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宰制朝廷 魏裂东西

原属节闵帝臣下、抢奔回洛阳杀光尔朱氏党羽的斛斯椿,见到高欢势力强大,心中很不舒服,于是,他与南阳王元宝炬、武卫将军元毗和王思政一同劝说孝武帝除掉高欢。

斛斯椿重新安排宫内都督人选,增加侍卫人数,选出数百骁勇武士担任孝武帝的近卫军。

皇帝多次以出猎为名,与斛斯椿排兵布阵,互相密谋。他们派人与在外拥兵的贺拔岳、贺拔胜兄弟暗中联络,准备内外响应。

魏朝司空高乾本是高欢的死党,孝武帝想收买高乾以为己用,借一次在华林园宴饮的机会,忽然要与高乾拜盟结为兄弟。由于事出突然,高乾来不及多想,表示自己“以身许国,不敢有二心”。

而后,高乾见到孝武帝增加武卫,屡屡结交外臣贺拔岳等人,知道事变即将发生,暗中劝高欢准备。高欢把高乾召至并州面议,高乾就劝高欢自立为帝。

高欢当时觉得时机还不成熟,装出非常害怕的样子,拒绝了高乾的提议。高乾进退两难,猜不透高欢的心思。由于在朝廷里夹在两派之间很难受,于是他密启高欢要求外派,很快被任命为徐州刺史。

孝武帝获悉高乾要外任为官,害怕他泄漏自己密图高欢的事,就先发制人,诏告高欢,说高乾与自己立过盟誓,反复两端。

高欢得知高乾与孝武帝盟约一事也很生气,就把高乾劝自己称帝的事通知给魏帝。这下倒好,高欢和孝武帝“和好”,等于把高乾给卖了。孝武帝把高乾召至殿上,厉声质问。

高乾被双方所卖,这位自少就“俊伟有智略”的河北豪杰也无计可施,叹息道:“陛下您自立异图,现在反过来说为臣我反复。人主加罪,无话可说!”

高乾被赐死。然后,孝武帝派人去杀高乾的弟弟高敖曹。高敖曹劫夺诛杀自己的敕令,带领十几个人奔晋阳投奔高欢。

高欢与他抱头痛哭,大叫“天子枉杀高司空”。高乾另一个弟弟高行密也投奔高欢。

借皇帝之刀杀人之兄,又能获得被杀者二弟的尊信。高欢手腕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534年,魏孝武帝准备率军攻伐驻扎在晋阳的高欢,下诏戒严,声称要南伐梁国。他又和斛斯椿征发河南诸州兵马,在洛阳近郊进行大阅兵。

为了麻痹高欢,他密诏给高欢,说要带兵攻打关西的宇文泰和贺拔胜。

高欢何等人,他马上回复,说自己属下五路兵马共二十二万已出发,助援皇帝征讨,还要清除朝中奸佞,实际上,他正是明白地告诉孝武帝:我已带兵赶赴洛阳,要和你争个高下。

此时,孝武帝不得不和高欢摊牌,他令中书舍人温子升以自己的名义给高欢写了一封历史上有名的书信,内容精彩:

朕不劳尺刃,坐为天子,所谓生我者父母,贵我者高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近虑宇文为乱,贺拔应之,故戒严,欲与王俱为声援。今观其所为,更无异迹。东南不宾,为日已久,今天下户口减半,未宜穷兵极武。朕既暗昧,不知佞人为谁?顷高乾之死,岂独朕意。王忽对昂(高敖曹名昂)言其兄枉死,人之耳目何易可轻!

……王(指高欢)虽启云“西去”,而四道俱进,或欲南渡洛阳,或欲东临江左,言之者就应自怪,闻之者宁能不疑!王若晏然居北,在此虽有百万之众,终无图彼之心;王若举旗南指,纵无匹马只轮,犹欲奋空拳而争死。

朕本寡德,王已立之,百姓无知,或谓实可。若为他人所图,则彰朕之恶;假令还为王杀,幽辱齑粉,了无遗恨!

本望君臣一体,若合符契,不图今日,分疏至此!

古语云:“越人射我,笑而道之;吾兄射我,泣而道之。”

朕即亲王,情如兄弟,所以投笔抚膺,不觉唏嘘。

文人刀笔犀利,把皇帝一番忧惧无奈、不甘示弱、晓以大义、表面贬损自己实际威胁对方的心迹披露无疑。

温子升正是为孝庄帝草诏诛杀尔朱荣的那位爷,他的才华,公认是北朝第一。高欢日后确实没有怪罪他,还给他官当,很像当年曹操欣赏陈琳骂绝自己祖宗八代檄文那样的胸怀。高欢死后,儿子高澄上台后,怀疑温子升与叛乱有染,在让他撰写完《神武碑》后,关进晋阳大狱,不给饭吃,饿得这位大才子直吃自己棉袄里面的棉花,后活活饿死。

书面文字虽美轮美奂,高欢却丝毫不为所动,只是上表极言斛斯椿等人的罪恶,兵进不止。

孝武帝的亲信、中军将军王思政劝皇帝避高欢兵锋,前往关中依附宇文泰军队。东郡太守裴侠是个明白人,对王思政说:“宇文泰为三军信服,位处关中形胜之地,已握权柄,怎会轻易让权于人?如果去投靠他,无异于避汤而入火啊!”

王思政觉得很有道理,但仔细思之,南去荆州又离南朝敌国太近,就问该怎么办。裴侠说:“与高欢相战有立至之忧,西奔到宇文泰处有将来之虑,应该先往关右一带驻军,观察一下再做决定。”

于是,孝武帝以宇文泰为关西大行台、尚书左仆射,赐以公主为妻。他下诏宣示高欢的罪恶,两人从此公开决裂。

高欢对自己的军队说:“孤以尔朱擅命,建大义于海内,奉戴主上,诚贯幽明,横为斛斯椿构谗,以忠为逆。今表南迈,诛椿而已。”

他以高敖曹为先锋,浩浩荡荡而来。

宇文泰闻信,发檄各地声言高欢罪恶,从高平出发到弘农屯军。贺拔胜屯军汝水。

两人都观望待变。

534年7月,魏孝武帝亲率十万军队屯于河桥,以斛斯椿为前驱,列阵于邙山之北。

战斗开始前,斛斯椿请两千兵马趁夜渡黄河,趁高欢立脚未稳进行偷袭。孝武帝开始时觉得此计很好,但黄门侍郎杨宽劝道:“现在这紧急关头把兵权给别人,恐生他变。万一斛斯椿渡河偷袭成功,那可是灭掉一个高欢又生出另外一个高欢啊。”

孝武帝闻言,马上下令斛斯椿停止发兵。

斛斯椿叹息道:“皇上不用我计,真是天意不兴魏室。”

在关中附近的宇文泰听到风声,对左右讲:“高欢数日内急行军八九百里,疲军迎敌,是兵家大忌,正好乘其疲惫奇袭。当今皇上以万乘之尊御驾亲征,不主动出击渡河决战,反而沿河据守,很是失策。而且,长河万里,只要一个地方被突破,皇上必败无疑。”

两军未交锋,孝武帝一方已有贾显智、田怙等人暗中约降,高欢很快就率军渡河。

魏孝武帝慌忙召集众臣商议对策,有的讲要奔依梁国,有的讲南依贺拔胜,有的讲西就宇文泰,有的讲守洛口死战,众口纷纷,不能定夺。

正争执间,朝臣元斌之为与斛斯椿争权,从军中跑至孝武帝处,欺骗皇帝说高欢军队已经逼近。

孝武帝又惊又急,他一面派人召斛斯椿还军,一面带着几个本家王爷率五千兵马准备出逃。

大家暗中知道皇帝要西逃,夜里就跑了大半。唯独武卫将军独孤信,从京城出发,单骑追随皇帝。试想,成千上万的人马往洛阳方向跑,唯独独孤信一人只身匹马逆向而追,情景感人至深。为此,孝武帝叹道:“将军您辞父母、抛妻弃子跟随我,‘世乱识忠臣’,此言不虚啊。”

天日昭昭,这位风度翩翩、忠心耿耿的奇男子,最后虽为宇文泰所害,但后代荣宠无比:长女为周明敬皇后,四女为唐朝元贞皇后,七女为隋文帝皇后。北周、隋、唐三朝天子,均是他的后人,诸子也加官进爵,门庭赫赫。此为后话。

高敖曹为兄高乾报仇心切,率劲骑追孝武帝一直到陕西,终于没有赶上一路狂逃的皇帝。

孝武帝一路饥渴困顿,缺粮少食,最后在长安东阳驿遇见率兵迎驾的宇文泰。

高欢自晋阳发兵以来,给皇帝上了四十多封奏表,都没有答复。他亲自率兵追赶孝武帝,目的是把皇帝追回以掩饰自己逐君出逃的过错,但最终也没有实现此愿。

无奈,高欢回洛阳后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时年十一岁。

当时清河王元檀(元善见之父)自己已经准备好当皇帝,高欢怕他日后不好控制,就选择了这么个少年推上帝位,以免重蹈覆辙。从此,魏朝分裂为东魏和西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