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气的人是怎么回事
1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特别爱生气的人,他们有的是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暴跳如雷,生别人的气;有的则爱跟自己生气,闭起门来折磨自己。
本质上这两种人都是在跟自己生气,只不过能把气撒出来,发泄在别人身上的,使用的是外归因;气撒不出来,转而发泄到自己身上的,使用的是内归因。
生气是一种攻击行为,是当事情不符合自己的心意时做出的惩罚,这种惩罚有时指向别人,有时指向自己。有个名词叫“气大伤身”,生气对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那么一个人如何做才能改掉爱生气的毛病呢?另外,当别人把怒火发泄到我们身上时,我们怎么做才能避免成为别人暴怒的牺牲品呢?
2
我们需要了解爱生气背后的心理机制。一个人之所以爱生气,常常是因为他有一个过于强大的超我。
所谓超我,就是指我们人格中的理想自我,由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组成,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严厉正经的大家长,是我们行为和意识的内在监督者和审判者。
那些爱跟自己生气的人,往往是因为其人格结构中的超我很强大,所以经常会出现自己的所作所为达不到自己要求的情况。于是超我就开始发挥作用,对自己展开严厉的批判和惩罚,个体就会对自己严重不满意,进而产生内疚、自责等情绪。
所以,跟自己生气,其实是一个人在现实和理想产生差距时做出的补偿行为。个体借由此种补偿行为完成对自己的惩罚,让自己的超我得以满意。这就解释了每当我们在生活中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或者搞砸了一件事时,我们就会跟自己生气的原因。此时,我们可以借此让超我忘掉或者不再关注那件不好的事。
通常情况下,爱跟自己生气的人一般都有一对很严厉的父母,所以他们在年幼人格形成时内心有一个强大的超我。再加上他们的父母大多也是爱跟自己生气的人,所以他们会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习得父母的行为模式,从而完全意识不到这种“跟自己生气”的反应有什么问题。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时,才会有所觉察和反思。
严厉的、追求完美的超我,正是我们“内在父母”特征的体现。所谓“内在父母”,就是指通过在幼时内化父母的要求、规则和教训,把它们变成自我人格的一部分,从而实现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要求自己的超我。我们对自己严格要求,实际上反映的是父母的声音。
所以当我们在跟自己生气时,其实是我们的“内在父母”在跟我们自己生气,它表达的其实是早年我们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时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我们长大后,就会自动形成一个“内在父母”,以替代现实中的父母,继续对我们实施早年的行为。
3
导致一个人爱生气的原因,还可能是全能自恋。
全能自恋是指一个人在婴儿时期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状态。一般情况下,随着个人心理的成长,全能自恋心理会渐渐消失。一个人由全能状态转变为部分全能状态,也就是逐渐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知道自己的边界。
但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全能自恋的部分没有被健康的现实自恋所取代,其在生活中的表现就是:一旦事情不合自己的心意,就会暴怒。
这是一种自恋性暴怒,其背后是一种“我可以掌控一切”“我可以为所欲为”的全能自恋心理,本质上还是对理想自我的执着。自恋性暴怒之人可怕的地方在于,他们在受挫时经常使用外归因,即把怒气往外发。其实这也是一种维护自身全能自恋的防御机制——把问题归结到别人身上,通过惩罚别人避免自己的全能自恋心理受到威胁。这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欺骗策略,其本质是心理不够成熟。
有趣的一点是,自恋性暴怒的人容易欺软怕硬,他们在发泄自己的怒火时,往往会选择那些让他们觉得安全的人。这时候,承受他怒气的人一定不要被他的怒气镇住,因为你一旦认同了对方的这种攻击行为,就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当你面对一个习惯性暴怒的人时,务必看清他背后的心理机制,他暴怒的原因不在于你,而在于他自身的症结。
4
对待一个习惯性暴怒的人,你要做到熟视无睹。久而久之,如果他的攻击性投射攻不破你,他自己就会泄气。因为当你不做反应的时候,他的愤怒就成了独角戏,最终他只好乖乖将怒气收回。
当然,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喜欢对人发火或者总爱跟自己生气的人,就一定要有意地增加对自己的觉察。佛学中有一个术语叫“我执”,指的是一个人非要让外界按照自己的标准来。破除“我执”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了解真实自我和世界的过程。
只有对自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你才能真正摆脱“爱生气”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