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国家的对比(二)
肯尼亚如同一个现代潮流中颠簸的传统之舟,没有规划,没有助推,掌舵人不仅无力掌控,还要监守自盗。但这个小舟却因为保持了政权的稳定性,躲过了更大的灾难,跟随着潮流漂到了现在。
莫伊虽然也曾经镇压甚至暗杀反对派,但肯尼亚的反对派仍一直存在。1992年,当人们再也不愿意忍受莫伊的独裁和政治高压,开始反抗时,莫伊表现出了强硬的姿态。但随后,国内发生了小规模骚乱,国际社会对莫伊政权进行制裁,取消了对肯尼亚政府的援助。
作为非洲外向型经济代表的肯尼亚一遭受制裁,莫伊就受不了了,立刻屈服。于是,肯尼亚修改了宪法,将多党制引回了政治之中。肯尼亚总统一直是没有任期限制的,现在这个漏洞被堵上了,最多两届。宪法修改不能追溯既往,所以莫伊还可以连任两届。
肯尼亚的政治稳定表现在,即便人们对莫伊很不满,即便人们知道他作了弊,但人们并不是考虑立刻暴力推翻他,而是将精力集中在10年后,并认真准备10年后的大选。从这一点看,肯雅塔时期建立的对宪法的尊重已经保留了下来,人们学会了在宪法之下做事情。
2002年,莫伊在徒然挣扎之后,不得不怆然下台。反对派领袖基巴基在竞选时差点遭到暗杀,在车祸中受了伤,他竞选获胜后,就坐着轮椅参加了就职仪式。内罗毕人山人海欢呼莫伊下台。
肯尼亚人民并没有形成秋后算账的传统。莫伊下台后,不仅没有被追究,还时常出席一些政治性活动。由于他对政治和国际形势都熟悉,他还被任命担任过苏丹的和平特使。肯尼亚社会被每一个强人打下了烙印,但不管是好是坏,它都带着这些烙印继续前行,而不是试图将它们擦去。
基巴基以反腐的口号上台,但在他还没有任完第一个任期,人们已经知道,依靠他不可能完成反腐的任务。在肯尼亚大酱缸之中,新来者首先必须学会贪污,捞够了钱,才能顺利地执政。政客们上台已经形成了一个术语,叫“轮到我们吃饭了”,这也成了一本畅销书的名字。
由于基巴基过于不受欢迎,2007年的第二任选举中,他在充满争议的选举中勉强获胜。到底他是否真的当选已经不重要,这成了骚乱的契机,在肯尼亚充满了混乱的历史中又加上了一笔,这次骚乱造成了上千人的死亡。骚乱的结果是基巴基不得不做出让步,在分权协议中,让他的对手奥丁加担任了总理一职。
肯尼亚的政客们熟练地控制着制度平衡,不让这座大厦倒塌,但又获取各自的利益。至于肯尼亚的社会,在骚乱之后,虽然裂痕加大,却仍保持着足够的稳定。
肯尼亚代表了稳定的一翼,但那些采取过计划经济和大政府的国家又怎么才能走出来呢?
当第一代领导人让人们失望之后,国民们开始指望第二代领导人。但第二代领导人的表现却让人们大吃一惊。非洲和亚洲等地的第二代领导人有不少选择了独裁,以对抗第一代领导人。
以恩克鲁玛之后的加纳为例,恩克鲁玛倒台后,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加纳经历了两次军政府时期和两次共和国时期,一共七位总统如走马灯一般匆匆走过。如果要总结加纳这段时间的走向,可以归结为一代不如一代。恩克鲁玛虽然不懂得治理,却怀有很深的理想色彩。推翻他的是安克拉中将,中将建立了第一军政府,他本人还算正直,也不失理想色彩,却同样无法控制无孔不入的腐败问题。在一次受贿丑闻中,安克拉怆然下台,将位置留给了阿福里法准将。
阿福里法也不是个恋权的人,意识到无法利用军人统治来发展加纳,必须还政于民选政府。于是,在他的张罗下,加纳第二共和国仓促出台,阿福里法在经过了短暂的过渡期后,将政权让出。
但第二共和国只存在了三年时间,就遭遇了连环军事政变。1972年,阿昌庞将军推翻了第二共和国,加纳进入了第二次军政府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这时,独立之后所有的理想色彩都已经褪尽,参与政权就是为了利益。
阿昌庞执政五年后,再次被推翻,政变的是阿库佛中将,但阿库佛的位子还没有坐稳,就又遭遇了连环政变,将他推翻的是罗林斯空军上尉。
我们可以以恩克鲁玛和罗林斯为界,将加纳领导人分成三代,其中恩克鲁玛是第一代,这一代人有理想,相信自己的力量,却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和平。第二代领导人没有第一代领袖的理想主义,又由于是在殖民地时期长大的,缺乏必要的教育,他们许多都是军人,依靠政变上台。他们最大的诉求是保持权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只能依靠本能,建立起一个个的政治怪物。
在加纳,恩克鲁玛之后、罗林斯之前的历代领导人都可以归结为第二代。到了罗林斯,开始思考加纳的问题,他试图将前面的历史做一个结束,再开启一段新的历史。
作结的方式也很特殊,1979年6月,罗林斯把能够找到的三位前总统都抓了起来,分别是阿福里法、阿昌庞和阿库佛,又抓了五位军方的高级将领。这八人在经历了死刑判决后,被枪决。
清算了上一代之后,罗林斯试图恢复加纳的秩序,再次开始了建立民选共和国的尝试。在他的安排下,加纳第三共和国匆忙登场,并有了一位民选的总统李曼。但他也是第三共和国的唯一的总统,这个共和国存在的时间比第二共和国更短,到了1981年,罗林斯再次发动兵变,推翻了亲手建立的第三共和国,开始了另一次军政时期。
但幸运的是,作为第三代领导人的罗林斯并非是一个迷恋权力的人,此时经过了诸多的混乱,加纳更多的人都在思考怎样帮助它走出混乱。
在罗林斯执政的前两年,加纳的经济继续向着恶化走去。为了控制腐败,罗林斯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手段对付官僚,但随即社会又由于他的严厉,反而更加失控了。从恩克鲁玛开始,加纳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制度,推崇政府控制下发展大企业、大工程。这些企业没有给社会带来效益,反而侵蚀了大量的社会福利,造成了腐败和贫穷。罗林斯反腐时,随着政府对官僚和企业的控制力加强,许多人不敢做事,经济更加瘫痪了。
经过反思,罗林斯认定,问题的根源出在了加纳采取的国有经济制度,正是这种制度消耗了加纳的经济活力,给了政府官员过多的控制权,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从1983年,加纳开始了一次不声不响的经济革命,在大力引进海外援助的同时,接受海外的监督,进行经济私有化、行政透明化、取消补贴和价格管制。加纳在经过了恩克鲁玛、军政府折腾了20年后,终于又找到了经济发展之路。随着自由市场的恢复,加纳也成了西非发展最快的国家。
到了1992年,加纳的社会已经足够稳定,可以举行一次多党制的大选了。罗林斯开始重新制定宪法,这已经是加纳的第四部宪法。根据宪法规定,加纳实行多党制民主制,总统一任四年,最多只能任两届。罗林斯作为总统候选人参与了选举,成了加纳新的民选总统。
2001年,罗林斯两届任满,他挥手离去。他指定的政治接班人并没有能够接班,而是败给了反对派,加纳完成了第一次政党轮替。
与加纳一样,许多国家也经历了三代领导人的轮替,才最终步入较为平坦的阶段。如果说第一代领导人是靠激情来引导民众,如果说第二代领导人大都是既没有理想也没有能力的“独裁者”,那么第三代领导人确实展现了不同一般的独特性。
第三代领导人大都经过了正规的教育,许多人是大学生。他们有了足够的政治学知识储备,知道选举和民主的重要,也明白发展经济必须依靠民间而不仅仅是政府计划。
比如,乌干达曾经在第二代领导人阿明手中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但到了第三代穆塞韦尼手中时,他将乌干达带入了发展的轨道。乌干达的邻国卢旺达更是在经过了大屠杀后,在新一代领导人卡加梅的手中获得了稳定和发展。
在新兴国家中,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一直是两个最重要的议题,有的国家能够实现暂时的经济发展,却由于政治上的独裁,无法过渡到民选阶段,从而回归了混乱和经济失速。能够像加纳这样,经过了混乱,回归到民主制和发展的轨道上,是极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