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变起 死于匹夫
隋炀帝的最后岁月
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不顾臣下反对,在国家即将土崩之时,再次游幸江都。
夜间,躺在楼船之内,隋炀帝隐隐约约听见外面有歌声: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少。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黄沙,幽魂泣荒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隋炀帝惊起,派人查询唱歌的人,根本找不到人。他惊疑彷徨,通夕不寐。
当时,天下大乱,诸郡及地方将领的告急求援文书不断,都被炀帝身边的大臣虞世基等压下,只上告说是“鼠窃狗盗”的骚扰,欺骗隋炀帝,要他不要以此介怀。
大将杨义臣破降河北义军数十万,列表上奏。炀帝叹息道:“我开始都不知道造反人数,现在怎么连降贼都这么多啊。”
虞世基忙说:“小偷小摸人数虽多,未足为虑,皇上您应担心杨义臣拥重兵在外,专权日久,恐怕生变。”炀帝深以为然。
隋廷下诏杨义臣解散部下,各归乡里,造反人马得到喘息,其势复盛。
当时兵锋最盛的除窦建德、格谦以外,还有李密、翟让等人的瓦岗军。
其中,李密让文人祖君彦写的《讨隋炀帝檄文》文采飞扬,指摘中的,书列炀帝弑父、乱伦、嗜酒、劳民、滥赋、兴役、征辽、滥诛、卖官、无信十大罪恶,并指出: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况四维不张,三灵总瘁,无小无大,愚夫愚妇,共识殷亡,咸知夏灭。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炀帝一直以文才自诩,估计没有机会亲览檄文,否则肯定会叹赏祖君彦之才。
这位祖君彦,也是贵家子弟,其父祖珽乃北齐仆射,曾杀掉北齐忠臣斛律光。所以,当薛道衡推荐祖君彦给文帝时,杨坚就说:“祖君彦是杀斛律光那个人的儿子吗,朕不会用他!”祖君彦如此文才,又是贵族世家,由此郁郁思乱。等他投靠李密后,终于有机会申斥隋廷,私仇在心,文章自然透骨犀利。
王世充大败李密后,俘获这位大才子,斥道:“你替叛贼大骂国家够了吗!”祖君彦辞色不屈,王世充派人乱棒打他。过后,王世充自己也想篡隋,很后悔折磨祖君彦,派医士去给他治疗。当时祖君彦已经被打得气息奄奄,倒卧树下。偏偏一个郎将叫王拔柱的,说“这个弄笔的穷酸死有余辜”,上前猛踢才子心窝,把祖君彦踢死。千古才子,竟死于粗人臭脚之下。
隋炀帝自负才学,常常认为自己的诗文天下第一,他对侍臣讲:“天下都讲朕是因为父皇余烈而有四海,假设让朕与士大夫以文章竞争,朕也应该为天子。”对于文人名士,他也心有嫉妒。大臣薛道衡被赐死后,他恨恨而言:“还能作‘空梁落燕泥’的诗句吗?”王胄被杀,炀帝背诵着这位臣下的佳句,并阴狠地嘲弄:“‘芳草无人随意绿’,王胄再也作不了吧。”
国内民众,群起反叛,连李渊、罗艺这样的勋贵大臣也巧立名目起兵,不听朝廷节制,占据重要城镇。李渊自己还攻占都城长安,迎立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死去的太子杨昭之子)为皇帝,改元“义宁”。
杨侑时年十三岁,完全是个傀儡皇帝,李渊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618年,隋炀帝已在江都待了近两年,成日与妃嫔千余人饮酒作乐,荒淫日甚。
内心深处,隋炀帝也预料到天下纷乱无法收拾,因而无心北归,只是在宫中厚自奉养。
每当酒后阑珊,杨广幅巾短衣,策杖步游,遍历宫内舞榭歌台,汲汲顾景,唯恐不足。由此已见其心事重重,内不自安。
一天,他边照镜子,边对萧皇后说:“这么好的头颈,会是谁来砍呢!”
皇后大惊,问何以言此。
炀帝苦笑,说:“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由于江都周围已经摇荡不已,粮食渐渐吃完,从行的禁卫军多是关中人,人心思归,不时有兵将逃亡。官将斩诛多人,也止不住逃亡潮。
有宫人向炀帝告发外人谋反,炀帝大怒,立斩。而后再有人告变,连萧皇后也劝说宫人不要再冒死进言:“天下事一至于此,无可救者,何用言之,徒令帝忧耳!”
多少年后,元军出征花剌子模,那个大胡子国王日夜忧心,也是厚赐报平安者,立斩道实情的臣下。其心情想法,和杨广彼时一模一样,正所谓掩耳盗铃。
宇文述的两个儿子宇文智及、宇文化及以及禁卫军首领司马德戡,见天下英雄并起,隋炀帝众叛亲离,就一起密议废掉他。
于是,他们先散布谣言,讲炀帝听闻禁卫军想叛乱,正多酿毒酒,欲尽杀关中人,只留南人在身边。
为此,禁卫军异常惊骇,互相转告。
司马德戡趁机召集众人。兵士惊惧惶恐之下,都讲“死生从命”,豁出去要造反保命。
炀帝发觉有变,逃入西阁。其宠妃魏妃赶忙为兵士开门。
炀帝忙逃入永巷躲藏,有美人告诉兵士其躲藏之处。
校尉令狐行达拔刀直入,炀帝隔着窗子问:“你想杀我吗?”
令狐行达说:“臣不敢,只是将士思归,欲奉迎陛下还京师。”
炀帝说:“朕也想回去,因为粮食未到,现在和你们一起回去吧。”
兵士逼迫炀帝乘马入朝堂慰劳百官。他们牵来一匹马,炀帝此时仍嫌马鞍敝旧,换上新的后才勉强骑上。兵士挟刃,牵缰而出。
反叛兵士见到皇帝本人已在掌握之中,欢呼遍地。
宇文化及望见炀帝,知道事已成功,一反当初惶恐之态,对左右说:“何用持此物出来,杀掉算了。”
于是,兵士们逼拥炀帝返回寝殿。
面对环立提刀的兵士,炀帝叹道:“我何罪,竟然落到这个地步?”
叛将中有个名叫马文举的,善于辞令,答道:“陛下违弃宗庙,巡游不息,外勤征讨,内极奢淫,使丁壮尽于矢刃,女弱填于沟壑,四民丧业,盗贼蜂起;专任佞谀,饰非拒谏。怎能说无罪呢?”
炀帝说:“我确实有负天下百姓。至于你们这些人,荣禄兼及,怎会干出这种事来?今天之事,谁是带头人呢?”
司马德戡答道:“普天同怨,何止一人!”
宇文化及得理不饶人,派封德彝数斥炀帝罪恶。
炀帝漠然道:“爱卿你是读书人,怎么也掺和这事?”
封德彝愧然而退。
炀帝爱子杨杲是个十二岁的小孩子,一直跟在炀帝身边。他看见如狼似虎的兵士亮刀弄剑,吓得号哭不止。
隋炀帝昔日的贴身将卫裴虔通(此人是杨广为晋王时的亲信)怒火陡起,一刀砍掉小孩子的脑袋,鲜血溅炀帝一身。
事已至此,众人一拥上前,想砍杀炀帝。
此时,杨广倒不失天子威仪,厉声说:“天子自有死法,怎能加以锋刃!拿鸩酒给我!”
此前,炀帝内心预感到自己必不免死,身边常带着一个盛有毒药的小瓶。他常对身边宠幸的姬妾讲:“如果叛贼入宫,你们先死,然后我也服毒。”
事起仓促,左右一时逃散,炀帝一时间没找到毒药。
马文举等人不答应,令狐行达上前一推,炀帝摔坐于地。
炀帝自己解下白练巾,交给令狐行达。
几个人用练巾绞死炀帝。炀帝时年五十岁。
萧皇后与宫人拆掉床板,把杨广、杨杲父子两人的尸体埋于西院流珠堂。
唐贞观五年(631年),炀帝尸身移葬于雷塘。
编撰《隋书》的魏徵等人感慨说:
炀帝……淫荒无度,法令滋章,教绝四维,刑参五虐,锄诛骨肉,屠剿忠良,受赏者莫见其功,为戮者不知其罪。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频出朔方,三驾辽左,旌旗万里,征税百端,猾吏侵渔,人不堪命……上下相蒙,莫肯念乱,振蜉蝣之羽,穷长夜之乐。土崩鱼烂,贯盈恶稔,普天之下,莫匪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终然不悟,同彼望夷,遂以万乘之尊,死于一夫之手……《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
唐人李商隐有诗叹曰: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五代罗隐,也有诗哀惋: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