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的败亡(二)

由于汉军人数众多,又有坚实的纵深,项羽此次进攻失效。战到最后,前后军相脱节,侧翼也遭受到汉军重创。

见时机成熟,韩信率汉军再次反击。楚军气衰,大败,不得不退入壁垒,最终为汉军所围,陷于“十面埋伏”之中。

此时的项羽,狼狈至极。对此,《史记》记载如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英雄泪下,美人歌舞,左右皆泣。当时场景,豪华而心碎,动人且凄凉。千载之下,英雄悲歌,美人泪水。此情此景,后人回顾,依旧扼腕叹息,沉思不已。

《史记》和《资治通鉴》两本书,都没有明确记载项羽爱姬虞美人的下落,但根据《楚汉春秋》记载,虞姬当时回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即使没有此种近乎文学小说的记述,我们也可以想象,楚汉之际的英雄美人,悲歌慷慨,纵横义气,虞美人应该在项羽纵马突围之后即自杀身死。

无论如何,在真实历史中,到了最后关头,为了给予项羽最后一击,韩信还命令汉军士卒夜唱楚歌,对残余楚军展开心理战,让项羽产生楚地尽被汉军所夺的错觉。至此,由于思乡厌战,楚军士卒内心皆忧惧如焚,郁郁待毙。

深夜时分,项羽非常失策地放弃楚军残余主力,与属下八百骑兵乘夜突围。

到了早晨,汉军才得知项羽已经率人溃围,即刻组织追兵。韩信派遣将军灌婴率领五千劲骑飞速追击。

一路血战。渡过淮河之后,项羽身边,只剩下百余士兵跟从。一行人逃到阴陵,迷路,下马问一种田老父,老父骗说:“左”。仓皇不辨真假,项羽等人马踏泥泞,陷于大泽之中。

马蹄声声,汉兵追及。

争杀数年的霸王项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狼狈过。于是他引兵而东。

到达东城之时,项羽身边只剩下二十八骑。而周遭围上来的汉骑追兵,多达数千人之多。自度不得脱,项羽反而异常冷静下来,对这二十八人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于是乎,项羽展露了最后神威,把二十八骑分为四队,四向对敌。汉军人数多出几百倍,围之数重。

项羽朗声大笑说:“看我为公等杀其一将!”

于是,他先令这二十八人四面骑驰而下,约定于小山东面再会合。而后,项羽瞋目大呼,纵马奔驰而下。

虽然人数如此众寡悬殊,见项羽驰下,汉军皆肝胆碎裂,人马披靡。

项羽即刻手杀汉军一员大将。当其时也,汉军郎中骑杨喜紧追项羽,项羽回头瞋目怒叱,这杨喜竟然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如丧肝胆。

杀过一圈之后,项羽与手下骑兵会为三处,以迷惑汉军。即便如此,为了确保抓住项羽,汉军把追兵分为三队,重新包围了项羽以及他分为三个小队的骑兵。

鼓起神勇,项羽纵马驰骋,又杀汉军一都尉,阵斩近百人。几冲几荡,项羽身上马上,溅满了汉军将士的鲜血。此后,他复聚手下,二十八骑之中,只丧失了两人而已。气定神闲,项羽笑问手下“何如?”。

众人皆马上拱手:“诚如大王所言!”

至此,项羽还有一丝幻想,欲东渡乌江。

无论《史记》还是《汉书》,在记载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以司马迁的记述为主,说有个乌江亭长备船而待,劝项羽过江东。

这么多年以来,由于戏剧、评书等民间叙事的渲染,让我们后人觉得:项羽一下子就率领残余骑兵跑到了乌江边上,最后也自刎在乌江岸边。

实际上,只要细读史书,包括《史记》中《高祖本纪》《樊郦滕灌列传》以及《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都明确记载说“灌婴追杀项羽东城”。即使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文学描述了项羽与乌江亭长对话的悲壮之后,还是以“太史公曰”的语气,称项羽“身死东城”。到后来班固纂修《汉书》,写项羽败亡这段,基本照抄《史记》,都是说项羽身死东城。

古书中的“乌江”,指长江自芜湖以下斜北行的那一段。如果我们今天实地考察,从东城到长江边,最近距离也有二百多华里。而且,附近多为山地和丘陵,如此冈峦起伏之地,身边兵力寡弱,身后有数千汉军骑兵追杀,项羽再英雄,最后也不可能跑到乌江边上。

所以,项羽和乌江亭长见面后,拒绝回江东的桥段,第一可能是司马迁的文学渲染,第二可能是项羽在东城附近接见了乌江亭长。因为从垓下跑到东城县城还有可能,跑到乌江边上绝对不可能。

既然表示了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那就只能死战明志。项羽命令手下皆下马步行,持短兵与汉军接战。

在最后史诗般壮烈的战斗中,项羽以大无畏的勇气和高超绝伦的武功,依旧手杀汉军数百人。

战至最后,项羽身上受创十余处,血流如注。此时,他看到了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还笑着朝他打招呼:“这位,原来是我的老朋友吧?”

吕马童原本是项羽手下,后来投降汉军。此时,他内心怀惭,不敢直视项羽,就背过脸去,忙向汉将王翳说:“此项王也!”

项羽笑言:“我听说汉军对我的脑袋悬赏很高,得我头者,赏万金,邑万户。好吧,现在,我把这个大人情送给你吧!”

言毕,项羽横刃,自刎而死。虎躯巍巍,轰然倒地。

王翳赶忙下马,割取项王首级。

其余汉军,争先过来分割项羽的尸体。为此,汉军互相争夺之际,相杀数十人。

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郎中杨武,各抢得一块项王肢体。

包括王翳在内,最后都因夺得项羽尸体而被封为侯爵:王翳为杜衍侯,杨喜为赤泉侯,杨武为吴防侯,吕胜为涅阳侯。

反思项羽一生的失误,最大问题就是败在人才的选用方面。韩信、陈平,均为项羽旧部,前者不得重用而离去,后者畏罪而归汉。即使是刘邦第一号谋臣张良,也一度与项羽有故交——这些文臣武将,都在历史中与项王失之交臂,没能为项羽所用。而唯一深谋远虑待在这位霸王身边的谋士范增,最后还被汉军离间,失去信任,气死在回家的路上。

项羽在楚汉战争过程中,不仅有才不用,而且还无才可用。他所用之人,多属选择失当,比如曹咎不遵将令失成皋,龙且贪功潍水丧师,周殷叛楚归汉助敌——这样的偏才下才,竟然在楚国军队中独当一面,想必不败也难!

更重要的是性格决定命运。项羽禀性之中,怀有一种华丽的残暴。他初登历史舞台,甫一亮相,就是手提会稽郡守殷通血淋淋的人头,在郡守府内大肆杀人的形象。其姿态之凶悍,骇人心目。而后,屠襄城、屠城阳,在新安更是屠杀二十万降卒,入关后大烧秦宫,杀尽秦朝宗室,又暗杀义帝怀王——杀,杀,杀,可谓肆逞杀欲,以快己心。

让人叹异的是,与这些视人命如草芥的残暴行为相反,当时项羽还有“仁而爱人”的口碑,待人和蔼可亲,知恩图报。但所有这些人性中的矛盾表象,最后皆被韩信一语道破:“妇人之仁”。

项羽在政治方面的短视,加上他一直怀有嗜杀成性的大私大利,最终也造成了他不可挽回的失败。

但是,从人格魅力方面看,项羽绝对不是一个逞血气之勇的莽夫。虽然他在政治上毫无可取之处,但他的军事才能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有时候常人根本无法企及。比如,他能毅然决然斩杀宋义夺取军权,而后提兵救赵,在巨鹿大胜;比如,他能克服诸多险阻,击降章邯,降秦军二十万众;比如,他能够在当时无比复杂的政治条件下,主持分封,重新宰割天下;比如,楚汉战争之中,项羽在正面战场与刘邦屡战屡胜,体现出他的军事天才……

刚猛无俦,才气过人,傲然自立。正是有这么多精彩的人性特点,项羽才能在秦汉交叠之际极其复杂的政治局面中脱颖而出,击灭暴秦,收拾残局,称霸五年之久。

垓下被围,四面楚歌,决意赴死之际,项羽依旧不忘施恩于人,以自己首级为昔日部下博取“万户侯”。这种无所畏惧的品质,千载之下,令项羽依旧勃勃如生!

元朝词人萨都剌曾作《彭城怀古》,最能道尽英雄情怀: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

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