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受害者心态(1)
1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这样一种人:整天对生活、对他人充满了不满,一会儿控诉这个对不起他、那个欺负了他,让他陷入糟糕的境地;一会儿愤怒于世道不公、世风日下,让他怀才不遇;一会儿又抱怨公司环境不好,领导有眼无珠,自己进了这样的公司简直倒霉透了,一点儿前途都没有。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不明情况,听到这么委屈的控诉,我们心里往往都会产生怜悯、同情之感,觉得他们真的挺倒霉的,真不走运,于是用心地给他们出主意。甚至有打抱不平者,摩拳擦掌想帮他们教训一下欺负他们的人,或者给他们推荐一份好工作。
可是折腾了一番后发现,这种人好像对我们的建议完全无动于衷,或者说只是口头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却丝毫没有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甚至有的时候他们还会一一否决我们的热心建议,并摆出成千上万条“此路不通的道理”,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无路可走。
既然已经无路可走,他们便日复一日地控诉下去、抱怨下去、愤世嫉俗下去。他们似乎永远都被一摊烂事缠住,这些烂事就像蜘蛛网一样,他们陷在“蜘蛛网”里不能动弹,无法向前迈出一步。
2
我有一个亲戚,从我记事起,她就整天为自己的婚姻发愁,抱怨自己所嫁非人。她认为自己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老公却方方面面都很难让自己满意。就这么十几年如一日地,我的这个亲戚始终郁郁寡欢,眉头不得舒展,结果在50多岁的时候便因患乳腺癌去世了。
更悲惨的是她的子女们。因为一直以来他们的父母感情不和,所以他们对感情看得也比较淡。他们的妈妈去世后,大家各自奔天涯,分散在好几个地方,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我也经常遇到很多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人。这种人别的不擅长,就擅长发怒,文章写得一般、诗写得一般,但特别有“态度”。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态度”就是自己行走江湖的根本。而他们的“态度”也很单一,就是愤怒和郁闷:愤怒于世道不公,不给有天赋的自己一个出头的机会;郁闷于自己虽才过屈宋,却过着如此不堪的生活。但是十几年过去了,我除了见过他们发牢骚,真的没见他们写出多少好文章、好诗篇。现在他们依然每天愤世嫉俗,依然在怨天尤人。当然了,他们越来越穷困潦倒,真的是“如愿以偿”了。
3
我承认,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怀才不遇的人,但真的很少,虽然凡·高、杜甫是有名的怀才不遇之人,但是人家有作品啊;在这个世界上也确实有人在遭遇不公,但“总是被欺负”“被所有人欺负”这种事还是很少见的;世界上确实有人婚姻不幸,但是为此难受一辈子,把自己折磨到身患绝症,还影响到子女的也不多见。
说起来,以上这几种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思维模式——受害者思维,或者叫受害者心态。
所谓受害者心态,就是指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但认为造成这种糟糕状态的根源在于外界所有与其有关的人和事,当事人往往怀着一种极度无辜的心态。
因为长年累月地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这种人一般满腹牢骚、怨气冲天,甚至肝气郁结,影响身体健康。而他们的事业、家庭往往真如他们口中抱怨的那样,经常遭遇挫折、不幸,甚至陷入绝境。
具有这种心态的人,总是将自己的不幸遭遇归结为一句“我就是命不好”,他们认为自己从来都没有错,都是命运使然。
什么叫命运?命运是你内心的投射。为什么说性格即命运?因为性格决定了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你的内心把世界解读成什么样子,最终你就会活成什么样子。在心理学上,这也叫作自证预言的假设。
自证预言,是指人会不自觉地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例如,你若自认为不是读书的料,那么即使有时间,你也不会用在学习上,因为你觉得自己读了也不会懂。最终考试成绩一塌糊涂,你会对自己说:“我果然不是一个读书的料!”
这个概念在办公室里又会有这样的演绎:有人对你说,某个下属跟你合不来,你就会不知不觉地专挑对方的缺点来看,越看越不顺眼,结果大家因小事而反目,完全不能再合作下去,预言便实现了;相反,假如你相信你的下属很能干,你自然会多给他机会,让他去发挥才能,即使他偶尔犯错,你也会选择包容,最终他亦会不负你所望,成为一个能干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