口羊毛、棉花等农业品,换取石油等工业品。靠着苏联的帮助,阿富汗才寻找到了救命稻草,维系着与外界脆弱的联系。
但即便如此,阿富汗人仍然不打算完全投入东方的怀抱。对于阿富汗人来说,东方并不是它的首选,另一种恐怖的记忆一直萦绕在人们心中。鸡街的扎希尔老人就听他的父母不停地回忆20世纪30年代苏联大清洗时期,从北方的边境跑来了大量的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和塔吉克人。
那一代的老人们谈起北方的邻居(苏联),总是庆幸它占领中亚后就止步了,没有继续前进入侵阿富汗。到了21世纪的现在,所有的阿富汗人都带着羡慕的目光看待邻居乌兹别克斯坦。
不过,老一代人的记忆,让阿富汗不可能对北方邻居有充分的信任,国王和他的首相们仍然试图在世界秩序中维持平衡,不倒向任何一方。
但情况却在改变,那就是阿富汗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