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南征林邑 北过突厥

好大喜功的雄心帝王

在隋文帝执政末年,隋朝臣子就好多人讲林邑(今越南中部)有许多中原罕见的奇异珍宝。当时隋军已平交州,大军逗留附近。

隋炀帝继位之始,一面大营东都,造船制舟,一面下令平定交州的大将刘方进击林邑。

林邑国王梵志派兵守险,被刘方打得大败。隋军渡过阇梨江后,林邑兵各乘巨象,四面围攻,让隋兵很是惊忧了一阵。不仅隋朝兵士看见大象害怕,从中原带去的战马也没见过这种长着两只长牙的巨兽,遂人仰马翻。

刘方见此情形,就命令军士在地上挖小坑,用草盖上,再派士兵挑战,未接战就假装败走。林邑士兵乘势前冲,座下大象纷纷陷入地坑之中,横倒一片,战阵大乱。

刘方下令隋军以大弩射象。虽然大象皮糙肉厚,劲弩也能射进几寸,受过训练的大象疼得怪叫,转头冲入自己军阵,踩死许多林邑士兵。

刘方遂令精锐部队趁势出击,斩首万余,乘胜追击,连战连捷,一直追过汉代大将马援(攻伐徵氏姐妹叛乱,“马革裹尸”的伟丈夫)所立铜柱的南面,八天后攻入林邑国都。

林邑王梵志吓得跑入海中。隋兵大肆掠夺,并缴获林邑国王家庙中纯金铸制的金人十八座,在林邑刻石记功而还。

虽然大胜,但由于水土不服,士卒在返程路上死掉近一半,大将刘方也在半路病死。隋军走后,林邑王上表求降,遣使称臣。

炀帝新立,契丹人不知好歹,听闻隋朝新天子继位,发兵侵犯辽西营州。隋朝派通事谒者(翻译)韦云起到突厥料理此事。

隋朝借用突厥亲隋的启民可汗两万兵,分为二十营,全归韦云起一人控制。韦翻译真是个人才,他下令每营相距一里地,不得交杂,听鼓声前进,闻号角而止,如非公事,不得于营间跑马。三令五申之后,击鼓而发。其中有突厥小官犯令,立斩于营,让人手持突厥小官的首级挨营警示(这位韦翻译肯定读过孙武子的事迹,连三令五申的做法都如出一辙)。

见大隋官员如此严厉,突厥各首领入帐禀事时,都浑身哆嗦跪着爬进帅帐,说话也不敢抬头仰视韦翻译。

契丹本来常年向突厥进贡,听说有两万“友军”在近处,也不设防,觉得是友邦在搞演习什么的。韦云起派人散布消息,说这两万突厥兵是去高丽做牛马买卖的,契丹人听说后,更放下心来。

突厥大军暗中出发,距契丹营帐五十里时,韦云起一声号令,命两万突厥人马突然袭击。契丹人连兵器都来不及拿,四万多男女一时被俘。

兴起之下,韦云起下令,斩杀所有契丹男兵,把一半契丹妇女与牲畜送给突厥,剩下一半带回向隋廷表功。

炀帝闻讯大喜,对百官说:“韦云起用突厥兵平定契丹,文武全才,朕现在亲自举荐他。”皇帝荐官,说什么就是什么,韦云起立马被提拔为治书侍御史。

观中国历史,这位韦云起真是一个大英雄。只身一人入突厥,真正是凭一张嘴、一页纸(诏书)借来两万突厥雇佣兵,杀得契丹措手不及,又用缴获来的人马给突厥作补偿,不费丝毫国用。

大业二年(606年)正月,甘心当大隋附庸的突厥启民可汗入隋朝贡。为了凸显大隋盛华,炀帝把北齐后主高纬在世时喜用的鱼龙杂耍和后周、南齐、南梁、南陈等本来已经失业的乐工乐户全都重新召集起来。

隋炀帝先是在朝内大肆陈列文物,让人领着启民可汗一行人观赏这些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东西,然后,令众人坐定。鼓声一响,一队巨大的舍利怪兽跳跃而进(估计类似现在的舞狮子),激水满大厅,水人、虫鱼、龙龟等优人装扮的杂耍队塞满大厅。

突厥人正张大嘴看得入迷,又见巨大的鲸鱼模型向天喷出烟雾,转瞬之间,浓烟里又冒出长七八丈的黄龙数条,紧接着又有神龟驮山、幻人吐火,千变万化,令人目眩神迷。

倾慕震骇之余,启民可汗叩头请求隋炀帝让突厥人也穿汉服,归化为直属臣民。虽然大喜过望,炀帝仍优诏不许。

大业三年(607年)四月,隋炀帝御驾亲行,车驾北巡,并征发河北十多个州的男丁开凿太行山直达并州,以通驰道,方便大队人马车驾行进。五月,皇帝车驾到达榆林。

炀帝想出塞炫耀兵威,从突厥治下的地段穿过,直达幽州。他害怕启民可汗惊骇,就先派武卫将军长孙晟先往晓谕。

启民可汗听见大隋天使来,把属国诸部几十个大酋长(包括室韦部落,即成吉思汗的祖先,那时还是奴才的奴才)都召集在一起,恭慕聆听长孙晟示教。

这位将军也是个人杰(他的女儿日后嫁给了李世民,不过他生前没有做成皇帝的老丈人)。看见帐中杂草丛生,长孙将军很想让启民可汗亲手芟除干净,就故意指着那些草说:“这些草的草根肯定特别香。”

启民可汗马上拔起几棵,闻了闻,说:“一点儿也不香啊。”

长孙晟说:“天子行幸之地,诸侯都要亲自洒扫,平整御路,以表至敬之心。我见帐庭内有这些荒草,还以为是什么香料呢。”

启民可汗至此恍然大悟:“奴才罪过!奴才的骨肉都是天子所赐,有机会效犬马之劳,怎敢推辞。将军您原谅我这个边鄙的粗人,不知天朝法令,能聆听您对我的教诲,是我三生有幸。”

言毕,可汗马上拔出宝刀,亲自芟除庭草。

他属下的贵族、酋长见可汗自己干活儿,全随后一同当起清洁工来。

随后,启民可汗等人大征国人开修道路,从榆林北境一直到蓟州,三千多里,宽百步,大道平直,专候皇帝亲临。

隋炀帝听说后,非常高兴,把长孙晟夸得不得了。

就道之前,隋炀帝在黄河边大宴群臣。太府卿元寿献言:“汉武出关,旌旗千里,今御营之外,请分为二十四军,每天派遣出一支军队,相距三十里,旗帜相望,锣鼓相闻,首尾相属,千里不绝,此举可显示皇帝威仪。”

未等炀帝点头,旁边有个叫法尚的大臣连称“不可”。

炀帝脸一沉,问:“为什么不行?”

法尚进言:“千里连兵,中有山川阻隔,万一有意外发生,首尾过长难以相救。应该结为方阵,四面拒外,六宫及百官家属全部在内。如有事故发生,马上下令当敌的一面抵御,再发精兵从内冲外奋进,又可以兵车为壁垒,勾结成军阵,就如同据城御敌一样。臣以为这才万无一失啊!”

一席话,讲得炀帝大喜,立授法尚为左武卫将军。主意是好,护兵护具又增添无数。

为了在突厥面前夸示威仪,炀帝下令宇文恺制作可容千人的巨大帐篷,立于城东。他亲坐帐中,盛备仪卫,大奏音乐,在大帐里面设宴款待前来迎候的启民可汗。

诸部胡人,大为惊骇,争献牛羊驼马,达数千万头。

隋炀帝更大方,赏赐给启民可汗一人的锦帛就有二千万段(加上赐给那些“小胡”的布帛,不知中原百姓要织上多少年)。

宴会后,喜出望外的启民可汗上表,求赐公主为婚,并再次表示率部落改变服式,一如华夏。

隋炀帝觉得面上有光,就回书表示:“碛北未静,犹须征战,但心存恭顺,何必变服?”

同时,隋炀帝发诏征派百万男丁修筑长城,西拒榆林,东至紫河。

大臣高颎(就是平陈国后杀张丽华的那位爷)与贺若弼私下议论修长城太浪费民力,宴赐启民可汗太过奢侈。炀帝听闻后,勾起新仇旧恨,立斩两位大臣,抄没他们的家产,妻子为奴。十八年前,二十岁的晋王杨广正是在这两位大臣的帮助下才得以平灭江南。如今,他不仅不念旧勋,反而借机诛杀,可见杨广有其父文帝之风,也是个猜忍之人。

八月,皇帝车驾开始从榆林出发,共有甲士五十余万、马十万匹,旌旗辎重,千里不绝。

宇文恺等人造观风行殿,上可容纳侍卫几百人,下面安装轮子,推移轻巧;又作“行城”,周长两千步,围以布幔,饰以丹青,推移转动灵活,远望有如移动的城市。

一路之上,周围看热闹的胡人们,看见如此排场,惊以为神。于是,远在十里以外,他们就望风跪地,朝着御营方向叩头,更没人敢在军队附近骑马。突厥的王公贵族,都跪伏于大帐前莫敢仰视。

炀帝见状大悦,随口赋诗一首:“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帷望风举,穹庐向日开。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膻肉,韦韝献酒杯。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此诗,借用了两汉两位单于归顺的典故,气势豪迈,神采飞扬,确有大隋天子风度!

揣摩到隋炀帝喜爱宏图远略,大臣裴矩投其所好,根据西域商人提供的情报,编撰《西域图记》三卷,共四十四国风土人情、仪形服饰等内容,上报给炀帝。

炀帝览后大悦,把裴矩唤至面前,亲问西域情况。裴矩声言西域诸国奇珍异宝无数,吐谷浑也很容易吞并。

隋炀帝飘飘然,很想像秦皇汉武那样建立不世之功,就命裴矩总管西域事宜,派使臣到张掖,准备以大量金钱宝物引诱“诸胡”做外交工作。自此,人员往来不停,所经州县疲于迎送,靡费巨亿,最终使国家疲敝空乏。这也成为隋亡的一大原因。

裴矩派人劝说铁勒部落进击吐谷浑,打得吐谷浑转过头向隋朝声降求援。炀帝派宇文述率大军“迎降”。得悉宇文述大军兵盛,吐谷浑可汗伏允连投降的胆都吓没了,率众西逃。

宇文述引兵追击,斩三千余首级,虏获王公二百多人、男女四千多人。吐谷浑故地皆空,东西四千里、南北两千里,皆成为隋朝属地,设置州、县、镇、戍。

隋炀帝派将军薛世雄与启民可汗一起击伐伊吾。隋军出玉门关后,启民可汗人马还未赶到,薛世雄就单独率隋军穿过大漠,击降伊吾,筑城留守,振旅而还。

至此,隋朝共有一百九十郡,一千二百五十五县,八百九十万户,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为顶峰期。

当然,当时也有不知好歹的蕞尔小邦。倭王多利思比孤入贡,信的开头写道:“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估计是当时缺少汉文翻译,词不达意,对大隋出言不逊。

炀帝览后不悦,对鸿胪卿说:“以后这些小蛮小夷上书无礼的,不要再向朕奏报。”

可见,倭奴无礼,自古皆然。

大业六年(610年)正月十五,为了迎接西域诸胡、突厥等部酋长,炀帝在洛阳端门外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乐工一万八千人,音乐声传出数十里,通宵达旦,灯火照耀天地,整整狂欢一个月,费用无算,自此以为常乐。中国人的“闹元宵”,实际也始于这一年。

隋炀帝大搞“形象工程”,诸国商贾到洛阳丰都市场交易,看见店铺整齐划一,帷帐华丽,珍宝充积,来往人物都穿得十分体面,卖菜的草垫都用昂贵的龙须席子。

隋廷下令市肆酒楼,胡人客商吃饭喝酒不要钱。吃完饭,还要对这些“外宾”讲,“中国丰饶,吃饭喝酒一律不要钱”。目的就是让胡客们惊叹羡慕。

当然,胡人中不乏心知肚明的人,他们看见街上的树木都用高级绸缎包裹,就说:“中国也有好多衣不蔽体的穷人,干吗不把这些缠树布给他们做衣服,缠树装饰有什么用?”

隋炀帝虽有拓土开边之功,却不能救域内之败。他穷兵黩武、滥赐横赏,最终把国家败得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