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芳香迷茫日色昏,沉迷犹在汉宫春(一)

作为盛衰分水岭的汉元帝时代

作为中兴之主的汉宣帝刘病已崩后,其太子刘奭继位,这位皇帝就是历史上的汉元帝。

汉元帝生于昭帝元平六年,属马,乃宣帝与嫡后许平君生的儿子。

由于霍光等大臣所拥立的昌邑王刘贺昏淫,被废去皇帝封号。当时,刘奭出生才几个月,其父刘病已就作为武帝嫡系曾孙,被霍光拥立为皇帝。两年后,元帝生母许皇后被霍光妻毒死。

霍光死后,地节三年四月,刘奭被宣帝立为太子。黄龙元年十月,宣帝崩,刘奭继位。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天子一代新人。元帝刘奭继位以后,宫内有两个女人的身份也有所“提升”,其中一个,乃霍光的外孙女上官氏宣帝时已是太皇太后,又长了一辈;另一个是汉宣帝皇后王氏,升为“皇太后”。有些人看汉史不细,以为这位姓王的皇太后就是日后王莽的那位姑姑王太后。其实不是,那个王太后的名字是王政君,在历史上要有名得多。而汉元帝名义母后的这个王太后,历史上一般称为“邛成太后”(因为她父亲被封为邛成侯)。而帮助侄子王莽最后篡汉建立新朝的那个王太后王政君,是这个王太后的儿媳。

宣帝的王皇后,也就是元帝的王太后,宣帝在位之时并不为宣帝所喜,她是宣帝刘病已在民间斗鸡玩狗时代认识的老好人王奉光的女儿。宣帝这个人很念旧,他继位之后,从前对他好的人,无不厚加赏赐。老王从前和自己玩斗鸡的时候常常故意输钱给自己,为此,宣帝就把老王的女儿纳入宫中。

许皇后被霍夫人毒死后,宣帝为了找人替自己看养太子刘奭,除了派丙吉、疏广、黄霸以及萧望之等大臣担任太子太傅之外,就封老王的女儿为婕妤,让这个老实巴交的女人抚育太子。

在宫内,王婕妤虽然不受宠,但她很知足,毫无怨言地精心照顾太子。为此,宣帝后来把这位养育太子劳苦功高的婕妤封为皇后。

五凤元年,宣帝为十八岁的太子刘奭举行成人冠礼。当时的汉朝看上去一切都喜气洋洋,四夷来朝,国强民富,宣帝身体健康,储君孝顺有礼,一派祥和气氛。但是,随着太子的长大,宣帝越来越不喜欢这位太子。

宣帝不喜欢太子,倒不是因为太子不好,而是因为这位太子太好了!

根据汉书记载:

(汉元帝)壮大,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由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曰:“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而王母张婕妤尤幸。

上有意欲用淮阳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许氏,俱从微起,故终不背焉。

大概宣帝昔日为皇太子刘奭选的师傅都是儒生,加之长子性格,刘奭太喜欢儒家经术了。为此,对于父皇所任用的官员多为严刑酷法的干吏,他就有看法。

从表面上看,历史上的宣帝似乎特别重视儒教,但他这个人实事求是,在实际施政过程中,根本就不是那种食古不化的书呆子皇帝。所以,在尊儒的外衣下,宣帝着重实际的效应,崇尚功用实效。当然,宣帝所谓的“霸道”,并非只是包括先秦法家关于刑名学说的治国之道,其中也包括了《春秋》《诗》《尚书》《礼》等著作。

但太子一句“宜用儒生”,换来宣帝深深叹息。嗟叹之余,他又说:“日后乱我刘氏皇国者,太子也!”

这话,其实说得非常重。

身为皇帝,说自己儿子日后可能会导致家国混乱,按理说,应该换人了。而当时,宣帝特别宠爱张婕妤,爱屋及乌,更爱张婕妤生的儿子淮阳王刘钦。宣帝这个次子刘钦,和宣帝一样,也特别喜欢研究律法,聪明伶俐。由此,宣帝曾有几次当着大臣的面称赞刘钦说:“真我子也!”

也就是说,元帝当时的皇太子位置,也看上去岌岌可危。

可是,有两个因素,最终保证了刘奭太子地位不失:第一,刘奭的母亲恭哀皇后许平君,毕竟是宣帝微贱之时的结发妻子。宣帝忆念旧时恩情,不忍换掉他和许平君所生的太子;其次,刘奭的儿子,也就是日后的汉成帝刘骜,深为宣帝所喜。当时的宣帝,出去游玩宴饮,都会把这个大孙子带在身边,宠爱异常。

汉元帝,从人品上说,百分之百好人一个。在他作皇太子的时候,姬妾虽然有十多个,但最喜欢的要属司马良娣。红颜命薄,汉宣帝甘露三年,司马良娣病重,临终,她悲伤无限,拉着刘奭的手,说:“我觉得自己并非寿数已尽,而是宫内那些美人嫉妒我,她们轮番诅咒我,我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说了这话之后,司马良娣撒手西归。

刘奭还真信了,他过后大病一场。病好后,这位皇太子闷闷不乐,再见到自己那些姬妾,恨从心起,总觉得司马良娣是她们诅咒死的,所以干脆一个都不见。

但刘奭毕竟是皇太子,你不喜欢女人没关系,帝国可是需要继承人,这是真正的“政治任务”!

为此,汉宣帝就派王皇后精心为皇太子挑选几个出身良家、年轻貌美的宫女。

于是,王皇后根据自己的审美,挑选了王政君等五个美人。她知道,单独让皇太子挑,人家小伙子肯定烦。既然是“政治”任务,王皇后就乘太子来拜见宣帝的时候,让那几个姑娘展示了一下,给太子挑选。

对于刘奭来说,司马良娣乃自己最爱,临次花丛懒开眼,心中只有逝美人。所以,那几个姑娘晃了几次,刘奭根本连看都懒得看。

王皇后很上心,不停派人催问太子,到底看上哪个美人了。被催无奈,刘奭随手瞎指了一下,那个还行……

宫内宦者心内也急,那边皇后催着,这边太子眼睛都不大开一下。怎么办,他随手一指,到底是哪个呢?!

得,反正太子瞎指是完成任务,我也给皇后完成任务。宦者着急计生。恰好有个叫王政君的姑娘离皇太子位置最近,那天又偏偏穿了一件镶着绛色边缘的掖衣。皇太子胡乱这么一指,宦者只能论衣服取人了。

于是,宦者像模像样,马上趋至王皇后处,报告任务完成,说太子已经喜欢上一个美人了,挑拣之后,表现得还心事重重的,显然是特别喜欢。

王皇后很高兴,希望被挑出来的这个王政君能够成为皇太子的“药丸”,治好他对司马良娣的相思病。于是,马上派人收拾打扮,郑重其事,打发侍中杜辅、掖庭令浊贤亲自把王政君送入太子宫内的丙殿。

也真奇怪,虽然并不喜欢王政君,大概是郁闷无聊,又出于青春晚期,刘奭当夜就与她春风一度。恰恰是这春风一度,王政君竟然怀孕了。太子后宫之内,娣妾几十人,诸如司马良娣,受御幸长达七八年,也没怀孕。而这位王政君仅仅陪睡一次,就龙子上身,确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甘露三年,王政君为大汉帝国生下了皇孙。宣帝特别高兴,亲自给他起名刘骜,字太孙,没事到哪儿都爱带着这个小孩子。骜者,骏马也,可以想见宣帝对这个孩子多么寄予厚望——希望他成为大汉王朝千里驹!

等这孩子大了,他爸爸汉元帝死了,刘骜就成为皇帝,也就是日后的汉成帝。

汉元帝摸黑随意上床的这个王政君,生于魏郡元城,出身也算上是一个官宦世家。她祖父叫王贺(字翁孺),在武帝年间任绣衣御史,类似皇帝私人特务,奉武帝诏命,到各郡国监督、催办当地官吏,参与审讯当地所抓到的“贼人”。

王贺本人倒不是江充那样的坏人,对于多数走投无路被逼造反或者闹事的百姓,他能放的就放,对于审理案件的官吏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回朝之后,因为他的业绩不好,没通过武帝考核,就被就地免职了。

王贺当时挺能想得开,叹息道:“我听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救千条人命,子孙会得到善报而封爵!我放过了一万多人,子孙将来的回报应该不会差吧!”

还真不差!王贺有个儿子叫作王禁,一步一步稳定做官,最后官至廷尉史。而且,王禁的生育能力也很强,他共有四个女儿、八个儿子。而其中的二女儿,就是日后汉宫中大名鼎鼎的王政君。那王政君本来都许配给别人了,但不久那个准新郎就病死了;再许配,攀了一个高枝儿,汉朝的东平王准备纳她做姬妾。这姑娘真命硬,聘礼接到没多久,东平王也呜呼哀哉了。

如此大“扫帚星”养在家里,王禁也嘀咕,赶紧找个卦师算卦。卦师眼球乱转了数次,故作神秘状,对王禁说:你家闺女命太好了,贵不可言,日后肯定会嫁个大富大贵之人!

王禁特别高兴,对女儿王政君的投入也加大,琴棋书画都找老师教。

宣帝五凤年间,王禁把王政君送入宫中。卦师暗示作用很大,既然闺女要嫁给大富大贵之人,那人肯定在宫中。

王政君初入宫时,级别特别低,属于最普通的宫女,即史书中所谓的“家人子”。这个级别在宫内,比起嫔妃中最高级别的婕妤,要整整低了十四级!

汉元帝这个人,“柔仁好儒”,但作为一个帝王,柔仁有时候就是“优柔寡断”的同义词。“仁”,说不定是“妇人之仁”。

元帝“好儒”不是假装,他本人应该可以说是一个经学能手,那种功底,还真不是只会背诵一些文章啥的,而是有深刻研究。身边从小有那么几个大儒做老师,元帝想不当专家都不可能。

汉元帝继位后,汉朝政治日趋腐败,天灾频繁,加之汉朝土地兼并日趋加剧,农民破产人数日益增多,各地不断暴发民变。面临如此严峻的社会形势,其实元帝应该采取的是“霸术”,而不是“纯任德教”的儒术。岂料,汉元帝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首先,元帝大肆宣扬尊崇儒学。他即位当年,就下诏尊奉孔子。当时,孔子第十三世孙孔霸上书,要求国家加强对孔子的祭祀。为此,元帝下诏:“其令师褒成君关内侯(孔)霸以所食邑八百户祀孔子焉。”为此,元帝封孔霸为关内侯,赐食邑八百户,号“褒成君”,官为给事中,加赐黄金二百斤,府治一所。元帝以皇帝名义奉祀孔子,大张旗鼓褒奖孔子后人。他的这些举措,都大大提高了儒家在汉朝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