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千秋女人花(2)
这时的李清照已经历了大苦大难,有了一种特别的能量,具备了万事泰定的技法,吞吐自如,旁人是看不出她淡然一笑背后所藏匿的汹涌澎湃的。
李清照笔下的银杏:玉骨冰肌未肯枯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李清照《瑞鹧鸪·双银杏》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借物咏情,借双银杏之被采,离开母体,来表达自己与丈夫赵明诚在战乱中背井离乡,流落于江湖,却心心相印、忠贞不屈的情怀。
双银杏,就是并蒂而生的银杏。论风度气韵、形象仪态,银杏算不上高贵华丽,然而,和它相比,就算是酒樽前耀眼的柑橘都稍嫌逊色、甘拜下风了。离开树枝流落于江湖的双银杏,无人怜惜,却依旧玉洁冰清,坚守自我,不肯枯萎。词中“玉肌冰骨”指忠贞的品格、高洁的志向;“未肯枯”表示不放弃理想、不屈服于乱世的文人风骨。
接着她又写道:是谁摘下了这并蒂连枝的银杏?这两颗银杏虽被摘下,却连在一起,相依相偎,亲密无间。这也和易安居士眼前的情况有些相似——两个有情人被迫离开了家乡,但好在能相互依偎。
结尾句“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使用了“谐音”,“新”字的谐音是“心”,表示夫妻同心。易安居士亲手掰开这并蒂的银杏,与夫君分享,一人一颗,情意甚浓,吟颂它的甘美清新,彼此将滋味与情意珍藏在心间。
这一首《瑞鹧鸪·双银杏》大约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当她历经流离转徙来到江宁与赵明诚相聚,必定需要一段时间来平静内心的波澜。在来到江宁之前,她独自颠簸,历经艰辛,加之当年赵明诚重返仕途在莱州任知州时,亦曾一度因为李清照没有为他诞育子女,而蓄养侍妾歌姬冷淡疏离她。
李清照笔下的白菊:恨萧萧无情风雨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人生惆怅如长梦,秋风黄花终归醒,年华似水,心如素简,人淡如菊。李清照这首词是《漱玉词》中最长的一首慢词。黄叶纷飞的季节,白菊开花了,素白的花丝在微寒的空气里轻轻摆动,让人忧伤的夜晚又一次降临,伴着淅淅沥沥的秋雨。
寒秋,帘幕低垂,疾风骤雨。她担心庭院中的丛丛白菊花会被潇潇风雨无情摧损。可早上醒来,看到遭到风雨摧残后的白菊依然美好,李清照心动了,她铺开纸张带着意气一口气写下一首长长的词。这首词一改往日恬淡的风格,众多的历史典故在她胸中化为种种具象事物,信手拈来,随意挥洒。
白菊化为一位绝代佳人,既不像唐时的杨贵妃醉酒后的绯红脸庞,回头一笑百媚生,也不像东汉权臣梁冀之妻、色美而善作妖态的孙寿描成纤细弯曲的愁眉,丰姿媚人;而贾充女儿私赠情人韩寿的奇香异馨,还有徐娘半面妆上所涂抹的白粉,更不能与白菊相比。细细看来,屈原和陶渊明那孤傲高洁的品性正与白菊相宜。微风吹起,白菊的清香蕴藉,丝毫不亚于淡雅的酴醾。秋天将尽,白菊越发显得雪清玉瘦,似向人流露出它对人间的无限依恋。你看它似忧愁凝聚,犹如郑交甫在汉皋遗落多情仙子所赠的玉佩;似洒下一掬清泪,如班婕妤被汉成帝冷落而在团扇上挥翰题诗。白菊享受过明月清风的日子,也经受了浓雾秋雨的时刻,是老天偏要让这白菊在日益憔悴中瘦损芳姿呵,我纵然怜惜她的姿容和高洁,但不知此后它还能在人间留下多少时候。唉!只要这白菊还风姿犹存,又何须再去追忆那泽畔行吟的高风和东篱菊花的情怀呢?她是屈子所餐、陶潜所采: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渊明《饮酒》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细赏此花,如对隐逸高士,香淡风微,清芬酝藉,不减于酴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