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天下嚣嚣重归乱:楚汉争霸(一)

虽然刘邦先克咸阳,但对于项羽来说,手中有四十万大军,刘邦根本不是对手。

很快,刘邦部下又有司马曹无伤秘密派人,向项羽报告说:刘邦企图占据关中称王,抵抗诸侯大军。

盛怒之下,项羽怒吼:“明日一早大飨士卒,一举击灭刘邦!”

而后,就是鸿门宴了。

这个故事,中国人耳熟能详,中学课本也摘录详尽,笔者不再赘述。

项羽并非头脑简单之人,他之所以能够听族人项伯为刘邦辩解,最后放过对方,还是基于政治利益。毕竟,刘邦已经接受了极其苛刻的和谈条件,不仅把咸阳及关中地区移交给项羽,还把秦王嬴婴、秦朝官吏以及投降的秦国军队,全部交给项羽处理。

为了体现自己最大的诚意,刘邦还表示只领本部暂驻灞上,完全听从项羽统一调度。

自从反秦开始,项羽、刘邦一直同属一个阵营,同为楚军将士,二人也曾共同作战,拼死抗敌。昔日战友之情,也可能使项羽没有立刻对刘邦起杀心。

有了刘邦一方的隐忍屈服,有了项羽一方的宽仁大度,楚军内部终于没有发生血腥内讧,和平解决了问题。

全部大权在握之后,项羽指挥诸侯大军,从戏水鸿门开进秦帝国的都城咸阳。

入城之后,为了报复昔日暴秦统治,项羽马上下令处决了降王嬴婴,还把秦国的嬴姓宗族诛灭殆尽。接下来,项羽听任诸侯军队劫掠秦朝宫室内的金银财宝和宫女嫔妃,还派人四处放火,把巍峨壮丽的秦朝宫室全部烧毁。对此,史书上有这样的描写:“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项羽此行,后世之人多以“惨酷”二字加以形容。其实,坏城焚宫,当年秦国军队攻破六国之后,基本都是如此,不算什么特别特殊的举动。

当咸阳都城到处熊熊大火之际,有人规劝项羽,说关中阻山河四塞,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土地肥沃,完全可以以咸阳为首都雄霸天下。

这时候,眼见秦朝壮丽的宫室都被大火烧得残破不堪,稍稍后悔之余,项羽只得推搪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说者见项羽如此说,内心鄙之,过后就对人讲:“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沐猴者,猕猴也。给猕猴穿上人的冠带,没多久,猴子就会不耐烦而脱掉,用来比喻楚人项羽的本性躁暴。

项羽听说那个人背后说自己坏话,勃然大怒,让手下把那人抓起来,架火用大锅将其煮死。至于这位多嘴的倒霉蛋,有说姓蔡(《楚汉春秋》),有说姓韩(《汉书》)。

但这个倒霉蛋说的话,其实特别有道理:关中地区阻山带河,土地肥沃,既富且庶,四面险关,具有极好的战略地理位置。笔者揣测,项羽之所以不愿意在关中立足,倒不是他所说的富贵后非要穿上好衣服回到家乡显摆,而是他已经知道,自己不可能在关中和当地百姓安然相处了。

项羽刚刚在新安坑杀了二十多万秦军士卒,关中民意已失,宫室尽毁。这个地方,敌意四伏,对于项羽来说,不可能长久待下去。

那么,杀掉嬴婴,遍诛嬴氏,烧毁宫室,暴秦的都城已经残毁殆尽,作为楚国贵族和被秦国所灭六国贵族的领袖,项羽大仇已报,下一步,就是处理战后的分封问题。

如果依照战前的“怀王之约”,先入关中者当秦王,刘邦肯定应该被封为秦王。对于项羽来说,这又是不情愿之事——叔父项梁被杀后,自己请缨西向灭秦,被楚怀王拒绝,转而派刘邦领军西向。显然,在当时刘邦已经不是和自己一路;而刘邦捡了大便宜先行入关,又敢于闭关拒守,诸侯军之间差点血拼,这更让项羽对刘邦心存芥蒂。

鸿门宴后,双方表面和解,但对刘邦的忠诚度,项羽还是大存疑虑。

但是不让刘邦作秦王,也就意味着撕毁先前的“怀王之约”。

作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楚怀王熊心还在彭城。为此,项羽派出使节,试探性地向楚怀王询问灭秦之后该如何分配天下的事情。其实,他是借此试探楚怀王的志向和意向。

岂料,楚怀王熊心派人带来两个字:“如约!”

也就是说,楚怀王明白无误地告诉项羽,应该按照从前约定,先入关者为秦王。

项梁死后,楚怀王一直想摆脱项氏家族的控制,所以,他用刘邦、任宋义,削夺项羽的兵权。项羽杀掉宋义,而后带诸侯军大破秦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项氏家族的权威,已经牢牢树立。此时此刻,项羽派人来试探自己,如果再往后退,楚怀王自己的威信肯定全失。

如果刘邦为秦王,楚怀王或许还能在关中地区有个同盟军,双方遥相呼应,能给项氏家族以极大的牵制。

得知楚怀王的态度之后,项羽愠怒。

项羽深知,怀王熊心在叔父死后,从来没有真正信任过自己。君臣之间,已经产生了不可弥合的裂隙。如果承认“怀王之约”,那就不仅仅意味着刘邦统宰关中,还意味着七国王族旧势力的崛起。那样一来,楚怀王熊心肯定会成为真正的天下共主,而赵王赵歇、齐王田巿、魏王魏豹、韩王韩成、燕王韩广以及秦王刘邦等人,各自成国。而自己,还有那帮几年来和自己并肩战斗、浴血奋战的老部下们,只能在旧六国系统内混饭吃了,看着别人的眼色行事,窝窝囊囊活着。这种情况,别说是项羽,换了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让它发生!

为此,项羽咬定牙关,出于争强好胜的本性,准备自己来决定天下新秩序了。按照论功行赏原则,项羽开始重新宰割天下。

项羽先给了楚怀王熊心一个虚号:“义帝”。然后,他废“怀王之约”,开始召集诸侯诸将,说明自己意志的正确性和合理合法性:

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听项羽如此说,诸将马上赞和:“善!”

确实,那楚怀王是由项氏所立,没有丝毫功劳勋阀;当时天下乱起,暂时拥立六国后人,也都是权宜之计。三年多来,真正亲身披坚执锐和秦军野行血战,都是项羽和这些将领的功劳啊!

所以,对于诸将来讲,项羽的主张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从今天角度看问题,我们对项羽当时所为也真是有些奇怪,他既没有继承秦帝国霸业自己称帝的野心,也没有完全另起炉灶打破六国模式的最终举措,而是任性而为,重新创造了多个新诸侯国。

当然,项羽如此决定,肯定有他的合理之处。秦帝国体制破灭之后,诸侯贵族复国的意念也无法全部违逆。天下希望重新回到暴秦统治前的政治旧轨。六国正统王政复兴虽然被项羽否决,但“封建”体制肯定要得以修复(此“封建”非我们今天语意中的封建)。

于是,项羽重新排列,把已经复国的战国七国,即楚、秦、赵、魏、韩、燕、齐的领土,重新再分。他循照秦帝国原先的郡治,重新把天下分割为19个新王国:

三分关中,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司马欣由于从前和项梁有旧,又劝章邯投降有功,封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都尉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改徙魏王魏豹为西魏王,王河东,都平阳。

赵国将领申阳是张耳亲信,先攻下河南县,在河上迎接楚军,故立申阳为河南王,分割从前韩国国土与他,都雒阳。

韩王韩成还故都,都阳翟。

赵将司马卬定河内郡,功多,封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

改徙赵王赵歇为代王,都代郡。

赵国丞相张耳声名一直不错,又从楚军入关,故封张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都襄国。

当阳君黥布(英布)为楚将,常冠军取胜,封为九江王,都六。

鄱君吴芮率百越兵帮助诸侯军队,又从楚军入关,封为衡山王,都邾。

共敖原本是楚怀王的柱国,将兵击南郡,功多,封为临江王,都江陵。

改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都无终;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又从入关,封臧荼为燕王,都蓟。

改徙齐王田巿为胶东王,都即墨;齐将田都一直帮助楚军,率军救赵,又从入关,封为齐王,都临淄;秦朝灭掉的原齐王建之孙田安,曾经在项羽渡河救赵的时候攻下济北数城,引兵降项羽,故立为济北王,都博阳。

至于原先的齐王田荣,多次不听项梁管束,又不肯将兵从楚击秦,所以啥王都不封。

成安君陈馀,由于在巨鹿大战后和张耳闹翻,弃官而去,不从入关,本来没有封赏。但此人一直有贤名,立赵有功,封他南皮三县为侯爵。

对于刘邦,项羽绞尽脑汁之余,封这位最先入关的老哥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当时巴蜀道险,地属荒蛮,根本不是今天“天府之国”的概念,先前一直作为秦朝流放犯人的地方。

而且,把刘邦封为汉王,项羽同时让章邯、董翳、司马欣三分关中,目的就是堵塞日后汉王刘邦可能的入关之路。

在萧何劝说下,刘邦忍气吞声乖乖上路。

从前的楚怀王熊心,虽然为“义帝”,实际上却被架空,被项羽迁徙到郴县,远在南楚,等于流放于偏僻远地。

而项羽本人,就自立为“西楚霸王”,即“天下霸主”的意思,王九郡,都彭城。

项羽这九个郡,原属于楚国和魏国旧土,大致包括昔日秦帝国治下的东郡、砀郡、泗水、薛郡、东海、会稽、陈郡、南阳等郡,基本上是今天安徽、江苏、浙江的大部分地区,还包括山东和河南部分地区。

项羽分封诸王,建立新列国,并非是一种重新搞割据的历史倒退。项羽的做法,在当时深得人心,是对秦始皇暴力消灭六国行为的“拨乱反正”。秦朝末年,六国旧民风起云涌,奋起倒秦,就是要恢复昔日六国境土,推翻秦帝国的统治。

反秦大起义,也并非我们原先认识中的农民大起义。反秦起义主力,主要是旧六国的贵族阶层以及城邑之中的无产者。就连大泽乡陈胜最先振臂一呼率领的那九百多戍卒,也非农民——“闾左九百”,皆城市贫民。陈胜、吴广本人,更不是农民出身,都是秦帝国的低级军吏。

我们耳熟能详的陈胜早年“为人佣耕”,也不能说明陈胜是农民出身——无非他当时家穷,近乎流氓无产者,不得已才到城邑附近替人打短工挣口饭吃。

诸侯多方势力,跟随楚军,一路攻城略地,如果不承认当时现状,急于效仿嬴政称帝,项羽不可能得到诸侯的支持,肯定顿时陷入四面受敌的境地。

虽然封王裂土,项羽明里暗里也使用了一些手段,对六国旧王有所贬抑,特别采取了迁徙异地为王的做法,很有效果。比如,他将赵王赵歇迁徙到赵国北部,改为代王;把齐王田巿迁徙到齐国南部,改为胶东王;将燕王韩广迁徙到辽东,改为辽东王;魏王魏豹虽然保留魏王称号,统治的主要区域却被迁徙到河东一带;韩王韩成,仅仅保留了韩王之号,最后被带到彭城杀掉。而且,就连远徙到郴县的义帝熊心,项羽后来也派英布等人杀之。

以此观之,原封原样复立六国,根本不是项羽本意。

项羽其实在分封过程中费了不少脑筋。他封降附秦将为三王,实际上是为了堵住刘邦日后入关之路;对臧荼、张耳、田都、田安的分封,也是想让他们内斗,肯定有日后收渔人之利的意图。

对于项羽来说,真正的论功行赏,只是对他项氏手下诸大将的封赏,即英布、吴芮、共敖等人的封王。

以此观之,项羽的诸王封建,还是很有一些策略在其中,这些举措很可能是他借助霸主名义日后统一全国的第一步。这种分封,既像周朝初期的分封,又有秦帝国郡县制的影子。

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

经过三年战争,大家都累了。如今,封王占地,都该消停一下。于是,诸侯怀着各自不同的心情,从戏水附近的营地出发,各自返回封国。

其间,义帝熊心自不必言,不久就被项羽派英布等人做掉;韩王韩成没军功,被项羽带回彭城软禁,先降为侯爵,不久觉得留着这个人累赘,将其杀了;臧荼了封地,驱逐原燕王韩广去辽东给自己腾地方。韩广不听,臧荼一不做二不休,把韩广击杀于无终,顺便把他的封地也占了。

本想休养生息,过几天好日子,也让大家都“与民休息”一下。岂料,几十天不到,旧齐地就开始乱了。不仅乱,还是大乱。

我们知道,早在项梁时代,齐国和楚国就不和。而项羽杀宋义之后,还派骑兵深入齐境,连当时已经被任命为齐国大臣的宋义儿子宋襄也杀了。为此,齐国的实际主宰人田荣心内更恨。在诸侯联军中,唯独齐国没有派出主力军队。当项羽北上经过齐国济北郡和博阳郡时,只有当地的两个齐国宗室田安和田都给项羽以支持。而这两个人,又和田荣不是一条道儿上的,田荣心内更怒。

田荣怒,项羽也怒。灭秦的最后战斗,六国都有所表示,唯独齐国没有发一兵一卒参加联军,这笔账,他一直记着。入得咸阳,论功行赏之际,由于齐国丞相田荣既不参加巨鹿大战,又没有派人随联军入函谷关,所以,裂土封王当然没份儿。不仅田荣没份儿,连被他掌握的原先的齐王田巿也被降封,改封为胶东王。至于齐王一职,改由对联军帮助甚大的田都去当,另外一个有功于联军的齐国宗室田安,被封为济北王。

齐国田荣在此次封建中什么爵位封赏都没得到,定然切齿。于是,他扣押下原先的齐王田巿,不让他去当胶东王。不久,田荣索性起兵,主动迎击兴冲冲来齐地做王的田都。田都不敌,慌忙走避楚地。而原来的齐王田巿,心内特别畏惧项羽,私自和从人逃跑,想躲开田荣控制,自己去当胶东王。

田荣愤怒,在即墨追上先前自己拥立的大侄子田巿,把他杀死在当地。田巿死了,田都跑了,田荣就自立为齐王。

既然撕破脸了,田荣就公开树起反楚的大旗,先在周边地区寻找帮手。正好,有个叫彭越的,心狠手辣,正好拉过来反楚。

这彭越乃江洋大盗出身,属于那种有奶就是娘、有钱就是爹的主儿,一直在巨野泽附近率领一竿子人马出没,非常独立,谁势力大就帮谁。当初刘邦军队攻打昌邑的秦军,他曾经出兵赞助。后来刘邦离开,彭越就率领军队回到巨野泽养精蓄锐,憋足劲要出头。而他的根据地巨野泽,地处魏国东郡、砀郡、楚国薛郡和齐国济北郡交界地带,属于“三不管”地区。

项羽分封诸王,既没有封赏彭越,还把魏国迁徙到河东地区,于是引起了包括彭越在内的部分魏国人的不满。

现在,齐王田荣封自己为将军,彭越大喜,即刻点齐数万山野贼兵,进攻济北,杀死了项羽任命的济北王田安。

有了彭越配合,齐王田荣实力大增,把原先齐国旧境全部纳入掌握之中,有了与楚国对抗的本钱。

齐地大乱,距离项羽的咸阳大分封还不到三个月时间。由此,天下再次大乱。所有在项羽分封中没有捞到好处的各路人等,无不跃跃欲试,准备和楚国一搏。

田荣反楚,毕竟这个人一直有反骨,和楚国貌合神离,反了也不出项羽意料。但接踵而至的陈馀反楚,很是让项羽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