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

书名:诗词里的中国:李清照词传本章字数:2457

正值高宗建炎二年,赵明诚膺任江宁府军政最高长官,朝廷南迁后异常忙碌。以宋高宗赵构为首的妥协投降派借口时世危艰,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一味言和苟安。

他同众臣忙议苟和之事,只有少数直臣反对,外加有很多职位空缺,可忙坏了一帮势利小人,争勇斗狠的争夺战搞得朝廷上下不宁。什么国家社稷,什么收复失地,都不如那一顶乌纱帽重要。李清照对此十分不满,屡次写诗讽刺。此事见之于宋人庄绰的《鸡肋编》卷中的一段记载:“时赵明诚妻李氏清照,亦作诗以诋士大夫‘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又云:‘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后世皆当为口实矣!”

李清照是刚烈女子,但她也是智慧的,而智慧的女子内心的爱总是博大深刻的,对一草一木,乃至家国大事都是一样的关注,愿意为之倾付心力。在国难当头、奸人当道的时期,李清照心中的情感便无法只倾注在儿女私情上,她搁置了对风花雪月的兴致。她的眼里有太多的生与死,她是那样地关注那些流落受难的人们。

加之建炎年间外无良将、内有庸臣,她对南宋朝失望,对整个时代失望。

朝堂上的政治争夺战打得火热,朝堂外的草木却都铺上了一层薄薄的冷霜。月寒如水,万户萧索,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虚幻的自己和一座真实冷清的城。那座城是她生长的地方,有济南城纯澈的泉水,有汴京城大块大块的火烧云,有青州城水墨画一般错落有致的建筑,有莱州城虚无缥缈的蓬莱传说……每一处都留下过她的诗句和足迹,每一处都散落着她的朋友和风景。

宅邸里,仍旧有大批辛辛苦苦南运而来的文物,从其中随便挑出一件都有说不尽的来历。一件文物的历史就是无数个体生命的延续,它们的足迹也许遍布北方所有的大城,如今,那些城都没了,那些城丢失了,那些自己走过的、诗词里读过的城丢了,那是如何的感受?

每一个方块字都联结一片风景,一些城市,一些时代。在李清照四十多岁时,她的文字世界已经构建了数座雄伟壮阔的城池。可是,一场场战争,一次次流离失所的逃亡,使城墙少了很多块墙砖,庭院再也没有绿树,楼阁缺失了窗画。

愁苦在心中,于是她在庭院中斟上一杯淡酒,慢慢清饮,看菊花枯残,任红叶飘落。喝罢酒,再泡上自己最喜欢的小龙团茶,苦涩的茶味在嘴里漫开,想起了往日的时光。

靖康之难,宋徽宗、宋钦宗就这样被掳走,金人把大宋的太上皇、皇帝关进囚车,一路驱使。当囚车队伍路过黄河,他们看到天地枯黄、萧飒苍凉,会不会潸然落泪?

可是,他们是高宗的父亲、哥哥,为了皇位,难道真的可以置亲情于不顾吗?朝廷上很多人已经看透了高宗的心思,可李清照还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她写下了:“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

一天,李清照登上新亭时想起“新亭对泣”的故事,想起了王导。新亭是晋室南渡后,王公大臣常常登览聚会的地方。南朝时宋人刘义庆在《世说新语·言语》中记载:“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借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王导就是这段记述里以光复神州为念的王丞相。历史上曾有过相似的一幕,匈奴灭西晋,晋室南渡,王导与士大夫拥立元帝,在建康立东晋。渡江南来的士大夫们,每至风和日丽的日子便相邀到新亭赏花饮酒。一日,座中有人感叹道:“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正是物是人非,风景依旧而山河破碎,众人闻听皆相视流泪,唯有王导拍案而起,肃然曰:“我们大家应当共同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于作楚囚相对!?”刘琨与王导同时,晋室南渡后留在北方,意欲为晋室收复失地,《世说新语》中也有记载。李清照拿这两人入诗,显然是借古讽今,感叹本朝缺乏有志之士,不能慨然做北伐之举。

斯时,高宗任用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为宰辅,主战派李纲被罢免,在北方坚持抗金的宗泽也因黄潜善的暗中阻挠忧愤而死。朝廷中还有了迁都之议,要将都城由汴京迁往建康,有耿介之臣上奏说:“舍汴都而都金陵,是一举而掷中州之地以资于敌矣!”有坚持不肯附议迁都的,便遭到外放。高宗的心思日渐明显,偏安一隅的格局日渐成形,眼看着复国遥遥无期,故土难回,怎不愁煞人?

李清照本无意参与政治,但她多么希望现今懦弱苟安的朝廷中能出现一个王导那样力挽狂澜的人物,能有更多像刘琨那样闻鸡起舞收复失地的人。冰冷的吴江并不能让他们忘却对北风的依恋,每每想到北方寒风中的易水就会阵阵心寒。

本来这些诗句只保存在书房,但赵明诚把自己的诗文好友引来,诗句不胫而走,像一朵秘密之花悄悄在人心里开放。

终于,这些句子也被奸佞小人获得,很快就有传言说李清照以讥讽的诗句诋毁士大夫,暗指朝中眼下没有像东晋王导、刘琨那样力复神州的将相,致使被俘虏的皇上和太上皇被围困在天寒地冻的北方……流言越传越凶猛,很多权臣窃窃私语,认为诗文直接涉及高宗的保守苟和政策。

听到这些流言,赵明诚开始恐慌了。李清照的诗句是很有可能引起龙颜大怒的,他开始劝清照销毁诗作,缄口不言。李清照听着丈夫有些恐慌的陈述,只是微微一笑,目光转向了窗外枯萎的花朵和悠闲的秋云,就是那一瞥,似惊鸿一样优雅、洁净。

深秋的庭院里,她举起酒杯一人独饮,她很想像陶渊明一样,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生活。难道陶渊明真的就能超脱吗?李清照的眼神里充满了忧郁,因为通往远方的古道那样漫长,路旁的艾草都已枯黄。

他们,都丢失了故乡。

一切辗转流离都因靖康之变而起。靖康之变带来的耻辱不只是时代的,也是每一个人的灵魂里抹不去的腐朽的刺青。李清照的敏思注定要为她带来比常人更多的痛苦,这是她命里躲不掉的劫。

在抵达江宁之前,她所历经的磨难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尽述的,就好像她独自走过一座独木桥,脚下是万丈深渊,内心的惊惧、绝望以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壮只有她自己知道。

也正是经历、见证了再三的流离舛错,她内心积郁的情感在现世严酷凄绝的逼迫下沸腾起来。当南宋朝建立,短暂的安定生活对她来说如同暌违经年的爱人温热久违的拥吻,记忆里那一帧帧朴素温情的画面一再跳脱出她的意识,于是,她忍不住开始怀念旧国、旧家、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